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周丨释“南辕北辙” - 世说文丛

学周丨释“南辕北辙”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释义

辕,大车前部套在牲口左右两边的木头,用以拖车。辙,车辆驶过留下的痕迹。“南辕北辙”指本要向南,但却驾车往北行,离目的地越来越远。比喻行动和想要达到的目的相反。后亦用“南辕北辙”比喻二者彼此背道而驰,或比喻遥隔两地。

出处

典出《战国策·魏策四》。

原文:魏王(魏惠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译文

战国时,魏国安厘王想要出兵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臣子季梁得知了这个消息,立即从旅途中折返,回去劝阻。一回到魏国,季梁顾不得衣服的脏乱和一头的尘埃,便急匆匆赶去拜见安厘王,对他说道:“我在路上遇到一个人,正驾着车往北方疾驰,告诉我他要去楚国。我对他说:‘你要去南方的楚国,怎么会往北方走呢?’他回答说:‘我有快马’,我说:‘你的马好,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旅费充足。’我说:‘尽管你旅费足,可这不是正确的方向!’他说:‘我的马伕是一流的。’‘马越快、旅费越充足、马伕越善于驾驭,反而会离目的地楚国越远。’今天大王您想成就霸王之业,取信于天下诸侯,依仗着强大的军力去攻打赵国,想借此扩充地盘,提高声望,其实这样的举动越多,越会失信于天下,离成就霸业的心愿也就愈远。这就像我路上遇到的那位想到南方的楚国,却往北方疾驰的人一样,是永远达不到目的的!”

引申

这个故事先被浓缩成“北辕适楚”,后演化成“南辕北辙”的成语,用来比喻志向和行为背道而驰。现在凡是做“背道而驰”的事,都可以称为“南辕北辙”。纵观人类历史,人没少干过南辕北辙的事,大的方面有以崇高的理由做邪恶的勾当,最典型的就是乌托邦实验,试图在罪人遍布的尘世建立没有罪恶的天堂,其结果是天堂没建成,却建成了人间地狱。小的方面的事例更是不胜枚举,比如,为了发电截断江河,电未见多么充足,江河的生命因无法溯流产卵而灭绝。为了保粮,消灭麻雀,麻雀少了害虫多了,粮食照例保不住。为了保命,试图消灭病毒,病毒没能消灭,生计却日日窘迫起来……凡是“南辕北辙”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一个固执且愚蠢的人绑架了所有人,自以为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最终是集中力量挖大坑、作大业、造大祸,人类每一次“南辕北辙”都带来灾难,有些灾难影响深远,甚至会改变历史走向。

应用

宋人胡仲弓有一首七言古诗《过大官岭》,其中使用了南辕北辙这一成语。这首诗是典型的“宋”诗,属于借题发挥,读来颇具启发意义:

大官小官相送迎,闲云割断前山青。
前山万仞如壁立,南辕北辙何时停。
憧憧来往成何事,中有一路通天庭。
天庭走马平如掌,胡为此地劳其形。
从来大官无险阻,小官跋涉真零丁。
道人长啸烟霞表,祝君一语君须听。
大官小官喜经历,咫尺前头是相亭。

南辕北辙.png



于学周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学周丨释“南辕北辙”》 发布于2023-1-12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