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保立丨我的外公朱熙齡回憶錄(朱旭初自傳·之五) - 世说文丛

沈保立丨我的外公朱熙齡回憶錄(朱旭初自傳·之五)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第三  退休時期

十八年己巳五十歲。張宗昌既居别府。眷屬及譯員漸陸續至。乃偕室人暢游京都。琵琶湖,嵐山、東京、日光,各名勝。極感舒適。倦游後先由神户送室人返國。又至别府住數月。始回大連。
十九年庚午五十一歲。春間返津。時張英華與朱某組織大華火油分公司。余亦加入。至滬與蘇聯公司訂立合同。設立油棧。代銷俄油。適南京參謀部副部長兼要塞司令楊耿光。名傑雲南人。至天津續弦。與余談甚相得。
二十年辛未五十二歲。日軍藉詞佔領奉天。忽奉楊耿光電謂蒋主席召余有事面談。乃至南京。由楊耿光氏带領謁蒋主席於中山陵。蒋命余做地下工作。并告無妨在彼方做事。决不疑汝有漢奸嫌。當由高凌百秘書長面交委任令。并送川資千元。楊耿光氏并交一密電本。余即返津拼擋赴大連。
二十一年壬申五十三歲。居大連星浦。時張岱杉前財政總長住星浦大和旅館。日本稱之爲中國元老。颇敬重之。乃興聯絡得時興楊氏密通消息。
二十二年癸酉五十四歲。仍在連繼續工作。聞張宗昌去濟南。於回津登車時。山東首主席韓復渠派多人在車站撃殺之。余頗爲傷感。蓋張雖爲軍人。不免粗野。但性直重信義。擁護五色國旗至死不渝。待友亦甚誠挚。惜用人未當。終至惨死。深堪惋惜。
二十三年甲戌五十五歲。大姊葉揆初夫人六十正壽。至滬祝嘏。但貧困僅以詩賀。所謂秀才人情紙半張也。
二十四年乙亥五十六歲。回大連。仍與楊公用密碼通信。不意爲日郵局查出。來索密本。當時颇惶恐。幸余通李氏音鑑中之空谷傳聲。乃偽稱并無密本。乃空谷傳聲中之號碼。即以春满堯天之江陽轍法書示之。復經張岱杉氏之保證。乃得無事。但該密電本及委任狀。不得不销燬减迹矣。張岱杉氏告日軍在京津將有所發動。不如旋津工作。因此間已有嫌疑。通函多不便。乃相偕返天津。
二十五年丙子五十七歲。張岱杉氏充冀東採金局顧問。囑余爲提調。因知山海關。左右有鎢礦石。爲軍用必需器品。欲探其究竟。乃聘一德工程師。并以李功范爲翻譯。尋查礦苗。雖得様品。未覓得礦山。
二十六年丁丑五十八歲。岱杉密告日軍運坦克車來津。恐發動非遥。又天津市長張自忠至日本考查。駐津司令官告將介紹參觀海陸軍武器庫。使知日軍實力。不敢或攖。當以此語報告楊君。

七七事變起。當事變未發時。宋哲元充冀察政治委員長。李思浩充經濟委員會委員長。宋適回山東原藉省墓。日軍在盧溝橋演操。夜中忽丢失一兵。乃武装佔領該地。藉口要挾。蔣主席派熊斌氏來言。謂對日预備尚未及十分之一。戰必不敵。若事一决裂。不戰亦恐内亂。故囑無論如何。須忍辱負重。是以李委員長在津會同張自忠市長向日方交涉。日方司令官爲梅津中將。負責接洽者爲和知中將。翻譯爲何一之。言明雙方各退廿里。共同調查解决此案。由張自忠簽約。贊公電話相告。業已無事。可同車返北京。到京後。余住蘇州胡同。忽接贊公電話。問房有空室否。答只余一人在此。贊言將送眷來住。询以何故。答须面談。乃趨車至贊公處。當告頃間宛平王冷齊縣長来電話。言原約雙方撤退至廿里。乃我軍未退。反增加兵士。宋哲元返京後。對此事未悉。往謁者多被阻。未能通達。而日方則悉此情形。是勢非破裂不可。故暫避蘇州胡同。較爲安全云。
果於七月廿六日發生衝突。南宛軍士毫無備。未出兵營。已被消滅。而電話宣傳。則言日軍已退至廊房。用是通州保安隊於廿七日夜發動。將全城之日韓人士。盡行殺戳而宋哲元氏則於天甫明退出北京。余於早七時。擬乘汽車去津。乃未至通州数里。見火光燭天。復返京。下午殷汝耕亦逃至束便門。翌日天津始發動。僅一日亦被平熄。盖事先皆無聯络。故被各個撃破。
是時接滬電。先姊于七月廿四日病故。
李贊老接上海陶希泉世丈電。言戴笠字雨農。蓝衣社首领。面嘱請贊老等主張正義。表面可與敵聯絡。俾悉其情實。贊老乃嘱余赴滬面陳北方情形。適蒙古李守信將軍。雖受蒙古德王統帥。宣布獨立。亦嘱唐從周(係蒙古甘珠活佛代表)告余轉達政府。係維持現狀。仍願擁護中央。乃余到滬。正值八一三事變。滬戰方酣。英輪進口大受检查。到達後。遍地炮火。住余月亭家。每晚觀南京飛機來轟炸。惜炸力未巨。對日方旗艦及領事館。迄未炸毁。見陶希泉杜月笙等。達贊老誠意。又托金城銀行總理周作民。轉達蒙情。擬赴南京面陳楊杰氏。而楊氏已赴俄國。乃返回天津。
二十七年戊寅五十九歲。中央欲知偽滿情形。戴笠密嘱余出關偵察。余乃携眷及女婿馬骥良同至東三省、長春、哈爾濱遊。時魏蓮溪在滿洲國。充吉黑確運局局長。告余。滿洲國宣統詢内地有何人在長春。魏以余對。命邀往見。不得已晋謁。與宣統行握手禮。并問見客有無監視。宣統答對中國人尚未監視。(聞第二年有限制、)見外國人日本人則否。嗣詢日情如何。答言日人氣量太小。疑心太重。亦定論也。又去哈爾濱在車站買票時,見日人歐售票俄人。俄人忍受不較。在哈爾濱見日人乘俄馬車亦然。余即告驥良婿。怒者常情。笑不可测。汝其誌之。在哈爾濱時。適見日人驅中國市民游行慶祝。見有一長大華人。舉旗大呼我是亡國奴。足見人心未死。
二十八年己卯六十歲。張岱杉總長逝世。當病重時。曾面告余。“汝等通日語、人谓爲日本通、實則不通、日本一般人性情、疑忌最甚、余對日軍最好瓣法、须多用人、交甲者不可令交乙、最好投其所好、飲酒挟妓、談私索賄、皆無不可、若廣交渠恐事泄、即不能得其信任、最好於其醉後或快樂時、極能問其秘密、能不解日語者尤佳、云云。”後細察情形。果信。
秋初至滬。本擬謁李贊老有所陳述。不意其全家皆已赴香港。事前毫無問知。殊爲詫怪。嗣詢其老僕楊愛棠。知日軍特務機關長專田氏。曾托李國杰持現鈔数百萬送贊老。意促其出山。維持地方。李既拒受。猶慮相强。乃即日登舟赴港逃避。嗣後日方乃慫梁鴻志組織维新政府。
余在滬中暑。病于滄州飯店。室人唐氏送章行嚴趙世輝等去港。適回。而旅資用馨。不能備醫藥。梁鴻悉闻知遣其造?室送四百元來。始請醫診治。方得全愈。愈後来約充通濟局局長。該局專瓣交通救濟之事。以曾受其惠。且以辛未年曾奉蔣公面諭。故勉應之。
二十九年庚辰六十一歲。在南京瓣通濟局半載。除兩批湖州絲要求軍部發交商人外。余無事可做。余以日軍把持交通。以爱憎爲運輸。又統制市民食物。在城門抽捐後。交日商專賣。曾上書力争。梁即以該書送軍部。但無效果。梁又命余充戒烟局局長。余聲明兩件要求。(一)绝對不問種售之事。(二)廣設戒烟醫院。喻禁於戒。梁允之。并將余之要求。同岡田譯員。至特務機闹簽字存案。故對購售鴉片各事。全歸宏濟善堂辨理。由盛幼盦主其事。余至交卸之日。徒未一見盛某。颇爲人所詫怪。而醫院之設立。日言籌備。迄未實行。蓋余除薪水外。未見收入之款。要求籌撥。每事支悟。坂西中將係合肥之顧問。余任官硝廠廠長時識之。至是又得會晤。問余對日本之感想。余答以如欲詢真誠之語。當以無忌憚對。否則無奉答必要。坂西言交誼甚久。當然願闻忠告。余對以不必述華人感想。先就日論日。大戰已數年。各國皆有杰出之才。如希特拉莫索里尼羅斯福蔣主席等。莫不舉國聽其號令。毫無異詞。而貴國作戰連年。既無特才爲全國所信仰。又占領中國主要地區。如南京上海北京漢口等之特務機關陸軍海軍。咸各個爲謀。毫無聯系。國内國外亦然。即各機關之内部各科。亦莫不然。當此世界全面戰争。如此紛亂。恐終難幸勝。坂西亦點首無辭。
送長子傳榘赴美留學。因滬上各大學。多受日方監視。教員亦多忌避。乃命榘兒將功課程度寄美國Minnesoda大學。得復録取。榘兒又最愛研究無綫電。乃命渡美學電器工程。於登舟時。拍照。并與其母姊各贈一詩以剧之。
民國二十九年九月十一日,棣兒渡美留學各贈詩送别、録下

其一  余赠

破浪乘風作壯遊。目窮千里送行舟。
擇交宜懔波伏誠。立志期符定遠猷。
世亂疏財知免戾。學成有守善貽謀。
望雲莫作思親念。矍鑠揮巾老更遒。

其二  嫡母赠
中秋佳節近。送爾事長征。
未解世途險。只祈波浪平。
劳謙君子書。顧復老人情。
待到學成日。團圓慶月明。

其三  生母贈

光陰貴似金。薪米珍如桂。
毁家資汝學。應念娘心瘁。



珍重千金有用身。手拈衣綫泪沾襟。
臨歧多少叮嚀語。世亂期成报國人。

其四  棠姊贈

年華最長倍相親。遠渡重洋秋正深。
李勣焚髪情切切。女嬃戒直詈申申。
菊花晚節經霜見。寶玉他山借錯新。
如此光陰須愛惜。莫教盼煞白頭人。

其五  柔?妹贈

女子昔有行。泣涕遠父母。男兄萬里遊。恥作刺刺語。今日贈别兄。未能判予取。對面易勤學。背人泪如雨。

三十年辛巳六十二歲。徐慕型自香港来滬。函召余至租界。言有要事面談。乃偕室人應召至一樓上秘室。出戴雨農手示致吴佩孚。勸勿加入偽組織。如有瓣法。當命吴季玉夫人携款同往北京。余允诺。因余前兩年在北京。常同張英華氏時在吴家中飯。颇蒙優待。并與其秘書軍長咸熟悉。徐乃電吴季玉夫人来滬。同乘船至塘沽。登岸後。無火車。幸室人告余係前京奉局長。站長乃言有日軍兵車一列。如不畏其擾。可乘此車行。室人乃將密件置亵衣内。冒险登夜車至北京。謁吴。將文件及款呈交。得吴俞允。返回上海。季玉夫人亦回香港繳命。
汪精衛至滬進行還都手績。梁鸿志乃命去香港。見李贊侯杜月笙。詢汪與蔣主席是否默契唱雙簧。李乃前詢許世英氏。許告并無諒解。不過曾陳説大局。谓德日必勝利。何妨雙 聯絡。蔣未置答。汪即密逃至滬云。
是年晶對英美宣戰。余在百老匯大樓。觀日炮撃沉英艦。知日本敗之將至。乃移居法租界白赛仲路。又與畢高奎(可為改名)(初爲上海地下工作首領、被捕釋出後,充政治保衛局秘書)李贊老及舍弟晟。同組誠毅公司。藉與内地交换物資之名。實行地下工作。與各同志暗相聯络。計援救吴元豪。(吴鼎昌之长子)郎兆祁(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宋子文之代表)出狱。送宋子文妻舅張遠模由浙去内地。(带有違禁品及膠带等)資助王彦存等。將室人所存飾物香水等售出濟之。并派次子傳一。隨張遠模至重慶讀書。又贊老與徐州戈卓超、南京熊剑東、上海戴覺生等。相聯络。凖備日方敗退後。維持治安秩序。
三十一年壬午六十三歲。日方任汪精衛爲南京主席。强余爲交通次長。余不就。余雖與汪 法政大學同班同學。但始終未至南京一次。余在杭州與畢所組公司。忽被政治保衛局局長萬里浪。强迫易人。并拘捕畢可爲。余時方由杭登車返滬。畢之至友馳来杭站告變。余下車。即至周佛海氏家。見其夫人。托其疏解。周夫人言畢從前被捕保釋。即周總長負責。此次不知何故。但萬之夫人係青島人。颇發熱心。當以電話通知。汝可自往求之。余乃至七十六號謁萬夫人。適萬亦在家。乃言公司虧纍。及畢被捕情形。萬答公司损失。當囑接收人酌量補償。至畢事另有原因。與公司無干。嗣後乃去杭。向陳劍飛交涉。允償公司损失五百萬元。但仍虧纍五百餘萬。只好自忍晦氣。畢不日亦得释出。實周夫人最爲盡力。
三十二年癸未六十四歲與李贊老等辨淮陰大豊麺粉公司。該公司係颜馨一所創瓣。自颜被狙撃故後。該公司即爲日人租去。時郝鹏爲徐州長官。郝前在北京財政部。係李贊老部下。極力援助。乃始驅出日人。由余等租得。嗣郝鵬擧繼任徐州長官。戈卓超任總務廳長。又極贊助。始得完成。乃經營未久。大局光復。乃讓與戈氏獨瓣。余及贊老皆以無力進行。由戈將該公司在滬所購電機酬余及贊老。退出該公司。
三十三年甲申六十五歲。以交通滞塞。上海糧食繼長增高。人民胥感苦痛。時周佛海任上海市長。羅君强副市長。適中興公司程餘齋有大帆船四艘。願出售。贊老乃徇各界之請。設立協濟公司。用船向内地采購食糧。定章不許營業。采購運滬後,即交市局接濟民食。由信托局假款兩千萬元。即由該局經理楊醒華任監理。李贊老任董事長。羅君强派賀仲之爲常董。余任經理。程餘齋爲顧問。一切職員多由程薦。蓋行船事及采辨事。程較内行故也。
三十四年乙酉六十六歲。美機時来轟炸。居民颇自危。前室人所送赴内地王彦存来函。囑速避地。因彼在美軍航空隊任事。得有消息。謂將痛行炸毁上海。正在憂慮。而日本廣岛原子彈爆發。威力驚人。尤深疑懼。適在友人處聽無綫電廣播。言重慶今夜市民狂歡。尚未知究竟。乃步行回家。途中過俄人住宅。聞其大呼狂飲。始知日本無條件投降。至家通電親友。莫不歡欣鼓舞。竟夜無眠。
嗣後日軍對市中雖仍駐守。但驕矜之氣全消。即偶受侮辱。亦不之較。總算能忍。於國軍未至前。人心惶惶。恐共黨狡焉思逞。幸軍統奉蔣主座命。授周佛海爲上海行總總隊長職。維持上海秩序。得以平安渡過。迨國軍至滬。市民歡呼迎迓。重見天日。悲喜交集。熱烈情狀。實難言喻。
是時畢高奎任警備司令。忽一日與戴雨農至余家中。見僕人李誠。询室人在否。以不在對。畢詢戴要否招之来。戴言俟諸異日。正不解爲何事。經数日後。李贊老来電話。言戴於今晚九時見召余。乃至李宅查詢情形。郭秉和適在彼。謂恐非善意。似宜注意。余答以若軍統局對余有問題。只須一兵即可捕去。勿須囑李轉達。且戴并言如未回可先命龔處長待見。足徵無他。乃于九鐘往謁。至門。警士言有誤。余告係奉李贊老之囑。乃引至樓上。戴未回。龔正瓣公。囑待。迨龔出。而戴已回。言非召君。乃欲見君夫人。答將歸送之来。戴言余甚忙。可乘汽車往。俾得從速。且不必偕来。因有密詢。乃乘戴汽車返家。室人即乘車謁戴。約一鐘始返。告初談銜命致吴佩孚氏函事。頗加獎勵。谓辦有才。現北平尚有所需。室人謙辭。并告北平多契友。雅不欲有所賣。且幼失學。知識有限。不克重任。戴言做事與學問爲兩途。嗣略問同居樓下之蓝妮事。答言雖分樓上下居。殊罕遇從。其所交遊。識者蓋寡。後有公事。戴忙於處分。乃告歸。已十一鐘矣。戴囑再約談。乃不久戴即在青岛乘機飛滬中途遇難。
三十五年丙戌六十七歲。因在滬居。生計日困。乃將白赛仲房頂出。移居霞飛路。但祗有住室一間。且酬應繁。勢難久支。乃去青島。依前趙筱魯世丈之舊宅暂居。時第四女傳訓新嫁。婿沈蕴昌来青度蜜月。介紹中國銀行職員錢輔第君。即住其宿舍。室人唐氏亦將其衣物變賣得數百萬元。交熙成公司陶際雲五百萬元。得息接濟棟兒學費。及其母家并内侄日用。携二百萬元至青島。爲二人之用度。
三十六年丁亥六十八歳。物價日漲。生計更蹙。正感貧困。僕人李誠在中國實業銀行服務。於街中遇舊友錢萬和。知余在青島。乃來訪。告因運糧食去秦皇島至此。因秦島凍港不能行。只好枯守以待。適青島糧荒。商會副會長賀仁庵。正苦于應付。銀行公會袁馥香母舅來訪。適遇錢。錢言可暫卸售。乃與錢訂約。不意卸下後。魯省田糧局言應先盡軍用扣去。商民大嘩。賀大被攻撃。錢乃擔任負責再行購運。即在華萼里住宅設辦事處。任九弟樂輔爲主任。付房租每月百萬元。并組織一和中公司。爲孫中岳孔士勸錢梅羹及余兄弟二人爲五股東。先由梅羹垫款二千萬元。經營紙烟麺粉各事。
室人至滬。隨錢萬和船辦來麺粉五百袋。紙烟兩箱。粉抛售於監務局。烟托楊芷歆代售。約獲利一億元。除歸還錢垫款外。五股各得二千萬元。亦可調意外之財。但錢運來糧食。因滬價報漲。購入費重。而青島價跌。又委托中信局代售代交商會。中信局不負責。竟虧折三億之鉅。
賀仁巷因錢賠纍。乃以樓房一所。租與錢。但錢公司收歇。乃由高國政組織振業號。
余以明春正月初二月日爲余六九初度。青島親友多悉。恐客來衆多。酬應须資。乃避往天津度歲。
三十七年戊子六十九歲。振業號营雖獲盈餘。但以余須日用款。不得已退出。計入股二千萬元。退出時獲一億。又柔?女將天津住宅購去。接齊余五億元。赖以生活。但鈔幣日落。至八月十九日金券發行。生活益迫。乃去滬與李贊老葉揆公商以後維持辦法。六月十七日爲在美棣兒三十初度。棣寄在美發明原子計算機成功。向會計學會演説稿来。因投詩以勗之。
暮鸦哺子向巢飛。猛憶遊人尚未歸。無意白雲出遠岫。有情明月照重幃。卅年家慶题弧酒。一旦名標妙算機。能得顯揚願已足。不須孺慕思依依。
三十八年己丑。流光如矢。倏焉七十歲矣。回憶往蹟。浮沈宦海。真同夢幻。撫藐躬尚頑健。喜向平願都了。仰天俛地。尚無愧怍。荆妻逸群又復齊眉相莊。式好無尤。選?室宛宜。善持門户。家庭和樂。吾無間然。環视親友中。能與相媲美者。殆無多人。余于客臘前一日。由青島乘機去滬。今年正月初二日。值余七十初度。是日(除大兒夫婦美未歸、三女夫婦羁留津沽外、)逸群宛宜及居滬子女。共聚一堂。所謂藉此春酒以介眉壽。余歡欣之馀。竊有所感矣。蓋吾人丁兹時會。苟能平安生存已爲大幸。何敢言壽。將無使親友所非笑乎。顧所以能自慶者。余四肢百骸。都無疾苦。起居飲食。不赖人伺。子女俱已長成。均堪自给。從此得以度此安閒歲月。以終天年。末始非得天獨厚者。惟希戰争永息。和平實現。故值此歲首佳日。一家安樂。略具杯盤藉爲舉觞。誰曰不宜哉。爰將六十九年中事。作爲回憶録。以示家人。作爲家乘可矣。非敢以示人也。嗣後家事國事。皆擬屏置不問。所調晚年唯好静、萬事不關心矣。兒女輩有志。或能賡續爲之記。余则以此爲结束云。

(续完)

沈保立插图.jpg

注:原文系竖排繁体,有几字不识,待后续补正之。见谅!

沈保立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沈保立丨我的外公朱熙齡回憶錄(朱旭初自傳·之五)》 发布于2022-12-8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