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白波丨世纪沧桑忆九中(六) - 世说文丛

张白波丨世纪沧桑忆九中(六)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结缘民乐队

九中是名校,招收的学生不但学习成绩好,各个方面的素质也高,当然学生里面不乏优秀的艺术人才。

那个年代青岛市区的中学,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全市性的中学生文艺汇演,这对各个学校来说,是展示校园文艺才华和名声的大事。九中,这方面当年在全市中学里可是享有很高声誉的。且不说舞台节目精彩,就说乐队,也是全市中学里最优秀的之一。当年3所中学乐队厉害,——一中的管乐好,二中的西洋器乐好,再就是九中的民乐(当时亦称“雅乐”)出名。

一个中学的学生乐队,基本是把凡是能有些器乐演奏基础的同学都吸收进来组成的。他们或是在校外拜师学的艺,或是入校后同学相互影响学的技能,所以往往中西各色乐器都有。学校的学生是流动的,乐队老队员毕业了,会有新手不断补充进来,一拨一拨的,薪火相传,形成传统,不过九中乐队总是以民乐见长。

记得我在校时比我高两届的那拨乐队实力很强,高三.1班的班长林寅之同学不仅自己的二胡演奏水平相当高,而且组织能力很强,担任乐队的队长和指挥。那时乐队主要成员除了有高一和我同级的同学外,高年级的有刘大杰、毛明武、宫傳晓、张百寿、张延寿、申介宗、费日喧、王之赢、孙成芳(初中同级)、牟海澄、张象复、李志芳、王鸣岐、王延悌、戚道明等。哦,前面说过的“五一亭”,当年就是以60届高三.1班为主建的,时任班长的林寅还特别邀请赵熙信校长题写了亭名。林寅之后来长期担任青岛李沧区文化馆馆长,学术著作甚多,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音乐理论家。乐队其他同学也有的后来走上音乐专业道路,各有成就。

再说我和乐队的缘分。

1959年夏天,我初中毕业在自行车棚里和一位高三的大同学一起复习功课应考时,每天都听到高年级的林寅之学兄在老传达室里练习演奏二胡,记得拉的是刘天华的曲子“病中吟”“良宵”“烛影摇红”“光明行”,有人给他扬琴伴奏,好听极了,美极了。于是扬琴对我有了极大的诱惑。

等我考上高中,得知学校有一架扬琴,并终于把它弄到手了,并开始自学。

排练 水印版画.png
排练(水印版画) 1966

其实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就有一点器乐的兴趣和基础。家里有一把日本弦子(三味线),能弹些简单的小曲,但没参加学校的乐队。自从得到那个扬琴后,就一心练习扬琴了。记得高一下乡劳动时,除了背着行李外,还不辞辛苦地提着琴,就是为了干活之余可以练习。那次下乡原本还带着本雨果的《悲惨世界》,准备阅读,结果休息时间都练琴了,小说没翻几页就带回来了。那时九中对面的工人文化宫里,晚上常有职工业余乐队的排练,乐队里就有扬琴演奏。于是一到人家排练的日子,我就不上晚自习了,去看人家演奏。

大约到了高二,我们这届的同学就成了乐队的主力,我也以扬琴手的身份参加了乐队。

这时我已稍具演奏能力,竟然能给二胡伴奏了。和我同届不同班的同学毕元和(他父亲就是校图书馆的毕老师),二胡拉得相当好,早就是乐队的主力。他每天放学都路过我家,于是就经常带着二胡在我家合练。他有带扬琴伴奏的二胡曲谱,我们就按谱子合练,所练过的曲子中印象最深的有“怀乡行”“在草原上”和“牧羊姑娘”等。毕元和二胡拉得很好,极有韵致,我的扬琴水平肯定大不相配,然而他每每很耐心地屈就和我同练。一路练下来,虽然我始终没有达到能完整伴奏的水平,但似乎触摸到了一年前听到仙乐的那种感觉,为能亲自弹奏而甚感惬意舒畅。

高中期间,我们这一届同学很有一些民乐高手。拉二胡的有毕元和、曹永寿、高培礼、张元泰等,弹拨乐的有黄佳厚、苏奇白等,还有笛子高手尹家训等,加上别年级的同学组成了一支在全市中学圈里很有些名气的民乐队。

这时窦织云老师已调离九中,音乐老师由张以忠老师担任。张以忠老师1956年进校,原来是教汉语和语文课的老师,喜欢音乐,唱得也好,其时被青岛市广播电台邀请担任“每周一歌”的教唱老师。他带领我们这届的乐队十分活跃,排练过许多中外乐曲,能记得的有“旱天雷”“喜洋洋”“瑶族舞曲”“达姆达姆”等。鼎盛时我们排演的大型组曲“洪湖赤卫队”名声在外不说,毕元和的二胡独奏《光明行》,尹家训的笛子独奏《我是一个兵》《卡尔达什》等在全市业余演出也是一流。因为当年市北区别的中学都没有像样的乐队,我们的乐队还常常应邀为其他中学的节目伴奏,九中的乐队真是风光。

后台 水印版画.png
后台(水印版画) 1966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社会文化生活也十分枯燥,唯机关单位风行交谊舞。当年张以忠老师年轻,对跳舞甚感兴趣,九中经常和周边的青岛八中等学校联合举办舞会。那年代,音响设施还十分原始简陋,就是唱片加扩音器,无法携带伴舞,舞会的音乐全得靠乐队现场演奏,于是我们九中的乐队就经常在周末被张老师带着出去伴奏舞会。印象最深的是在上海路小学礼堂、上海路人民银行礼堂和第二体育场灯光篮球场的舞会伴奏。每次舞者兴致勃勃,可把我们乐队同学都累得不轻,记得有时最后我们竟恶作剧地加快演奏速度,好把舞者累得早散场。

九中的乐队人才辈出,我们毕业后,又有很多高手在青岛文艺舞台上叱咤风云。到“文革”时,“红旗”演出队、“东方红”演出队各展风采。“红旗”演出队在张进发、陈祖锦他们带领下不仅到处演出,还参与了市里的大型歌舞《东海怒涛》的排练演出。而张以忠老师则调动全校文艺力量与姚青、李立平他们竟然排演了当红舞剧《红色娘子军》。

这些都是后话,该由众学弟学妹去说,不过也都与我们这代学子承袭的九中文艺传统有关。九中和上海路小学紧邻,那些年上海路小学音乐老师李嘉评带领的红领巾艺术团培养了许多少年文艺人才,1962年,九中竟然把这些同龄的小学毕业生招进来编成一个班,这大概也是九中文艺景象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像张惠先擅长扬琴演奏,曾任九中学生会文艺部部长,同班的韩惠燕(1962—1968届初、高中)擅长朗诵表演,后来的张白涛(1969—1970初中)擅长二胡独奏等等。我和李嘉评关系甚密,有许多故事值得回忆。
合练乐器.png
左张白涛(二胡)、中张惠先(扬琴)、右张白珊(1964—1967 九 中初中,琵琶)在合练乐曲

在九中乐队里我弹过三弦,但主要担任扬琴演奏。每次排练和演出,都是我双臂一抬,作为乐曲演奏开始的信号。想想当年位居舞台乐队中央的感觉,恍如昨日,也是人生的一段景致罢。

在九中,我与音乐的这段缘分,日后也曾有所发酵。几年后的“文革”时期,我又迷恋琵琶学习,并自制了一个精致的琵琶。随后又学弹吉他,借以自娱。在度过漫长的美术创作生涯后,直到我年逾古稀,2019年春又与音乐界的朋友成功策划了以版画和民乐相融的跨界音乐会《乐汇·版画——张白波与八骏国乐的对话》。独特的版画展示配以原创的高水平的民族器乐演奏,演出效果甚佳,在学术研讨会上专家给予了很高评价。细想,这都与母校九中有关。(待续)
岛城春雨.png
岛城春雨(版画) 1978

张白波,1944年10月出生,1956—1962年初中、高中就读于青岛九中。曾执教于青岛六中,系青岛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历任山东版画家协会副主席,青岛版画研究会会长,青岛市美协副主席,青岛美学学会副会长,青岛画院副院长。为青岛市首批拔尖人才、终身接受政府津贴的青岛市高级专家,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评委。连任4届市政协委员。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国际美展,并获金、银、铜、优秀等多种奖项。1999年荣获中国版画最高奖“鲁迅版画奖”。


张白波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白波丨世纪沧桑忆九中(六)》 发布于2020-7-22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