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海丨论评三则33 - 世说文丛

面海丨论评三则33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我亲爱的诗人



1


我亲爱的诗人,你是怎么知道神爱一切的,你是从哪里读到的,或者你是听谁说的,谁告诉你的。


2


我想告诉你的只是,我所信仰的神在他的圣经出埃及记第34章6-7节启示说:“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为千万人存留慈爱,赦免罪孽、过犯和罪恶,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就是说,神是慈爱和诚实的神,神是公义和圣洁的神,神是有爱有恨的神。神爱一切认识他、敬畏他、相信圣子耶稣基督的人,神恨一切不认识他、不敬畏他、不相信圣子他耶稣基督的人。神必赐福信的人,使他们到了末日审判时上天堂,神必咒诅不信的人,使他们到了末日审判时下地狱。


3


就是说,神不是哪个人认为是怎样的就是怎样的,如果这样的话,神就不是一个神了,而是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个神,神只是神向我们所启示的神,并且是唯一的神。



“重新认识一下西川的知识结构,怪不得当年他是那么的歧视伊沙,看不惯我们的于大师”
——给张军



1


是的,在“汉语作为有邻居语言”(出自《大河拐大弯:一种探求可能性的诗歌思想》,新诗研究丛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根据2007年4月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诗歌翻译座谈会上的发言整理和扩写,面海注)一文,西川写道:

1996年10月,在加拿大中部的萨斯卡彻温省,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住到一个修道院里。修道院里的修道士们要唱圣诗。他们穿着黑袍子唱圣诗的情景,我以前只在小说里读到过。我当时混在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唱。我并不是基督徒,但是我对宗教仪式感兴趣。在唱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个体验,就是我在英语当中能走到的地方,是我用无论是古汉语、白话文,还是现代汉语都无法走到的。我估计用拉丁文,我能在朝向上帝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用希腊文还要远些;而用希伯来文我几乎可以走到上帝的身边(这里没有对使用现代汉语的中国基督徒的质疑,他们必有他们的办法,是我不具备的)。

这是他写的最接近圣经启示的话,只是他并没有受到启示,仍然把诗歌当作高于一切的事物甚至上帝,把自己当作高于一切的诗人甚至上帝。就像他可能还不知道,上帝正是使用了希伯来语写下了旧约,使用了希腊语写下了新约。


2


是的,西川又写道:

现代阐释学有一套理论,认为非希伯来语信众往往透过自己的语言来猜想《圣经》的本意,来猜想上帝,而希伯来语信众可以根据自己的语言来接近上帝,因为可以说,希伯来文《圣经》就是上帝本身。这样,在希伯来文《圣经》的读者当中,上帝观念就成为了一个复数,因为每一个人都可以读出自己的上帝。而那些不使用希伯来文的《圣经》读者,为了接近那唯一的上帝起见,不得不提防手中的《圣经》译文,不得不小心推理,小心求证,以免被《圣经》译文牵离正确的解读轨道。这一现象在思想史的意义上极有意味。所以有学者指出,当今世界所谓的多元文化、后现代主义,其实属于希伯来文化模式,而不是希腊式的罗格斯中心主义。(注:关于此一问题的论述线索,可见刘意青《〈圣经〉的文学阐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9页。)我似乎有点跑题,但这种跑题是必需的。我的意思是要指出,不同语言可能会指向不同的真理观。

鉴于上述原因,他仍然不知道他引述的这段文字的观点是出自哪些人的,他最后得出的结论(即不同语言可能会指向不同的真理,就是说,语言是多样性的,真理因此是多样性的,而不是唯一性的,他不知道他这样说犯了逻辑错误,即真理若是多样的,就不是唯一的;真理若不是唯一的,就不是真理)是多么荒谬。


3


是的,和伊沙的专注知道、偏爱、擅长文学方面的知识(其实看看汉语世界的当代著名诗人,有几人不是除了文学,其它领域的知识,诸如神学、法学、逻辑学、政治学、经济学,一概不闻不问,无知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更多的还不如伊沙)相比,和于坚的腐朽到还把诗经唐诗当作宝贝的人物相比,西川所触及的知识范围也要宽广得多,虽然也还局限在文学篱笆之内,加上他的西语优势,使他对语言的认识也要宽广得多。

但即使西川对西方语言和文学的结果性知识或末端性结果有了足够的涉猎,他的根本问题和汉语世界的当代诗人一样,还是没有看到西方语言和文学的根本性原因或第一原因,以至熟视无睹,更不要说对两希文明对于人类语言和文学(当然不仅仅人类语言和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尤其对希伯来文明的启示,更是所知甚少,甚至所知的也是人云亦云,错谬甚多。

就像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再一次传入汉语世界的基督信仰,但在新建立的众多教会中,有一股反智或反知主义倾向或势力,直到今日,文学尤其诗歌也是这样,都在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自己安慰自己,自称为义。


最高分类或分别和最终分类或分别和最大分类或分别


1

是的,帕斯卡尔说过这样的话,他说:“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义人,他们相信自己是罪人;另一种是罪人,他们相信自己是义人。”这是按照圣经或神对义与不义的启示真理或绝对标准对于人的法律地位或归属身分所作的最高分类或分别。


2


是的,同样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信的人,他们信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他是他们的唯一的救赎主,并得到神所赐的永生应许或进入天堂的应许;另一种是不信的人,他们不信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弃绝耶稣基督的拯救,并得到神所赐的永死咒诅或进入地狱的咒诅。这是按照圣经或神对信与不信的启示真理或绝对标准对于人的生命去向或终极去向所作的最终分类或分别。


3


是的,同样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委身于教会的人,有教会生活的人,在教会敬拜上帝、学习真理的人;另一种是委身于社会的人,有社会生活的人,在社会敬拜某个人或物、学习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人。这是按照圣经或神对教会和世界的启示真理或绝对标准对于人的教会性价值与社会性价值所作的最大分类或分别。



面海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面海丨论评三则33》 发布于2023-1-7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