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丨来自《新民晚报》的旧闻 - 世说文丛

张勇丨来自《新民晚报》的旧闻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1.jpg
 
1982年10月19日的《新民晚报》,在第二版有两条消息与火花相关。一是记者姚荣铨和李坚采写的“斗室中有百万火花——访火柴盒贴收藏家严汉祥”的报道,二是“中外火柴盒贴今起展出”的展览新闻。
 
晚报的“专访”栏目,介绍的这位沪上火花收藏家严汉祥,是芷江中学的一位教师。火花是火柴盒贴的雅称。严老师收藏的火花有十万种,可用来交换的复品达百万枚。就火花收藏的品种和数量而言,实在令人惊奇赞叹。
 
2.jpg

采访之时,严老师正值壮年。但难以想象的是,二十三岁时的青年严汉祥不幸全身瘫痪。正常的学业受到影响,日常的起居雪上加霜。幼时就沉默寡言、内向性格,重病缠身面对的则是更大的人生挑战。
 
感叹命运的不公,莫若燃起新的希望。当火花走进严汉祥的视野时,像是一腔热血慢慢焕发肌体的功能、一股热情缓缓点亮未来的路途。沉浸在方寸大小的火花天地,大千世界的病患忧愁居然逐渐退却。严汉祥的身体状况在医疗配合下,竟奇迹般地恢复如常。
 
除了火花,严老师的邮票、立体照片、年历片、明信片、月历、时装资料、糖果纸、香烟壳子等众多门类的收藏品,把家里可以利用的空间和角落塞得满满当当。他特别提及,“这些年来,我的个人收入全部都献给了火花。”
 
晚报专访,已过去整整四十个春秋。昔日的严老师,如今已届耄耋之年,是名副其实的“火花大王”严老。真正的收藏家,往往还具备一种特殊的人文情怀。如严老在访谈中所言,“几年前,在一次国际集邮比赛中,凭中国邮票获奖的竟是个外国收藏家,而我国没有一个收藏家去参加这次比赛”。
 
正因如此,这件事一直使他难以忘怀。当年严老建议成立火花公司、创设收藏协会、编辑杂志书刊、组织展览讲座等一系列推动我国火花收集的活动,今天已变成现实,并朝着更为正规和专业的方向稳步发展。
 
3.jpg

“本报讯”所言的火花展览,在徐汇区文化馆展出。二十一个国家的七千件展品,都是严老的精品收藏。时移世易,变化不已。包括南斯拉夫和西德等国在内的火花还是纸质艺术品时,世界热点地区的政局早已非同往昔。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实用美术》丛刊“火花专辑”,取自严老藏品编辑而成。以他的火花收藏为主题的纪录片,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成。有意思的是,这条新闻出自木子、金全两人,其实那正是“本报记者”姚荣铨和李坚两人中的一个名字和一个姓氏的拆分组合。
 
翻看旧报纸,回味尽无穷。
遥祝严老:
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火热沪上,花海辉煌。

2022.8.30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勇丨来自《新民晚报》的旧闻》 发布于2022-8-30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