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易丨陪读的日子(六·勤不能补拙) - 世说文丛

木易丨陪读的日子(六·勤不能补拙)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陪读,最好的家长就是除了给予孩子生活上的照顾,还能在学习上、心理上给予指导和帮助。
回头看,生活上的问题应该是最容易解决的问题。
最无奈的就是孩子的学习你帮不上忙。
看看北上广的一批家长,他们自己就是高考突围出来的精英,他们将自己成功的经验运用到孩子身上,在知识和教育理念上都胜一筹,他们的孩子也特别会学习。而这些家长为了把孩子推向更高的层次,也在不断地学习。用他们的话说:鸡娃前先鸡自己。
地表最强妈妈就是海淀区的妈妈,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对孩子的要求,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他们的孩子在这样的妈妈带领下,不但领先,而且遥遥领先。这样的家长带出来的孩子,我们可能连个影儿都看不见。
我们还在规划着上个什么样的大学,学个什么样的专业,人家已经放眼世界,着眼未来了,他们走在世界科技前沿,他们知道孩子适合做什么,小小年龄,今天这样一个发明,明天那样一个成果。处处领跑。
这样的家长,怎么比?拿什么比?
很多人说,不要总盯着这样的家长,还有很多农村的家长呢!
农村的家长?也有厉害的一面。哪一年的高考,我们考过农村的孩子啦?
俞敏洪曾经讲过,在他两次高考失利后,第三次他想复读,但是复读班很难进,他的母亲就跑进城里的学校,待了三天三夜,就差给校长下跪了,最后给他办成了。回来的时候,因为下暴雨,摔了跤,满身是泥,他说,我妈进门时就是个泥人。有这样拼命的母亲,孩子怎能不拼命学习!那可是四十多年前。
有一位来自农村的特级教师说,每次放假回来,学生都特别努力,我很奇怪,就问学生:放假回去家长说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家长什么也没说,他们也不懂,但是我看到爹妈面朝黄土背朝天、起早贪黑在工地上搬砖、背着尿素袋子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已经弯腰驼背还要种菜贴补家里,真是受不了!所以,一定要好好学习,不然太对不起他们了!
我不是能给孩子创造优越条件的精英家长,也不是能让孩子看了产生无穷动力的农村家长。
我啥也不是,看着孩子每天忙忙碌碌,也想为孩子助点儿力。
还是问问孩子,我能干点啥?这样可以精准服务,该出手时再出手。
孩子想了想说:你帮我抄一点错题吧。
我很乐意:这件事情简单!照着抄,也不用动脑子。
那段时间,孩子叫我:助理,秘书。
甭管啥“职务”,有事情做,就有成就感。
有一次,我给孩子抄了一道生物题,这道题是一个看图填空题,一共俩空儿,可是那个图挺复杂的。也不管画得好不好,我照葫芦画瓢就是。几天过后,我看孩子其他错题都重新做了,就这道题一直空着没做,就提醒他:你是不是忘了?那道生物题,我抄了好几天了。
孩子瞟了我一眼:我没忘,但是你抄的那道题我做不了!
我急忙说:是不是还不会呀?那你去问问老师,给你讲解一下,别把错误带到下一次考试里。
孩子盯着我说:是你把血管画反了!还让我去问老师,我怕把老师给笑晕了!
我的天哪!
我照着画的呀?这都能画错了?
我尴尬地说:宝贝儿,对不起!
儿子拍拍我,大度地说道:没事儿妈妈,这道题我早就会了。不过你的水平我也了解了!以后,你就负责上网查点东西,然后打印出来,那样不会出错的!
那一刻,我真是又想哭又想笑。突然想起北上广的精英家长、海淀区的妈妈们,无比难过,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帮了倒忙,被儿子降了级:连抄错题都不配了。
我真是啥啥也不是。
有一次,孩子在晚上刷牙的时候嘟囔了一句:今天错了一个单词。破单词,老长,记住了,又忘了。
我说,你先睡,我有办法让你永远记住。
之前,我在网上看见一位老师说,记单词主要是要多重复,再长的单词如果你天天用,肯定就记住了。
我将这个单词抄了下来,贴在了厨房水盆上面的瓷砖上。
第二天早晨,我也没说什么。孩子刷牙时,就一直盯着那个单词。
第三天,孩子告诉我,妈妈我给你几个单词,你写下来找地方贴上。就这样,卧室的门上,厨房的墙上贴了好多单词,按时更换。
还有一些古文古诗,容易写错的字。我将这些打印出来,利用小时间,滚动提问。还挺有效。
能做一点是一点。
记得有个老师说:写作文时,别一举例子就是司马迁岳飞爱迪生,阅卷老师会审美疲劳的!
所以,我也经常搜集一些作文写作素材,打印出来。利用吃饭的时候,或休息的时候,告诉孩子。
这些素材不用刻意去记,让孩子有个印象就行。高中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写作套路和技巧,多积累一些素材有利于写作时灵活运用,可以更好地发挥,还可以避免和别人的素材重复。
还有看到有人分享学习经验,我也打印出来,放在桌子上。
你看或是不看,材料就摆在那里,我不做任何要求。(图个心安)
有时间还亲自跑去买参考资料,买一些习题集,黄冈、海淀的试卷、《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等等。
有时候,孩子会说同学有什么习题集不错,我就立刻去买。隔几天去一次书城,隔一段时间跑一次文化市场。
其实,买了那么多的习题,不是都要做的,老师说过:那么多题,做不过来的,但是要多见见,挑一些不太常见的题型动动手,就行。
儿子说:妈妈你脑子不太行,但是腿儿挺灵活。
我说:希望勤能补拙。
儿子赶紧说:这可是两回事儿!别偷换概念!你的这个“勤”可补了你的那个“拙”!?
多年以后,突然想起抄错题那件事,照着葫芦都画不出瓢来!真是白吃了那么多核桃。终于忍不住问孩子,那次妈妈给你抄错题,把血管画反了,你当时怎么想?
儿子说:我能怎么想!唉,宝宝心里苦,宝宝不说。
妈妈心里也苦呀!妈妈也想全能呀:理化生语数外全能辅导,煎牛排水煮鱼样样都行。
好在我没偷懒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自己给自己陪读的日子打个分儿:半百。
(待续)



木易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木易丨陪读的日子(六·勤不能补拙)》 发布于2023-1-7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