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起庆丨零星的感想(5) - 世说文丛

王起庆丨零星的感想(5)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文化生态

有人烟的地方,就有文化生态,几乎不可能有“化”外之人。如果说有什么例外,也只是一种程度上的差别。就是说,有的人可能会被“化”得轻点。比如说,有的人更多地保持着本真的特色,质朴自然;有的人通过信仰和艺术而实现了一点超越。这里只强调信仰和艺术,不是政治、哲学或其他的理论形式。政治学、哲学及其他什么学,都为人所需且有益,但仅靠它们不行。

2022年10月29日

波粒二象性

德布罗意于1924年提出了“波粒二象性”理论,也叫做“观察者理论”。这个理论得之于“双缝实验”。所谓“波粒二象性”,即试验时若没有观察者在场,光束呈现为非物质的能量波;若有观察者在场,光束则呈现为物质性的粒子。这项试验从“光”中引出了三样东西——物质、非物质、观察者;也引发了诸多猜测和惊异。
《创世记》开篇载:“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世界以神圣光照为起始“存在了起来”。贝克莱说:“存在就是被感知”。莱布尼茨认为:单子以不同的清晰度表象着世界,等等。波粒二象性并不是一个存在的二元论假说,而是实证性的活跃的存在显现。它的背后可能隐含着更大的奥秘。

a double slit experiment.png

一神/三位格/二性

基督教的“一神论”中又有“三位一体”和“神人二性”的教义,这也是产生争辩最多的神学理论。非常难懂,常常为之疑惑。虽说这是神的奥秘,我们不必操心,但又禁不住回头观望,而且常会遇到许多解释这一理论的文章。解释文字很多,这里不做复述,只列出可以帮助理解的相关概念,以助参悟。以下两组系列概念相对应:
·一神~三位格~二性
·存在、灵、本质~真我、主体、实体、对象、行动~性质、表达、桥梁

说说网粉

阿尔都塞认为:“群集”是某种社会成分或形态的不自觉的聚拢;“群体”则是有一定纲领和目标的社会组织。那么,既然文化是最基本的社会生态,群集就是文化发酵;群体则是文化行动。观察当今的网络话语,有不同的“粉”在相互怨怼,这应属于群集式反应吧。
“粉”是一种戏谑的称谓,它实际反映出来的是态度和立场的对立。表层看是政见的不同,深处则呈现出文化根性上的骚动。惰性的文化形态已被动摇,腐朽意识遭遇否决,反对和厌弃的声音是有力的。
如今有一种观点已被人接受,即:愚昧不是智力上的缺陷,而是道德上的缺陷。这话抓住了要害。我觉得,既然不是智力上的缺陷,那就不必使用“愚昧”一词。那些恶势力的粉们,不但不愚,而且很精明。其中有的人还是逐利行恶方面的高手。
改一改这句话,可谓:邪恶不是智力上的缺陷,而是意志上的缺陷。如经上所述,撒旦的能耐极大,又极聪明,但他秉持邪恶意志。意志是主体之根,人们说出来的政见、理论、主张,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等等,都不过是意志或自我意志的表达。那么,意志之根扎得这么深,为什么还会有缺陷呢?这很难探究,现只能猜测:或许是基因编码方面的问题吧。
基督教神学中有关“预定论”的教义,一直争论不休,长期以来我也很难接受这条教义。想来,这是神的意志,我不能妄议。

灰色地带

实用,是生活常识所必须;实用主义,则是一种主张、一面旗帜。
这里说的不是美国本土的实用主义哲学。实用主义哲学所谓“有用即真理”,主要是为了解构传统形而上学的“绝对真理”观。它并没有走庸俗化的路子。詹姆斯在传统的感性与理性的二元组合中插入了“情感”,更为细致地观照着人的精神世界。杜威则进一步提出了“整体经验”说,避免了对精神现象的机械切割。
这里要说的是中国特色的实用主义。其文化根源很深,传承流布很广。这种实用主义还谈不上哲学,而主要是一种文化现象。为节省篇幅,以下只从生活观察来说说:
我们知道,人是有缺憾、有特色的存在物,但无论怎么不完美,总归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或忧伤、或喜乐、或聪明、或糊涂。只要不被观念所窒息,只要那个实用主义的幽灵不出现,人是很可爱的。
然而,当实用主义这面旗帜挥舞起来时,情况就不同了。大旗之下,功利者勇进,漫天是逐利的烽烟。按说这也无妨,逐利行为本身也会是富于特色的,逐利之人也会是可爱的,但这里说的实用观念和实用之魂。
现实生活中见到这种人,大都无趣。他们没有好奇心,也不好玩。一根筋地对待事物,排斥艺术,崇尚官本位思想。到此为止也无妨,但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由于人人都有自我意志,难免权力欲在某种程度上的表达。这样,无论多么肤浅的实用头脑,也总要介入精神生活,从而产生了沟通障碍和盲目攻击。沟通管道塞满了实用主义的铁锈,使相互对话和交流成为不可能。他们没有功夫去思考和探究,没有耐心去阅读,因为“读书无用”。例如,如果约定讨论一本书,像《软埋》《白痴》这样的书,需要读进去,好好体验。然而只是匆匆翻翻,像审查行政文件那样,做出“同意”或“不同意”的批示就行了。近几年的诺贝尔文学获获奖作品,一本也不读,竟能做出“都是吃狼奶长大的人翻译的”,都不好的结论。
这个人性的灰色地带,一片死寂。



王起庆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王起庆丨零星的感想(5)》 发布于2022-10-30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