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晨丨从爷爷剪辫子想起 - 世说文丛

史晨丨从爷爷剪辫子想起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每个周二上午,我都要坐公交转地铁,去李沧老年大学的诗词班听课。徐燃老师这堂讲述国学大师王国维,这可是个文学泰斗级人物。我在中学时就读过他的《人间词话》,更对他总结的人生三个境界佩服得五体投地。懵懵懂懂的青少年,整日白黑背诵着:
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这样一个大学问家,自沉颐和园的昆明湖时竟然刚刚50岁。自杀原因众说纷纭,至今仍是谜,有殉葬满清说,有罗振玉逼债说,有剪辫受辱说,有殉葬中国文化说……总而言之,他一直到死也不剪掉满清的大辫子!他死于1927年,中华民国已经存世16载,可这位先生却保守得如此执着,执着追求仅仅是人生的第二个境界,难道他在湖水中发现了灯火阑珊处?
鲁迅当年留学日本,他是个爱国的热血青年,21岁时读了邹容的《革命军》,全身被革命的气息笼罩,毅然决然地将辫子剪掉!并且立即拍照片,写诗句,作为立志报国的终生纪念:“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黯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看到鲁迅剪辫子后的照片,联想到我爷爷一百多年前的那张老照片,这也是他16岁“闯崴子”后剪辫子的纪念。翻看这斑驳泛黄的全身照,那是在海参崴拍摄的:头戴礼帽,身穿西服,脚登皮鞋,手持文明棍,的的确确英俊潇洒!照片背面签字“中华民国元年冬”,推算一下时间,他当时23岁。
我爷爷当年去俄罗斯是学徒,学习经商做买卖,他仅读过几年私塾,不是一个文化人,更不能和以上两位文豪相提并论。然而他却早早剪掉了满清的辫子,思想解放,很快跃进到民国的门槛,也算亿万国人中的一位先行者。俄国十月革命后,我爷爷回国,来到哈尔滨,经过多年打拼,建成了独霸东三省的呼兰火柴厂,成为以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闯荡俄罗斯十三年,他开阔了眼界,壮大了心胸,的确不虚此行。
在万劫不复的“文革”破四旧中,我胆战心惊地保留了两样东西,一套1957年版的《红楼梦》,一张100年前爷爷的俄罗斯照片。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时我总想,读万卷书是为了增长知识,行万里路是为了开阔眼界,可出国看世界又和国内周游大不相同!满清当年派120名娃娃去美国公费留学,这才第一次认识了世界。“文革”后邓小平高瞻远瞩,派52名高龄学生公费留学美国,这才有了中国现在的科技大跃进,成为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让中国一天天强起来!
2014年春的西欧之旅,实实在在开扩了我的视野,欧洲深厚的文化内涵,即便是现代化的美国也远远不可比拟。我登上德国巴伐利亚国王的新天鹅城堡,这是一座建在山顶的宫殿,是茜茜公主生活过的地方。凭窗远眺,大地山川尽收眼底,极目四望,仿佛还能看到遥远的天外。古今中外的皇帝一尊,虽然同居一个地球,可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就是大不一样。英伦三岛的皇帝能大胆地去海外殖民,而中国皇帝只能在御花园的太湖石中转悠,即便三下江南的乾隆,也还是只井底之蛙,夜郎自大,自诩“厉害了我的国!”所以这国才滋生出后来不怕洋枪洋炮的“义和团”拳民来。闭关自守,内卷内斗,追根求源都是从皇帝一尊派生而来的。
我爷爷剪掉的是辫子,扔掉的是愚昧,获得的是文明!
季羡林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人指路。”能为中国人富裕强大指路的人,看来都在国外。


史晨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史晨丨从爷爷剪辫子想起》 发布于2023-2-19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