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周丨观影记——这些年看过的电影(37) - 世说文丛

学周丨观影记——这些年看过的电影(37)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三部电影都是关于女性面临的痛苦与对抗,有失丧之痛的对抗,有遭受横祸之痛的对抗,有不被认同用死亡对抗。

《女人碎片》

《女人的碎片》(Pieces of a Woman)是2020年加美合拍剧情片,改编自科尔内利和韦伯有关丧失与悲伤的同名舞台剧。由蒙德鲁措·科尔内利执导,卡塔·韦伯编剧,凡妮莎·柯比、希亚·拉博夫、莫莉·帕克、莎拉·斯努克、埃莱扎·施莱辛格、本·萨弗迪、吉米·费尔斯和艾伦·波斯蒂恩主演。电影在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首映,大致获得好评,但影片开头女人分娩的长镜头备受关注也引起争议甚至惨遭恶评,柯比等人的演技赢得赞誉,柯比因此夺得沃尔庇杯最佳女演员奖,并于2021年入围奥斯卡金像奖、英国电影学院奖、金球奖、评论家选择电影奖和美国演员工会奖最佳女主角。
影片讲述玛莎(柯比饰)经历痛苦分娩、失去孩子及随后母亲伊丽莎白控告助产士伊娃造成婴儿死亡。
剧情大致如此:住在波士顿的年轻情侣玛莎和肖恩正翘首盼望首个孩子的诞生。玛莎是公司白领,肖恩是桥梁建筑者,他催促着工人们加紧干活,向往等大桥通车时带女儿第一个通过大桥,影片中反复出现大桥在不同时段的镜头,不仅现实地串起故事的时间流,也颇有寓意。玛莎的有钱母亲伊丽莎白给他们买了辆小客车,而肖恩一直对岳母颇有怨言。
玛莎选择在家分娩,但原定的助产士芭芭拉有事找了另一位助产士伊娃替代。玛莎在宫缩时感到恶心和疼痛,开到十指时,伊娃发现婴儿心跳已降到危险的低水平。肖恩问是否能持续,伊娃回答可以叫救护车。玛莎不久诞下女婴,就在夫妻二人沉醉在初为父母的激动与喜悦中时,助产士伊娃察觉婴儿脸色发紫,尝试挽救,但还是无力回天。
一个月后,玛莎和肖恩与验尸官见面,肖恩急于找出死因,而玛莎不太情愿讨论此事。他们得知死因尚未确定,只能肯定婴儿是处在低氧环境。肖恩情绪激动地离开,决定起诉伊娃;玛莎留在现场,决定将遗体提供给医学部门。
玛莎和肖恩的关系开始产生裂缝,与母亲的关系也同样如此。伊丽莎白希望埋葬孩子,并举行葬礼。玛莎和肖恩依然沈浸在悲痛中,以往的亲密不复存在,肖恩试图与玛莎亲热,遭到冷遇。肖恩情绪低落,将岳母赠送小客车退卖、甚至与玛莎的律师表姐苏珊娜发生性行为,并在戒酒近7年后重新喝酒还吸食可卡因。苏珊娜是起诉伊娃的律师,告知他诉讼可能获利丰厚。
在家庭聚会上,伊丽莎白告诉玛莎得参加伊娃的审判,责怪女儿选择在家生产才导致外孙女的死亡,女儿则指责母亲将她的事到处扩散,母女争吵起来,这一段冲突戏极有张力,影片以此段分成上下两部分,前一部分围绕生产、丧婴的伤痛产生的矛盾达到高峰。玛莎离去,伊丽莎白告诉肖恩自己从未喜欢过他,给了他一张大限额支票让他永远离开。肖恩打起背包形只影单离开,玛莎送他到机场,二人没有告别。
数月后,庭审开始,玛莎出庭作证。她在休庭期间取回女儿出生时拍的照片,眼里流出泪水,但脸上表现出理性的刚毅,再次回到法庭,她表示要独自向法官陈述,法官破例同意,玛莎表示助产士伊娃无需对婴儿死亡负责,她望着旁听席上的母亲,说到自己的女儿来到世界的瞬间不是为了让她追讨别人的责任的,母女二人的目光相遇,显示出和解与宽恕之光。玛莎回到家后发现放在冰箱里的苹果种子开始发芽。一个月后,她站在肖恩参与建造的桥上,将女儿的骨灰洒进河中,河水平缓流过,似乎一切都平静了。
数年后,一个小女孩爬上树摘下苹果食用。玛莎呼唤她的名字——露西安娜(Lucianna),女孩下来后两人一同走出画面,影片结束,镜头里一直是同一个景别的苹果树,很长,很值得回味。
影片开始一段无剪辑拍摄长达24分钟分娩长镜头,被《娱乐周刊》认为是“年度最受争议的镜头”,很有点纪录片的感觉,这么长的一段出现在片名之前的镜头引发争议,有赞赏,也有批评。
《纽约客》的理查德·布罗迪称该幕为“纯粹的噱头”,表示直到最后一刻情绪都很空洞,它对影片其他部分的意义是“作证据来说终归为毫无意义的象征性功能”。而《秃鹫》的希拉里·凯利反而认为这幕“是演技把戏,也是控制情绪的手柄,提醒人们生产是一旦开始就无法摆脱的过程”。见仁见智各各不一,但是它引起争鸣,就达到了导演的目的。

《不加滤镜》

《不加滤镜》是由埃里克·拉维尼执导的喜剧片,亚历山德拉·拉米、何塞·加西亚、迈克尔·扬、安·玛丽文等演出。
碧翠丝的新书出版了,书中记录了她老公的不幸意外,得到亲人、朋友、情人不同类型的帮助,她在书里一一写出来。没想到的是,这本书竟会引来一场风暴。虽然书中使用虚构的角色名字,但好友们仍然纷纷对号入座,彼此间的感情也因此出现了裂痕。究竟这场暴风雨之后会不会出现晴天呢?

《奈莉》

另译《她的应召日记》,阿内·蒙德导演,麦凯主演。根据屡获殊荣的加拿大作家同时是前性工作者的奈莉·阿肯,2009年自杀事件,同时取材自阿肯自己的著作《Putain》拍摄于2016年的加拿大传记剧电影。
小说家奈莉·阿肯是一位魁北克的文学之星,她的小说灵感来自身为职业性伴侣的亲身经验。这位支离破碎的女人,身兼多重身份:作家、情人、应召女郎、明星。她以不同的面目游走尘世,时而意气风发时而恍然觉醒时而痛苦迷离,电影如同镜子般映照出奈莉热烈的生命力与不可思议的事业心,最终以自杀结束她年仅36岁短暂而绚烂的生命。
这部电影一句台词让人难忘:最痛苦的爱,是别人可以随时选择不爱。一个人有再多的身份,可当每一个身份都得不到认同时,自然就没有了继续活下去的理由。人啊!何必那么多欲望。

微信图片_20221230154100_副本.jpg

于学周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学周丨观影记——这些年看过的电影(37)》 发布于2022-12-30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