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龙丨学问 - 世说文丛

阿龙丨学问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阿龙插图.jpg

马融是陕西人,东汉时期经学家。郑玄拜他为师,学习三年没学到什么。马融希望他回齐鲁,或干脆回老家高密。一天,郑玄郁闷,树荫下打盹,梦见一人用刀剜开了他的心脏,对他说:“你完全可以使自己成为有学问的人。”郑玄醒来后琢磨一番,没多长时间就精通了所有典籍。后来,他回了东方,马融叹息道:“诗书礼乐全到了东方了。”

郑玄拜师求学的轶事被收录在《太平广记》中,不知真假。郑玄的学问倒是真的,他整理注疏经学典籍,并使大部分得以保存流传,史称“郑学”。晚年在高密、城阳一带开学堂,教授弟子。由此看来,拥有一身学问并不难,难的是能不能找到块合适的树荫,做个被人剜心的梦。

高密的郑玄祠,土台之上青砖垒筑一座房子,四角飞檐蹲兽,设为祠堂。祠堂背面是郑玄的土坟,圆锥形,尖朝天,坟前立块黑色石碑,写“汉郑康成先生之墓”,常年笼罩在建筑物的阴影里。祠堂正面两个窗口,为圆形,像一个人蹲在地上,大瞪双眼,一眨不眨凝视院内苍松翠柏投下的树荫。一棵古柏立祠堂前,据说为当年郑玄手植,现已枯死,皮之不存。日光下,树干的阴影,像根木条划出的炭灰色伤痕。

黄巾军祸患时,郑玄曾客居徐州牧陶谦门下,同时与刘备也有师生关系,得空时“栖息于岩石之下”注孝经。孔融当年为北海相,“敦请恳恻”,多次派人到徐州邀请郑玄回北海郡。郑玄回来后,孔融对属下说:“当初周朝人尊敬老师,称老师为‘尚父’,现在大家都要称他郑君,不许直接叫他的名字。”《太平广记》中,还记录了郑玄在袁绍军营喝酒的故事。袁绍见到郑玄,感叹说:“我本以为郑玄只是著名的学者,今天一见才知道他还是天下共同尊敬的长者。他以平民百姓的身份在当今之世受人尊敬,岂能是没有道理的事情?”郑玄要离开时,袁绍在城东摆酒宴为他饯行,千方百计想把郑玄灌醉。参加宴会的多达三百人,袁绍叫每个人离席向郑玄敬酒。从早晨到晚上,郑玄一共喝了三百多杯,他仍保持温文尔雅的表情和风度,谈笑风生,一点都不失态。

大儒郑玄学问好,酒也海量。可见,自古以来,能喝酒又喝不醉的人才能有大学问,恐怕与儒学、经学集一身有关。不管怎么说,高密人郑玄海喝之风流传下来,至今很少有人在酒席上敢和高密人叫板的。如我这般不沾酒的,是高密人中的特例。玩笑之余,记起程颢《答横渠先生定性书》中一句话:“君子之学,莫若廓然大公,物来而顺应。”用《礼记•学记》解释即为“大道不器”。

写于2019年
整理于2020年

作者简介:
阿龙,高密人,生于1965年,大学新闻系毕业。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高密市作协副主席。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散文专著《老家三部曲》:包括短篇散文集《发现高密》、中短篇散文集《夷地良人》和长篇散文《五龙河》。单篇(组)散文、诗歌散见于全国各大报刊。获第四届风筝都文化奖,第二届齐鲁散文奖。


阿龙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阿龙丨学问》 发布于2022-9-29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