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香丨巫山富嫂谭家兰 - 世说文丛

胡香丨巫山富嫂谭家兰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20年前,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子;如今,她已是神女峰下闻名遐迩的民营企业家。三峡给了她财富,也让她尝到了失去和割舍的滋味。随着三峡大坝工程的即将竣工,她又抓住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

巫山富嫂谭家兰.png

如果,跟每年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上那些叱咤风云的大腕级财富人物相比的话,谭家兰的资本积累实在是太菲薄、也太遥不可及了。用他儿子牛铁元的话说,“我妈的观念有些落后,人也太老实正统,要说当初,她应该是跟刘永好他们同时起步的,那阵儿,刘永好在做饲料,也是很小的规模,我妈和我爸在经营酒店和跑水上运输,省里每年开民营企业家表彰大会,他们都是坐一起的,但是现在,走到全国去,人家只知道四川有刘永好和希望集团,哪里还有人知道有个谭家兰和神女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某种程度上讲,牛铁元的话是对的,谭家兰和她丈夫牛启贵的经营的确起步很早,却没有像许多最早一批民营企业家那样迅速成长和扩张起来,这的确是一个事实。但是,两代人之间对财富的理解是有很大不同的,牛铁元以一位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眼界更加开阔的现代知识青年的视野,在全国、乃至全球一体化的经济范围内,来审视父母二十多年来的付出与回报,认为不成正比,这也无可原非,因为他用来作横向比较的只是结果,他看见的巨大差异是,跟父母同时起步的成功人士都已经身家几十亿,而父母同样苦心经营几十年,所积累的总资产不过才几百万元。
但谭家兰更看重的是过程,她跟儿子考察事物的比较方法也不同,她用纵向为目光来看自己从一位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普通农家妇女,一点一滴成长为当地最有影响的企业家、重失市人大代表和巫山县家喻户晓的商界女强入,对她来说。她已经抓住了她能抓住的一切机遇,付出了她能付出的所有努力,而几十年来所获得的回报,得到的社会认可与尊重也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期。
关于谭家兰的名字和她的故事,最早是在前两年三峡徒步旅行热潮中,被那些发烧旅友们从山水秀丽的巫峡深处带出来,并传播在网络与各种平面媒体上的,大家在各自的文字中更多感念的是被她接待过的、坐落在神女峰脚下的那个温馨而得天独厚的庭院旅馆,以及谭大嫂在接到移民通知后的忍痛割爱,和主动放弃。
但是,谭家兰的故事远不止这些,她所拥有的,她所放弃的,也远不止这些……
5月4日黄昏时分,坐在望霞饭店309房间靠窗位置上的谭家兰,像拉家常一样跟我讲起她所有的故事。她开朗热情的性格很富感染力,完全没有初次见面的陌生感与距离感,我们甚至可以说谈得很投机,不知不觉便到很晚了,临到送她离开时,我们约好第二天去看她家已经被拆掉了的那座她居住了将近三十年、当作旅馆经营二十多年的小小庭院。
谭家兰从小是在长江边上的巫山深处长大的,那里虽然风景秀丽,但是因为耕地非常少,交通也不方便,加上几乎年年夏季都会有或大或小的水灾,所以,大多数农村一直都是闭塞和落后的,人们的日子也都过得很艰难,女孩子便希望能嫁到山外比较富裕一些的地方去,谭家兰在少女时代也曾隐约有过这样的期盼。
但是,最终她并没有嫁到很远的地方去,只是从几十里相隔的青石镇培石乡葫芦村嫁到了石碑乡青石村——就是飞凤峰下正对神女峰的那个村庄。那是1975年的事儿了。
至今讲起跟丈夫牛启贵相识与恋爱的情景时,谭家兰的脸上仍然焕发着天真烂漫的青春气息。那时她梳着很长的辫子,个头高挑,身材苗条,性格又开朗活泼,所以,托人来给她提亲的人真的很不少,但她都没看上,却对经常来她们村采购木材的邻村那个白白净净、能写会算的采购员渐渐有了很深的印象和好感。他常从她家门前经过,有意无意地会朝院子里望一眼,谭家兰就坐在院子里帮妈妈做针线活儿,他们虽然从没打过招呼,但彼此之间却似乎有某种感应和默契,心照不宣。后来,他托人来她家提亲,妈妈问她,她说行吧。
尽管嫁过来之前,她已经知道丈夫比自己大七八岁,还离过婚,甚至因此曾犹豫了很长一段时间,差点分手,但她还是没有想到,他们连一个像样的安身之所都没有,丈夫原来那座在村子里还不错的庭院在离婚时分给了前妻。在这个200多口人的村子里,他们像外来户一样,住在一个家徒四壁的茅屋里。
不过谭家兰并不因此而责怪丈夫,她相信凭着她的勤劳干练和丈夫的聪明与见多识广,他们的日子很快会好起来的。
没过几年,他们拼命劳作、省吃俭用,终于有了一点积蓄,她便从丈夫的前妻手里,将那个老宅院买了回来。
那个原本应该属于他们、却得来不易的院子,就是后来被她经营成远近闻名的家庭旅馆的地方。
在1981年之前,神女峰脚下原本是有一个小客栈的,客人并不多,只是偶尔有走水路的人在这里歇脚,很少有专门来旅游的。那年6月,长江发大水,那个仅有的小客栈也被淹掉了。之后,就没有了专门的客店。
大约就是在这时候,来三峡旅游的人却渐渐多了起来,其中有许多是来写生和采风的文化人,他们大多要在这里停一天,等第二天的班船来了才能走,有些人甚至要住好几天。
所以,经常在傍晚时分,会有客人来村子里投宿。山里人一向纯朴厚道,加上当时不允许搞经营,从来没有人想过在家里招呼个把客人要跟人家收钱的,谭家兰也一样,最初都是免费接待,做家常饭给他们吃,收拾干净的客房给他们住,客人过意不去,临离开时要给她留下食宿费,她都拒绝了,说:农村人,没啥好招待,不嫌弃,就尽管住下来,久而久之,因为她家离江边最近,又正对神女峰,加上她的热情好客和干净利落,慢慢来她家的人越来越多,后来,但凡有人来,就直接找到她家来了,不知道的人,村子里的人也会介绍到她家来。
因为经常有人来,她便在宽敞的院子里放了几张石桌石凳,放上茶水,让客人可以一边歇脚一边看对面神女峰的风光,又专门收拾了两间客房给客人住。这样,她便开始把自己家庭院当成小旅馆来经管了,还取了名字叫“神女旅馆”,每天只收客人八角钱的食宿费。
在当地农村是没有人这样想过和做过的,所以,她在一开始还有点担心会被“割尾巴”,有点遮遮掩掩。
也是在那时,村子里开始实行联产承包制,最初,没有人敢承包,害怕到期后给队里交不起承包费,还不如每天混工分有保证一些。谭家兰跟丈夫商量说,“不怕,咱把队里那条船包过来,跑运输,肯定能挣钱的,以前,想挣钱都没有机会,现在国家给政策让咱正大光明地挣钱了,咱干嘛不挣呢。”因此,她在村子里又是第一个搞承包的人。
从此,丈夫牛启贵每天开船跑宜昌,帮人家运货,她在家一边经管自己的小旅馆,一边帮丈夫联系业务,还照管两个孩子,大的四五岁,小的才不到一岁。虽然辛苦忙碌,但她觉得每天日子都过得很充实,也很有盼头。
那条船刚包过来时,是一条已经很破旧了的、只有30吨载重的小木船,只能跑一些小运输。后来,他们用开旅馆和跑运输两项业务挣来的钱,将这条船改装成50吨的机包船,并作了一些外装修,还给它取名叫“青松号”。
到1986年货船承包到期时,她家的日子在村子里已经是首富了,开始招人眼红,全村人都反对她家续包,队里不再跟他们签续包合同,也不返回他们改造货船时的投资。
谭家兰觉得这样很不公平,自己家挣的钱再多,也是规规矩矩、起早贪黑辛辛苦苦赚来的,而且,当初的机会对大家都是一样的,别人怕赔钱,不敢包,他们才包的,为什么现在看见挣了钱都来跟她抢呢。
她跟队干部说,无论是续包还是退钱都可以,她不是不讲道理的人,但也不是很好欺负的人,如果要强行收回,她就要打官司,非要给自己讨个公道不可。
后来,她真的跟队里打了官司。官司打了七天,乡法院判她赢,最后跟队里达成协议,她给队里交钱,一次性将这条船的产权和经营权买了过来。
这时候,她的家庭旅馆也开始有了竞争,村里人看她在家里接待游客也能挣钱,便有别的人家也效仿她,将自己家院落收拾收拾,挂个幌子,看见有人来村里来歇脚、投宿,便抢在前面招徕去自己家住。
但是,没多久那些人家都放弃了,因为,没有谁家的院子像她家院子那样紧靠江边,又正对神女峰,坐在院子里一边喝茶聊天,一边就可以一览无余地观看对面风景,也没有谁家的接待环境和条件会比她家好,那时他们家已经有了收录机、自鸣钟等许多城里人才使用的电器。更重要的是,谭大嫂热情好客的名声已经传了出去,许多人原本就是慕名而来的,何况她还申请了营业执照,属于合法经营。而当时,甚至到后来因为三峡工程将改变三峡风景而游客增多时,也没有多到可以让许多人家都能接待游客来赚钱的程度。没有抓住先机的人,便错过了许多的机会,依旧过着一如往常的日子。而这时的谭家兰已经羽翼丰满,开始想更大的事情,找更多的机会了。
还是1986年,谭家兰投资在巫山县城买了一块地皮,开始修建她的“神女饭店”。
两年之后,七层楼的“神女饭店”落成营运。那是巫山县城最早最高档的民营饭店。谭家兰也成了当地引人注目的女老板和最早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家。
开始经营饭店的谭家兰,将家搬到了县城里,留在村子里的家庭旅馆依旧在开,只是,跟当初的经营方式有所不同。她聘请了人帮她打理小旅馆,一切跟她在时一样。她自己经常回去看看,也会从城里直接带客人来,一边做向导,一边安排食宿接待,从那时,她便有了开发神女峰旅游一条龙服务的朦胧念头。孩子放假时,她也会带他们回来住一段时间。
这样,她来回奔走在青石村和巫山县城之间,还在帮丈夫经管货运生意,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但是,忙里偷闲,女人爱美的天性却不能改变。一次,去市里开会的时候,她看见街上的女人烫了头发很好看,自己也去理发店,剪了大辫子,烫了满头花回来,在还没有人烫头发的巫山县城,又给大姑娘小媳妇们领导了一把时尚潮流。
到1992年12月,三峡工程正式动工时,她再次看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她想,这么大的工程,货运量一定会成倍增大,而且,建筑材料也会有很大需求。因此,她再次投资,将青松号改造成一艘100吨载重的金属结构的大货船,其实,等于造了一艘新船,只是依旧沿用青松号的名称。没过多久,这艘船还是忙不过来,她又向银行贷款40万,另外打造了一艘200吨的货船。两艘货船交给丈夫去经管,自己经营饭店,1998年又投资建了一个机砖场,给建筑工地供应空心砖。
九十年代的谭家兰,可谓春风得意,事业蒸蒸日上,知名度也在不断提升,她成了县里、市里、省里连年表彰的优秀企业家,而且被选举为人大代表。
到了1994年前后,属于巫山县城境内的工程段大部分都已完工,她也还清了贷款,就将100吨的货船卖掉了。
不过,她说她运气蛮好,货运量减少了,她正在考虑还能发展些什么事情扩大经营的时候,客流量却又在直线上升,因为三峡工程进入二期后,随着移民搬迁工作的展开,许多旧城、旧景区很快都将被拆掉和淹掉,而三峡风景又很有名,所以,那些年,尤其是到了2000年以后,来三峡徒步旅行,想最后看一眼三峡旧风貌的人也越来越多,几乎每天,她的神女饭店和神女旅馆都会住满客人,生意更加兴隆了。
也就是在那时,她的家庭小旅馆出了大名,在外界,反倒比她的神女饭店和青松号更有名气,有人写文章,还有电视台来拍电视。
我去采访时,那座小庭院已经不存在了,留下的只是拆迁后的一片残砖断垣和周围一片寂静的瓦砾堆。但是,我却在她家游船上电视里播放的专题片中,看到了那座环境清幽,客自远方来的石砌小庭院,感觉坐在石桌前的人真有点像置身于竹杖芒鞋、小叩柴扉、东篱把酒那样悠远而诗意的年代一样。
这样的日子延续到2002年年初,谭家兰面临了一次空前痛苦的抉择。在二期移民调查中,她的神女饭店和神女旅馆都在水位线以下,属于拆迁之列。
其实,她更舍不得的还是那个小旅馆,尽管很早的时候她已经不大在村子里住了,但是,那座小院落不仅是她经营的起点,更是她相依相伴那么多年,而且打算落叶归根的家园,不管她走得有多远,事业发展有多大,即便在县城里安了家,她也没有移动和搬走这里的任何一件东西,因为,在内心里,这里才是她真正的惟一的家。
但是,村里许多人家都在看着她,大家都要拆,有的人家甚至要搬到外省去,谁又舍得自己的家呢三峡工程毕竟是国家大事,自己的小旅馆生意再好,自己的家,再舍不得,那也都是自己一家一户的小事情。再往开的想,如果不是国家政策好,自己也不会有这些年的发展,也不可能有这个小旅馆,现在,国家需要个人作出牺牲,就当是又还给国家了,何况自己家的经济条件比其他人都好一些,自己还是党代表和人大代表,不带头做个示范,全村的拆迁工作要耗到什么时候才能做完呢?她这样反复地说服自己,终于在去年四月份第一个开始动手拆房子搬家,尽管心里挺伤感的,有一种弃土离乡的感觉,毕竟自己是农家出身,那种从骨子里对乡土的依恋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而这一搬,就彻底跟乡土没有关系了,但是,反过来想,村子里其他人比自己更有理由依恋故土,那些要远走他乡的人,无论将来的日子比现在好多少,此刻,总是比自己的内心要复杂和难受许多倍的吧。所以,她用乐呵呵的态度看着工人拆自己家房子,还给村里其他人描绘迁居地的美好生活图景,村里人看谭家兰那么好的风水宝地都舍得拆,而且,移民是整个库区上百万人的事情,不搬大概也是不行的吧,所以,陆陆续续的,大家都同意搬迁了。谭家兰说,其实这次拆迁,她的损失挺大的,而且政府给她的政策也有一点不公平,她的饭店和旅馆都是有正式营业执照的经营场所,但是,登记时却都是按民用住房登记的,也就按民房兑现了。旅馆只兑现给她拆迁费不到三万块钱,饭店按面积给她兑现了七八套单元房。她想在新县城重新申请一块地皮,再起神女饭店,但是,没有申请下来。
所以,有一段时间,她情绪有些低落,感觉自己辛辛苦苦经营了这么多年,一下子好像什么都没有了,有点想不通。不过自己一直是一个有觉悟的人,不能因为个人的损失就闹情绪,总得想一想新的出路吧,不是还有一条船和一个机砖厂吗?
去年后半年,他们家人一坐在一起就商量朝哪儿发展的问题。其实,老早的时候,她已经意识到当地因为环境所限,这么些年来,农业工业都发展不起来,最得天独厚的是旅游资源。儿子也说等三峡工程竣工后,三峡风景会更好看,我们为什么不提早开发神女峰的旅游业呢?等将来外面人来开发的时候,我们就后悔莫及了。
主意已定,谭家兰就在去年8月注册了神女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并且投资一百万,打造了巫山县城第一艘500吨豪华游船,开通了神女峰旅游专线。游船的名字依旧用他们家当年跑货运的老字号“青松号”,当时本来是要改叫“神女号”的,她认为神女峰是她家的福星,但是,又舍不得叫了二十多年的“青松号”,她说将来吧,将来有第二艘游船时再叫“神女号”。5月5日,记者在巫山县二码头见到了那艘鹤立鸡群的“青松号”,船上的确装修得非常漂亮和舒适,有干净整洁的休息厅,有各种娱乐设施的娱乐厅、有装成包间的饭厅、有会议厅、有晾台、观景台,还有像学生公寓一样的卧房。
在这里记者见到了谭家兰的丈夫牛启贵和儿子牛铁元。牛启贵在船上担任船长,负责所有技术工作,夫妻俩这么些年一直配合得很默契。
27岁的牛铁元在政府部门工作,父母一心想让他走仕途,不希望他搞经营,觉得做企业经商都太辛苦,也没有保障。但是,牛铁元对经营公司却有很大的兴趣和很高的热情,几乎所有休息时间都用来帮母亲做事情,而且,对于经营思路有很多想法,经常给母亲提供许多信息和非常好的建议,也尽量用他所学的现代化管理知识和新观念来影响父母,希望他们能跟得上现在的市场发展,不至于因为个人的局限将企业的路子走得太窄,也不至于因为企业成长缓慢而在将来被别人挤掉。母亲多半是会采纳他关于一些项目开发的建议的,比如,在神女峰一日游中,开发神女洞、神女溪等新的景点;改造和整修登山古栈道;修建神女民俗博物馆;建立神女网站;出版三峡旅游读物,等等,他的想法一个接一个,总之,就是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神女”这个已经被他们注册了的旅游品牌迅速做大做强,做得响当当,占据三峡库区新旅游开发的先机。这是一个可以让企业迅速提升的绝佳机遇,也是当地政府大力扶持的项目,所以,牛铁元讲起公司的发展前景,一副兴奋和跃跃欲试的神情。但是,尽管他的建议母亲会采纳,也越来越喜欢跟他商讨公司的事情,却依旧态度坚决地反对他参与公司经营,或许在她和丈夫的心里,依旧认为读名牌大学、做国家干部,才是儿子的美好前程。他们辛辛苦苦挣钱,不就是为了儿女有个好前程吗?
难怪牛铁元说她妈妈观念有些落后了。但是,她在她的年代和成长环境中,可是一路引领现代潮流的巾帼须眉哦。

原载《新西部》2003.6


胡香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胡香丨巫山富嫂谭家兰》 发布于2022-11-5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