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周丨生旦净丑演“宫斗”——漫谈《大·探·二》 - 世说文丛

学周丨生旦净丑演“宫斗”——漫谈《大·探·二》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骨子老戏

在老戏迷之间,流传着一句话:“戏要听,《二进宫》”。这折唱工戏里,生、旦、净三人咬着唱,鱼儿咬尾一般一句接一句,听着煞是过瘾。可谓百看不够,百听不厌。
《二进宫》是《大·探·二》中的一折,另外两折戏是《大保国》和《探皇陵》。《大·探·二》又称全部《龙凤阁》。这出骨子老戏,历史上有很多“梦幻组合”,早期谭鑫培、陈德霖、刘永春曾演出《二进宫》。据说20世纪30年代,为了和风头正劲的李少春争夺票房,由谭小培创意,谭富英、王泉奎、陈丽秋首次将《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三出唱功大戏连演,从此便有了《大探二》之称。20世纪50年代,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的合作,为《大探二》这出戏树立了一个京剧艺术巅峰的标尺。《大探二》创演以来将近百余年,这台戏始终被誉为“最过瘾的京剧唱工大戏”。之所以说这出戏最过瘾,一是因为剧中有大量的旋律优美、难度高超的唱段,能让戏迷过足戏瘾;二则是因为此戏历来由剧团中当家老生、青衣、铜锤花脸演员合作演出,多个行当联袂登台更是大有看头。

0213-1.jpg

三位主演

此次在青岛大剧院演出则以“寻梦·承泽”为主题,由北京京剧院杜镇杰/张慧芳项目工作室杜镇杰、张慧芳和年轻一代裘派花脸孟宪腾联袂出演。
杜镇杰,1961年7月生于山东省烟台市掖县(今莱州市)沙河镇西杜家村。1974年入山东掖县京剧团学戏,1979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师从刘盛通、王世续、李世霖、李甫春、杨韵清、叶蓬等,工余派、杨派老生。1982年毕业后留在学校的实验京剧团。1986年调入北京京剧院,成为青年京剧团主演、一团领衔主演。1987年获CCTV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1994年获梅兰芳京剧大奖赛提名奖。第二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他另有一特殊身份,是马长礼先生的女婿,从岳父那里论,算是世家门婿。
张慧芳,1968年出生,1979年考入河北省艺校京剧科,工青衣花衫,从师金雪琴、齐兰秋、宋德珠、李燕、周长芸等。198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分配到河北省京剧院。1987年又到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继续进修深造。获多位京剧资深教授的悉心指导,技艺日臻精进。第五届CCTV全国青京赛金奖得主。1999年至2011年为湖北省京剧院当家青衣。后加盟北京京剧院为“九大头牌”之一。
孟宪腾,北京京剧院青年团国家二级演员,工花脸,宗裘派。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2016年拜京剧表演艺术家孟广禄为师。昨晚(2月11日)的演出另有刘孟千,在“探皇陵”一折饰演杨波,是“二老带二新”的组合。

0213-2.jpg

经典对唱“鱼咬尾”

《大探二》中《大保国》三个主要人物的唱段相当,《探皇陵》则以徐彦召大套的二黄唱腔为主干,大气磅礴而高腔不断,净行名家唱来痛快淋漓又韵味十足。全剧的精华则集中在《二进宫》一折中,戏迷中有句老话,叫“戏要听,《二进宫》”,足见这折戏的经典性。这里不仅集中了全剧最多的经典唱段,让生、旦、净三行的优秀演员都能展示自己卓绝的技艺,其中以“跪宫”一幕中三人对唱最为精彩,生旦净以“鱼咬尾”的演唱处理方法,不仅表现了剧中三人争论的激烈,而且产生了一种奇特的美,紧凑、酣畅、高潮迭起。
从演出现场效果看,杜镇杰舞台兴奋度相对高一些,张慧芳则中规中矩,原本这出戏在舞台上,旦角不太占便宜,相对生和净而言,多数时间,她距离观众最远,再就是,这出戏除了第一折有几句西皮,全剧都是二黄唱腔,有句行话“男怕西皮,女怕二黄”,这是因为,早期京剧演唱的定调比较高,当时舞台还未设置音响设备,调门不高便不能“响堂”。而男、女腔在各有自己的音区,采用了同调不同腔的唱法。西皮男腔音区变化较多,中音区和低音区都可以从容应付,遇到高音区的唱腔,如果嗓音条件稍差就很难演唱。然而二黄中,男、女腔乐句的结束音相同,所以女腔受到制约。另外,有些传统名剧中唱腔比较固定,不能随意改动和降调,因而有些女演员也就对二黄的高腔产生了畏难情绪。像《大探二》这样几乎全是二黄板式的唱功戏,对于旦角的难度可想而知。另外,杜镇杰到青岛算是回到家乡,他在场上应当卖力,加上,他的演唱风格在余、杨之间,在现场甩几个高音就是喝彩一片,这也会影响到旦角的发挥,当然,他和张慧芳搭档多年,慧芳不至于受此影响,但不能不说,从对演员的叫好的频次和响亮度看,这次演出,张慧芳有些“吃亏”。这出戏里生、净与旦的分量不分轩轾,甚至可以说净的分量更重一些,可喜的是青年演员孟宪腾,年轻扮相威严,或激昂或沉郁唱来底气充足,与两位“大腕”同台,毫无违和感,显得游刃有余,从他的表演看,台风很正,颇有师傅孟广禄的几分神韵,能把观众的目光吸引到自己身上,发挥出色,赢得观众赞赏。

0213-3.jpg

戏里的“宫斗”

凡观此戏者,除了对唱腔情有独锺。对戏中的人物关系、剧情发展也是将爱恨情仇倾注其上。剧中人物心里各有打算,非常微妙复杂,不是简单的忠奸斗争所能够概括的。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二花脸李良一角尽管只在“大保国”一折出现,却很关键,没有他的“奸”相十足,这出戏便大打折扣,这次饰演李良的韩巨明,是北京京剧院一团国家一级演员,工架子花脸。他天资条件好,嗓音高亢洪亮,韵味十足,在表演方面刻画人物细腻,富有激情,为当今京剧舞台不可多得的架子花脸演员。他把李良这个人物的狐假虎威和飞扬跋扈的劲儿表现得淋漓尽致,为整出戏增了彩。
《大探二》的历史事实是:明穆宗(隆庆帝)死后,太子(朱翊钧,即后来的万历皇帝)年幼(时年10岁),李艳妃(历史上称为李贵妃,朱翊钧即皇帝后晋升为李太后)垂帘听政。其父李良(原型为武清伯李伟),蒙蔽李妃,企图篡位,定国王徐延昭(原型为明朝首辅徐阶)、兵部侍郎杨波(原型为兵部尚书王崇古),于龙凤阁严词谏阻,李妃执迷不听,君臣争辩甚剧,不欢而散。李良得逞,封锁昭阳宫,使内外隔绝,篡位之迹已明。徐、杨二人于探皇陵后,整合实力,二次进宫进谏。此时李妃已悔悟,遂以国事相托。后杨波发动人马,卒斩李良。
这是一场围绕着最高权力的继承和再分配之争的宫斗戏。整出戏的核心人物是李艳妃。可以想见,她只是一个母以子贵的妃子,并没有太多的“斗争”经验,也不真掌握实权,她不过是想借着娘家的势力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她希望通过暂时的妥协为儿子赢得时间,况且妥协的对象还是自己的父亲。她最渴望的是“候幼主成龙,原业归宗”。而她的父亲李良恰恰就利用女儿的“软肋”来获取最高权力,一旦权力落在自己手里,他便顾不得“父女情深”了,权力的诱惑远远胜过人性的保障。最终李艳妃被困于昭阳。徐延昭是开国功臣之后。官高爵显,深知李良若是上台,自己手里的“铜锤”就没有什么威力了,但他作为先皇的重臣,已经退出权力中心,靠的是人望和余威。而兵部侍郎杨波有实权却无大望,辈分低,在朝里说话分量轻,深知“怎奈我官卑职小,不敢出头”。徐需要杨的实权,杨需要徐的威望,徐杨的这一组合足可抗衡李艳妃的名号加李良的欲望,于是出现“半由天子半由臣”准平衡局面。当徐延昭承诺杨波,“只要你忠心为国,讲什么官大官小?老夫保你满门无事。”杨波也作出保证,“千岁保学生满门无事,拼着一腔热血洒落金阶,也要与那奸贼顶上几本。”在“大保国”一番争论之中,徐延昭虽然是浩然正气,却也是一点辙都没有,只剩下怀抱着铜锤去皇陵干哭的份儿。此时手中有兵的杨波显示出左右政局的力量,毕竟“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一文一武,一老一少,有兵有爵,在这场政治权力角逐中岂不占据上风?《二进宫》是整出戏的高潮。徐杨二人一派忠心报国的气势进宫劝驾。还未进宫,杨波就又流露了退缩之意。一大段的二黄慢板历数前朝贤良忠君报国的往事。“怕只怕辜负了,十载寒窗,九载遨游,八月登场,七篇文章,才落得个兵部侍郎,无有下场!”直到徐延昭再次言道“老夫保你满门无伤”。杨波才“千岁爷保学生满门无伤,待学生舍死忘生闯进了昭阳”。
他们既为保国而来进了宫,李艳妃向他们哭诉处境,二人却不伸手帮忙,反而明知故问,唱起了双簧“我朝中有甚么祸从天降?”“你就该请太师父女们商量。”“太师爷娘娘的父,他本是皇亲国丈。”“他未必一旦无情,起下了篡位心肠?太师爷忠良!”这一通挤兑让李艳妃梨花带雨,苦苦哀求徐、杨的帮助,谁知徐、杨更是你推我让,谁也不肯接过保国重任。直到李艳妃痛心疾首,不惜下跪,“忠良本是徐、杨将,奸党就是我父李良;二卿不把国来掌,哀家跪死在昭阳。”为了儿子的权力,李艳妃也是豁上了,她的内心是悲凉呢,还是悲凉呢!而此时杨波更加变本加厉。“用手接过龙一条,两眼睁睁把臣瞧,趁此机会生计巧哇,(白)哎呀,千岁!(接唱)浑身上下似火烧,难以保朝。”这句唱杨波以官职小难以应对真龙天子再次要挟,表面上称颂皇室,而看透他的心思的老江湖徐延昭岂不知他的“小九九”: “大人不必生计巧,你的心事某猜着,莫不是你保幼主嫌官小?(徐白)国太,快将杨波加封号。”这时的矛盾又指向了李艳妃。李艳妃只得言道“杨波听封:我封你七岁孩童戴纱帽,九岁女儿入皇朝,再封你太子太师和太保,子子孙孙永在朝。”徐杨达到了目的,心满意足。最终在这场权力的角逐中,徐、杨获得了全胜。
《大探二》唱腔安排巧妙、精美,人物形象细致。每个人在这场权力对决中都心怀鬼胎却又表现得含蓄又巧妙,不愧是一出经典的传统剧目。
     



于学周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学周丨生旦净丑演“宫斗”——漫谈《大·探·二》》 发布于2023-2-13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