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丨春节感怀 - 世说文丛

张勇丨春节感怀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七天的假期,马上就结束了。原本三天的法定假日,由于赶上周末和周末的调休,从而延长到了七天。这种形式上的快乐放假,只是快乐本身而已。或者说“快乐感”,也许对它来说更是名副其实。
 
受幸福与幸福感、安全与安全感、获得与获得感这几组熟悉词汇的启发,快乐与快乐感的出现,似乎也颇具奥妙之处。
 
首先感受到的快乐感,来自今年春节这段时间此起彼伏与震天动地的鞭炮声。我们的先祖在火中燃竹子,用其爆裂的声响和气势来驱赶年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演化出火药填充在竹筒中再燃爆的炮仗,并逐步成为除旧迎新、祈求太平、驱瘟逐邪、欢乐喜庆的中华民族传统习俗。
 
疫情三年,大众生活的群体感受带有不同程度的压抑、担忧、未知、彷徨。燃放鞭炮的被允许,无疑是一剂清除心理阴影的良药。现代社会的这种迎年方式,虽说与远古时期应对意念中的年兽完全不同,但古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又是相融相通的。与其说今年你我的周围,大家听到的是鞭炮声,不如说这些都是@所有人的共鸣和发声。
 
众所周知的原因,兔年春节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能不见面就不见面,能不走动就不走动。好在通讯工具的发达,助力海内外的亲朋挚友皆可坐地日行、遥看彼此。然而,在一片浓厚的欢喜氛围背后,却深刻体会幸福与幸福感,如何在两代人之间产生难以言表的共鸣。
 
母亲的同事于阿姨,打来电话拜年。交谈中得知,她与老伴虽然都有基础病症,但此次流行的病毒并未侵入家中。与这种幸运形成对照的是,她们的两个年过半百之龄的女儿,只能保护性地避免与父母见面。短缺的物资和迎春的年货,每次都是女儿送到家门口,等人走远了,老两口再开门、取物、消毒。
 
同上述情况类似,当我与至少四年未曾谋面的老同学电话交谈时,阿童告诉我他已经两个月无法与父母见面了。此间,除了通电话还是通电话。而最近距离的讲话是隔着父母的家门,是一层钢板内外的直接对话。如此这般,为的是身体尚好、并无大碍的两位老人,尽最大可能地做好防护、莫要受到病毒的侵袭。
 
有双亲在,我们足够幸福。而当父母能感受到子女的关爱时,可能他们也是幸福的。但这种表层的幸福,称其为“幸福感”或许是最贴切不过的了。借师友“红瓦绿树”的一幅帖图,传递他的“兔年平安”四字,算作对天下父母的最大祝福。
 
兔年平安,也是“兔”个吉祥。
 
2023.1.27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勇丨春节感怀》 发布于2023-2-1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