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周丨说竹 - 世说文丛

学周丨说竹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微信图片_20200715200944.jpg

说到竹子,一般会想到“四君子”——梅兰竹菊,傲、幽、雅、淡。竹子占了一位。

过去,北方因气候土壤关系,很少种竹。现在,北方城市,很多有个小小院落的人多喜欢种植几棵竹子,妆点自家庭院,青翠的竹丛随处可见,我住的小区一位邻居的院子就种了竹子,长得很茂盛,竟可以当成一面墙壁,既可以遮蔽隐私,还是一道风景。

诗人雅爱竹,无过于东坡。查苏诗写到“竹”的竟有270首之多,在东坡的头脑里,竹子一定是一个活跃的意象。他也画竹,他的“墨竹”承继其表兄文与可,开一代画风。他在为文与可写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文中,不经意间,留下一个“胸有成竹”的成语。苏轼爱竹子,懂竹子,自己往往寄情化身为竹子,其中一首《于潜僧绿筠轩》最能表明苏轼与竹子的惺惺相惜: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这哪里是写竹子,分明是夫子自道,让人想起“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我与古人独独推崇苏东坡,爱屋及乌,自然也喜欢他笔下的竹子,又一年在湖州开会,会议安排去安吉看竹海,真是竹连山,山连竹,满目苍翠。这里还是竹工艺品之乡,当地为每一位参会者用竹片制作了名片,到现在我还留着,觉得这是一件很好的纪念品。

然而,竹子还有另外一个特性,是我始料不及的,那就是它的侵略性。一位新闻界前辈和我住同一小区,他住一楼,有一处小院,有一天他邀我去他家院子作客。看到院子的竹林,我不由得赞美起来,没想到正是这丛竹子,让他大费周折。当年搬进来,为了装饰院子,就在一角种上了几株竹子,很快,几棵变成了一丛,一丛变成一片,向上遮天蔽日,下面根须肆意蔓延,周遭的植物纷纷落败,大有独占小院之势。无奈之下,只好请了工人,清除多余,在根须蔓延的地方,深挖沟,浇筑水泥阻挡其蔓延之势。饶是如此,每年院子还会窜出几棵竹笋,只好挖了当下酒菜。

前几天,去老同事家做客,他家也是一楼,他把自家的小院打理成世外桃源一般,院子照例种着几株竹子,竹荫蔽日,隔绝红尘滚滚,颇有山林悠闲之意;清风过处,似闻竹涛阵阵,顿生宁静幽远之感。说到竹子,他也曾为其所困,这几株竹子种了三四年才长成,长成后就是另一番景象,根须到处窜,搅得满园不得安生。这位老同事做事认真,他查阅资料,弄情了竹子的生长特性,原来竹子种下后,有三五年是不长的,之所以有三五年不长,是因为那几年间,它的根部在地下发疯似的疯长——长得既深且广。“深”指往地的深处长。如果遇到石头,竹根还可以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并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广”指竹根的根系最长可以铺几里,在方圆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竹子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自己需要的营养和雨水。无论在山上还是其他地方,很少看到竹子有枯死的,原因就在这里。三五年之后,它会突然发力,以惊人的速度生长,夜深人静时,甚至能听到竹子拔节的声音。同事也是请了工人,挖了深沟用石板阻断竹须的蔓延。在另一位老友的院子里,一棵红枫生生竟让身边的竹子“逼死”了。

不知为什么,竹子的这种品行让我生出几分不美好的感觉,它让我想到了小人行径,在弱势时隐忍不发,一旦得势张牙舞爪。在地下无声无息侵占别的植物生存空间,在面上却作出一副潇洒风雅的姿态。从古到今,世上最多的就是貌似君子,实则小人之辈,混淆视听,欺世盗名,如果不能看到其两面,就会被迷惑。抄一首杜诗结束我这篇小文: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祗凭黄阁老,衰颜欲赴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于学周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学周丨说竹》 发布于2020-7-15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