张白波丨美术家摇篮——从新华中学到青岛六中(16) - 世说文丛

张白波丨美术家摇篮——从新华中学到青岛六中(16)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四)学生感言(下)

郑敦强:在六中上学的岁月

当与张老师聊起年少的事,我们的对话就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尘封在内心深处的记忆盒子。时间过得真快,犹如沙漏里的沙子,不知不觉慢慢流淌……转眼间竟已过去了四十多年。回首往事,许多记忆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可当年上学的一些景、物以及三三两两的趣事却从未忘记,深深地留在记忆的深处。

16-1.png
青岛六中首届美术班毕业生郑敦强

一九八零年,我考入青岛六中高中,也就是六中美术职业班。从那时起,就基本确定了我一生的职业方向。那时,青岛刚刚兴起高中职业教育,六中美术职业班就是其中之一。六中通过美术考试招收了二十一名来自青岛各校的学生,与现在学校班级规模相比人数很少。这些志趣相投的同学来自市内各区,最远有沧口区的,大家操着不同地域的口音,很有意思。

同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各校初中的美术组,自然已经有些美术生的形象特点和个性。男同学留着当时看起来比较长的发型,低头的时候额头的头发会遮住眼睛,有的还有很长的鬓角。在那个年代,还是讲政治的,头发鬓角过长,被看作是资产阶级低级情趣。所以我们这些美术生的发型,多次被学校检查不合格,但同学们又无视教务处多次批评,屡教不改,终于有一天在课间被“强制执行”。班长张玉清首当其冲,被叫到教导处去整理发型。他回来的时候鬓角已经剃光,失去了往日看惯了的样子,感觉十分别扭,我们哄堂大笑。看到我们幸灾乐祸的样子,他红着脸笑着说:“你们等着吧,谁也跑不了。”班长话音刚落,紧接着第二个同学就被叫走了,看样子这回真是谁也逃不掉了。有的同学说,与其让教务处老师理发,还不如自己解决呢。也不知道张晓同学从哪里弄到的梳子和理发推子,我们几个就开始“自我了断”。卡着梳子的厚薄,每人理了一个很短的发型,像是光头刚刚长出头发。教务处的老师见我们这样更是不满,说是像劳改刚放出来的样子。可是已经这样了,头发短时间也长不起来,所以直到我们高二毕业,毕业证上的照片头发也都还没长起来呢。

我们当中自然有学习好和学习差的;也有听话的和调皮捣蛋的,形形色色。对学生来说,学校生活主要是学习,现在回想起来在这方面好像当时全无压力,那时“文革”结束没有多长时间,学习方面不像现在的学生抓得那样紧。也可能是因为美术职业班,文化课课程少的原因,只有语文、英语和政治三门功课,所以比较轻松。初入六中的时候,同学们还有所收敛,大家老实规矩,时间稍长,渐渐对老师和学校熟悉了,也就“原形毕露”了。不喜欢上的课就大胆旷课,比如英语课,大部分男生都会到学校上面的观象山小操场上踢足球,其中也有我。所以至今我看到英文也是稀里糊涂的状态。那个年代,学校在管理上有些严格了,每天早晨在学校门口有教务处的老师检查,迟到的要被批评和扣分。我早晨懒床,上学总是紧卡点出门,经常迟到,每次都被罚站在门口,不准进教室,弄得灰头土脸,即使这样每天早起还是不易。

文化课安排少,为的就是加大美术课的学习量。上美术课可与上文化课不同,因为大家都喜欢画画,美术课同学们极少有旷课的。除了在画室上课,老师经常领着我们去户外写生,中山公园,八大关太平角,去了多少次已经记不清了。学校所在的观象山上也是写生的好去处,山顶的德建石头楼观象台、望火楼,还有济宁路的阶梯小巷,在山顶可以远眺江苏路的教堂,俯瞰半个青岛的红瓦绿树,都很入画。时而骄阳似火,时而清风吹拂,不同的时节有不同的色调,不同的印象。尤为难忘的一次,是张白波老师和赵培忠老师带我们到崂山北九水写生的几天,师生们自带铺盖,全班男生打着地铺睡在一个房间。这是我第一次去崂山,除了景色美不胜收,这也是我第一次过集体生活,和同学们同吃同住,心情自然兴奋,以至于大家晚上热闹得不想睡觉,现在回想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当然那次崂山写生,同学们出了不少好看的作品,回校后在橱窗里办了个小小的汇报展,青岛和日本下关是友好城市,好像当时有绘画作品被选送到日本做了交流展览。

高中的时候给我们上课的有很多老师,这些我都有印象,细数过来每一位都有故事,而对于学生来说班主任必定是印象最深的一位。我们的班主任张白波老师,也是我们的美术老师,是一位我终生难忘的老师。那时的他已经是一位享誉岛城的画家。

对张老师初始的印象是,他总是穿着白衬衣,将衣服扎在灰色的西裤里面,看上去整洁干练,平时不苟言笑。教学楼里总有他顺着墙边脚步匆匆的身影,遇到学生就是微微点头。在我的印象里张白波老师是儒雅大气的,又不失威严。当时调皮的同学给很多任课老师起了外号,只有张老师没有,顶多是为了镇住场子喊一声“老张来了”,气氛马上就会安静下来。当然这都是背地后里的事,绝不能让张老师听见。现在想想,学生们那时是什么样的心态背地里这样称呼张老师,无非是顽皮夹杂着亲切。

其实张老师也有很幽默的时候。有次画室乱嚷嚷的,为了画室秩序,副班长王绍波大喊了一声“老张来了”,没想到话音未落,张老师推门进来说“老张在此”。王绍波涨红着脸吐着舌头一脸尴尬。不过依着张老师的风格从来不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纠缠不清,胸怀大度。还有一次,有记者要拍摄张老师的课堂工作照,地点就在我们教室,因为有记者来,班里比平时安静,同学们都拘谨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为了配合记者拍照,张老师站在讲台上,开始讲课。“同学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版画”,张老师拿起了他的版画作品指着问“什么是版画呢”,他稍有停顿,然后说“版画版也”,同学们都笑了,于是课堂气氛马上就不一样了。

想来我们这个班是特别幸运的,在六中的美术班中,张白波老师只给我们班做了班主任。青岛六中美术班就是他倡导建立的。这是青岛乃至山东第一个,甚至全国也是少有的美术班,在当时是个创举。能有一位画家给一班喜欢画画的学生做班主任,这种机遇算是可遇而不可求了。因为他是画家,他懂得艺术,也懂得艺术教育,因此我们的美术学习课程专业安排很丰富。就是这段学习,为我们这一班的同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果将人生比作一块画布,那么张老师就是为我们的画布渲染了漂亮的底色。

得益于张白波老师是著名画家,他整合社会资源,以他在画界的影响力,为我们聘请了很多全国各地著名的画家给我们上课,做讲座和示范。记得给我们上素描课的是纺织工学院的王臣祥老师,上速写课是青岛工艺美术学校的黄维礼老师,上图案课是青岛工艺美术学校的金世马老师还有尚友松老师,讲美术史课是雕塑家徐立忠老师,还有著名军旅画家钱志林给我们上素描石膏像课并做示范。此外还有书法家孙逊三,花鸟画家姜宝林、马龙青,水彩画家宋守宏等。凡是张老师能够请到的艺术家,都会给我们上课或讲座,这一切都是张老师为我们班同学提供和创造的机会。接触画家,提供丰富的营养,带我们观摩各种美术展览,提高审美、开阔眼界,正是因为当年的教育和熏陶,使我们班许多同学至今依然对美术执着热爱,也在美术事业上有了很高的成就。

张老师最常嘱咐我们的就是两个字“严谨”。画画要严谨,学习要严谨,做事要严谨。这也是张老师的处世态度。张老师给我们上创作课,在课上他用自己创作的木刻版画《崂山组画》给我们介绍创作经历和艺术处理。给我们讲解各种刻刀的刀法,木刻版画的语言和形式美感,这是在中学美术知识里面少有的高度和层次。我们对绘画创作的认知也从此开始。印象最深的是他对我们讲,艺术源于生活,学美术的人要热爱生活,热爱生活才能表现生活。那时候我对张老师讲的“热爱生活”还没有深切的感受和理解,而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渐渐悟出了这四个字的含义,它有多么的意味深长。

1986年我大学毕业。与现在的毕业生一样,我也是到处寻找自己理想的工作。张老师对我说:“敦强,如果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就到六中来吧,做个中学教师虽然不能富贵,但是你可以有一个饭碗。”于是我就成了一名青岛六中的美术教师,端着教师的饭碗直到现在。

从我上高中到现在已经42年过去了,那时的少年如今也已经两鬓斑白。回首往事,太多的事情,现在想起都是十分美好。时至今日,我和同学们对我们的班主任张白波老师依然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回忆至此,最多的仍是感谢。假如当时六中没有张老师或许就没有美术班,青岛六中也不会是一所著名的美术特色学校。假如没有当时的美术班,我和我们班里的同学就不是今天的人生轨迹。在我人生的重要的节点,遇到了张老师和同学们,人生由此变得不同。我感念张白波老师的关心和教导,也感激同学们对我的帮助,两年同窗铸就的深厚友情,这些都是我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2022年4月20日

16-2.png
郑敦强油画作品《泊》

郑敦强,1964年出生,1986年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毕业,1995年中央美院研究生课程毕业,青岛六中高级教师,1997-2005年曾任青岛六中教务处副主任分管美术教学工作。


909c1601987340.jpg
张白波老师

结束语

六十年了,青岛六中两易校址,脱胎换骨,今非昔比。

当我站在新校门前,当年热河路新华中学老校门老院子,观象山教学楼和操场的影像在脑中恍然再现,一个甲子的光阴匆匆而过,竟然这么短暂。再想到,从这里走出的万千美术学子,犹如撒向全国乃至世界的艺术种子,正在远方绽开着灿烂美丽的花朵,这是一幅何等壮美的图画。虽然我个人的艺术介绍中从来只写有一句“曾任教于青岛六中”,但这一句表明,我是这幅壮美图画的起草并绘制者之一。我一生创作了许多版画,而这一幅作品我觉得分量最大,大到它无法在任何展厅悬挂,而只能深深地珍藏在我的心里。

当我写完这篇文字,感觉仿佛对一段历史有所交代,对青岛一个时代艺术繁荣节点有所交代。

让我祝福,祝福青岛六中,祝福六中的美术之花盛开不衰。

2022年5月

(全文完)


张白波,1944年10月出生,1956—1962年初中、高中就读于青岛九中。曾执教于青岛六中,系青岛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历任山东版画家协会副主席,青岛版画研究会会长,青岛市美协副主席,青岛美学学会副会长,青岛画院副院长。青岛市首批拔尖人才、终身接受政府津贴的青岛市高级专家,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评委。连任4届市政协委员。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国际美展,并获金、银、铜、优秀等多种奖项。1999年荣获中国版画最高奖“鲁迅版画奖”。



张白波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白波丨美术家摇篮——从新华中学到青岛六中(16)》 发布于2022-8-24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