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萌之丨文明与文明社会辨析 - 世说文丛

祁萌之丨文明与文明社会辨析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有学者认为“文明是个历史概念”。“历史概念”含有的意义是指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现象、事物。例如商鞅变法、五胡乱华、靖康之难、崖山之役、清兵入关、鸦片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皇帝、朝廷、太监等,都是已成陈迹的“历史概念”。但是市场经济时代、全球化时代、网络时代、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形态是现在进行时的文明体现。显然,现在进行时的文明不是个“历史概念”。所以仅用“历史概念”不足以说明文明的意义。那么,什么是文明呢?

一、文明是个相对概念

文明与文化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有学者这样区分:文明是物质的、静态的,是一种社会形态与生活方式;文化是精神的、动态的,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创造什么样的文明。这个区分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实际使用中两个概念往往是混用的:有时谈到的文明涵有文化的意义;有时谈到的文化涵有文明的意义。例如欧洲有几个国家就不区分。本文对文明与文化不做区分使用。                        
学界流行的手法是:“文明的主要标志是国家与城市,远古时期没有国家与城市,只有部落,后来出现了国家与城市,成为文明的标志”。但是历史上的游牧民族大都没有国家与城市,游牧文明是个曾经长期存在的现象。
国际学界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是在1648年10月24日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合约》后才出现的。所以国际学界把10月24日这一天定为国家诞生日。严格说,在1648年之前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所以用现代概念的国家作为文明的标志,也很难体现文明的本质意义。
实际上,文明是个相对概念,其含义也是相对的。即文明是相对于野蛮、是在与野蛮的对比中体现出价值。所以谈文明是什么,离开了野蛮这个映衬对象,不可能彰显文明的特征与意义。事实上,文明是人类通过历史研究及考古等科学方法,发现了自己的先人曾经过着野蛮的生活,才体会到后来生活的文明。
文明与野蛮的比较中,显现出文明的特征就是不野蛮。例如:人类不饮血茹毛了,吃熟食了,发现可以种植庄稼解决吃饭问题,不经常挨饿了,就是不野蛮的表现。
生活中知道讲究卫生、讲究科学了,提高了免疫力,提高了生活质量,就是不野蛮的表现。
人类有成熟的语言表达能力了,不再用手势辅助语言表达了,就是不野蛮的表现。
有文字了,能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进行交往、记载历史了,历史有了文字依据不再是传说了,就是不野蛮的表现。
人类明白了女人不仅是男人性情需要的对象,还是男人事业的力量源泉,是判断男人有教养的重要“标准”,是家庭不可或缺的温床,是“弱德之美”的化身,是人类的伟大母亲——在基本价值观及社会实践中都体现出对女人的呵护与尊重,就是不野蛮的表现。
会用妥协的外交方式解决国际之间的纠纷争端,不再动辄付诸武力了,懂得用协商、妥协、让步解决问题,就是不野蛮的表现。
——这种相对于过去的野蛮而今“不野蛮”的生活内容与生活方式,便是文明的社会形态。
不同地域国家的人类,其生活内容与生活方式往往是不同的,表现为不同的文明形态。这种不同的文明形态体现的价值是不一样的,有先进与落后的差异。
例如,农业文明社会的人们出门远行,或步行、或骑马、或坐马车;人类在工业革命后的文明社会里,人们出门远行,坐汽车,坐火车,坐飞机。这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体现出不同文明的不同价值,反映了文明的先进与落后。不承认文明有先进与落后的差异,是不承认事实。
例如,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才有的现象,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中西方有着不同的税权理念:
中国人的税权理念是:“皇粮国税,天经地义”。意味着国家征税,不必与纳税人商量,可以自行其是。什么时候征税、征多少税、税金怎样使用,都是国家的事,纳税人是无权过问的。税权属于国家的。
但是在西方、例如英国远在八百多年前,官民就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无代表不纳税”。“无代表不纳税”意味着税权属于纳税人的:纳税人纳税是一种财产权让渡,是花钱买政府为纳税人服务;什么东西需要纳税、纳多少税、怎样使用税金——纳税人说了算;税权不属于国家的。纳税人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行使税权。
可以看出,中西方不同的税权理念,反映了两种文明不同的价值观。这种不同的价值观反映了中西方文明的先进与落后。
税权是西方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政治理念。西方人认为税权是不可以让渡的,税权的原则是不可动摇的。英国历史上的战争大都是因为税权问题引发的。例如北美独立战争,就是北美大陆人坚持“无代表不纳税”的原则,不接受英国政府向北美大陆征税的政策。所以引发了战争,所以出了个美利坚合众国。也就是说,美国实质上是北美大陆人与英国政府的税权之争产生的国家。
中国历史上的战争大都是因为吃饭问题,“活不下去了,揭竿而起”,引发了农民战争。
因为权利引发战争与因为吃饭问题引发战争,体现了不同文明的不同价值观。
所以,说文明是个相对概念,意味着先进的生活方式相对于落后的生活方式、先进的价值观相对于落后的价值观、先进文明相对于落后文明。这种不同文明的相对意义,提醒人们谈文明时要注意到:文明不仅是与野蛮的比较;也意味着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的比较。
事实上,文明并非通常认为的都是静态的。中华文明虽然是静态的,但欧洲文明是动态的:从中世纪的商品经济,历经哥白尼革命、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发展为今日的市场经济。说明欧洲文明是不断发展的文明。但是欧洲文明的这个发展过程,是基督教文化发展带来的社会演变,与古希腊文化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既然文明是个相对概念,那么谈文明中所谓的野蛮,就不仅仅是指远古时期的人类了。落后文明中的人类,在先进文明的映衬下,往往体现出野蛮。于是对文明与野蛮涵有的相对意义,可以作这样的概括:
文明是相对于野蛮时期在物质上与精神上都进步了的社会形态。随着历史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以前体现文明的社会形态,会发展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体现出一种新的文明。旧文明相对于新的文明,是落后的文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旧文明相对于先进文明便含有了野蛮的意义。
通过上述可以看出,在人类已经进入现代文明社会里,不仅国家与城市不能体现现代文明的含义;用远古时期的野蛮映衬今日的文明,也没有意义了。
鸦片战争后的西风东渐中,西方人说中国人“落后、愚昧、野蛮”,显然不是指中国人仍处于远古时期的社会形态中的所作所为。而是中国的社会状态及人的价值观相对于西方表现出的极端落后,让先进文明中的人感到野蛮。
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批判晚清政府愚蠢地用武力对待英国人的通商要求,不懂得用外交方式解决与英国之间的纠纷,显然不是文明社会处理外交事务的惯例做法。难怪给西方人留下了“落后、愚昧、野蛮”的印象。这个近代史上的著名案例,也说明落后文明相对于先进文明涵有野蛮的意绪。所以谈文明的相对意义,既是纵向比较、又是横向比较的结论。
有学者指出,人类脱离远古野蛮时期进入文明社会的主要标志之一是文字。有了文字,可以说人类进入文明时期。这个说法有道理。按照这个说法,中华文明史开始于甲骨文时期。所以这位学者说:“中华文明有三千七百年的历史”,是实事求是的说法。
没有文字记载,仅根据几块出土的砖瓦碎片就断定文明史,属于杜兰特批评的“猜说历史”。“猜说历史”不是实事求是的说法,不是科学的结论,仅是根据自己的某种需要编造历史。这种“猜说历史”很容易误导读者。例如目前流行的“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便是缺少科学根据的“猜说历史”。并由此演绎出“中华文明延续至今”这个流行的说法。“中华文明延续至今”说明了什么?下面谈谈这个问题。

二、中华文明延续至今说明了什么?

目前流行的“中华文明延续至今”这个说法,不是现在就有,上个世纪的新儒家也鼓噪过“中华文明延续至今”。“中华文明延续至今”说明了什么?是否值得沾沾自喜、大力张扬?
例如目前的国学家认为:“世界上其它的古代文明都消亡了,只有中华文明延续至今,这个无与伦比的现象说明,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其实这个说法缺乏事实根据,在理论上也是苍白无力的。稍有点人类文明史知识的人都知道:人类现代文明不是从古代“延续至今的文明”。
学术界所谓的人类现代文明,是欧洲历经文艺复兴三百年、文艺复兴后四百年,共计七百年的时间发展出来的。这七百年的发展史,严格说是基督教文化创造的。但是基督教文化真正涵盖欧洲不过是古罗马以后的事,才一千五百年。教科书说“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这个说法并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
欧洲古代文明从爱琴海地域的克里特文明算起,已经四千年了。发展出克里特文明的古希腊文化却在公元前三百年毁于外夷入侵的战火中。古希腊文化在欧洲重见天日,是十字军东征以后的事。此时的欧洲已经是基督教文化一统天下近千年了。教科书说近代欧洲迅猛发展的科学源于古希腊文化。这个说法与历史事实并不相符。
实际上古希腊的科学萌芽并没有在欧洲发育成长起来。在古希腊后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欧洲不存在科学发展。
欧洲科学发展是阿奎那提出科学可以证实上帝的存在以后,又经过哥白尼革命,才在十六世纪开始出现了科学发展的势头。谈欧洲科学发展离开了基督教文化是说不明白的。至于将科学与宗教对立起来说事,都是既无知于科学,也无知于宗教的愚昧表现。欧洲七百年的近现代史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宗教为科学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动力;科学为宗教提供了毋庸置疑的论证。所以爱因斯坦说“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瞎子”。
至于说古罗马法是后来欧洲法律思想的源头,这个说法也不全是事实。后期的罗马人推崇“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为立法的重要理念,是受奥古斯丁的《论自由意志》中“人天生有自由意志”思想的影响。奥古斯丁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信徒,是对基督教文化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思想家。
何况构成现代文明的自由主义、民主宪政、市场经济、科学精神、文化多元、民间自制等要素都是基督教文化提供的。欧美的现代文明——即人类现代文明,基本上是基督教文化创造的。怎么可以简单地认为“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所以说,欧美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说不上是古代文明的“延续至今”。
研究欧洲史的人都知道:持续三百年的文艺复兴运动打下了欧洲现代文明的基础。文艺复兴后四百年是欧美人在这个基础上对现代文明的创建与发展。
教科书说文艺复兴是欧洲人反对教会统治、反对宗教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个说法与历史事实完全不符。实际上文艺复兴运动中,上帝一直在场。不存在欧洲人反对教会、反对宗教的问题。这个问题我在《莎士比亚终结了文艺复兴》一文中谈过了,这里不赘。
目前学界流行的“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是十九世纪乌托邦思想家提出来的。无神论的乌托邦思想家不承认自己身在其中的欧洲文明是基督教文化创造的。他们认为,欧洲人信仰上帝是一回事,欧洲人将古希腊文化发扬光大为近现代文明是另一回事。其实他们这些说法都是坐在书斋里的纸上谈兵,并非对现实与历史进行科学研究的结论。
目前有个现象不可思议:探究文化的源头本来是专家的事,是他们研究历史文化的需要。如果普通人对文化的源头兴趣盎然,拿源头说事中表达自己沾沾自喜的精神亢奋,就有点像阿Q“我祖上阔多了!”你祖上就是做过皇帝又怎样?你现在不是穷得叮当响?
所以对现在进行时的文明,不能用时间长短评价其优劣。更不能因为时间久远就说这种文明伟大。一种文明是否伟大,是否值得骄傲,不能情感用事,需要理性地看待这种文明,需要科学地论证这种文明。国际学界评价世界各地现在进行时的不同文明,是有共同判断标准的:
(1)某种文明中的社会形态是否含有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自由的市场经济是勃发生机、创造财富的活水源头;是国民致富的不二法门;是彻底解决吃饭问题唯一可行的经济形态。谈文明的优劣,市场经济是最重要的指标。中国从未出现过自由的市场经济。因为中国历代王朝都奉行“重农抑商”的国策,杜绝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是从商品经济发展起来的。而商品经济发展有个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国家用制度与法律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这样的社会。
(2)某种文明中的文化是否解决了“人是什么”、“人从哪里来的,又到哪里去”这个哲学的根本问题。未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哲学是有缺陷的哲学。哲学是文化的核心部分。但是儒家文化没有解决哲学的核心问题。不能解决这个核心问题的儒家文化,必定为政教合一的教育留下了恣意妄为的空间,所以儒家文化中的教育背离了人的根本宗旨。
(3)某种文明是否涵有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社会机制。长期停滞在农业文明中的中国社会,说明儒家文化没有自我更新与自我发展的能力。
(4)某种文明养育的民族是否有科学精神,是否有创造力与创新力。中国文化未曾有过科学,哪来的科学精神?
(5)某种文明中的教育是否培养人的教育,是否呵护学生天性的教育,是否由教育家管教育。
(6)某种文明中的社会是否有财产权理念,是否用制度与法律保护个人财产不受任何侵犯。
(7)某种文明中的国家政体,是否在权力结构与政治程序上最大限度保障政府不出暴政与腐败。
中华文明经不住这些“指标”的检验:

中国在历代王朝推行“重农抑商”国策中,未能发展出市场经济,从未解决“吃饭问题”(经济),历代王朝都出现过“人相食”的惨剧。
中国文化并未对“人是什么”作出符合人天性的科学解释。中国文化所谓的人都是道德教化后的“人”,不是天性的人。
中国文化没有自我更新能力,儒家文化两千多年里一个样,社会没有进步与发展。
中国文化没有科学,不可能有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谈不上科学发明与创造。
中国历史上的教育从来都是“政教合一”的教育,是政治的附庸。
中国历史上一直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社会,从未有过保护个人财产的制度与法律。

中国历史上的政权结构与政治程序是出现暴政与腐败的温床,一部中国历史就是王朝更替中的官员腐败史。
不管教科书怎样说中华文明在历史上如何先进、如何发达、如何领先于世界;以下这些历史事实,都让人感到教科书的说法让人失望,都为这样的历史感到痛心疾首:
(1)“五胡乱华”是秦汉后的中国第一场民族劫难,中华文明古国被外夷胡人打败了。有权有钱的都逃到南方去了,于是有了东晋王朝。
(2)“靖康之难”是中国第二场民族劫难,中华文明古国被外夷金人打败了,有权有钱的都逃到南方去了,于是有了南宋政权。
(3)“崖山之战”使中华文明古国彻底亡国了。“崖山之战”的悲壮意义不仅意味着中国的第三次民族劫难,更意味着“崖山之后再无中国”:中国文化在北宋时期达到巅峰后,经“崖山之战”成了流风余绪,成了奴性文化的陪衬。这种奴性文化在“甲申变天”后登峰造极。
(4)1644年清兵入关后的“甲申变天”,实质上是中华文明古国的第二次亡国!满清屠刀下的“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政策,彻底摧毁了中国人的精神底线!整个民族都变成了奴才。历经三百年的奴化教育与奴化统治,使奴性渗入到这个民族骨子里了——这是鲁迅笔下国民性的直接来源。
(5)1840年鸦片战争的十几万中华文明古国的兵,打不过数千人的英军而惨败。鸦片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中华文明古国的落后。
(6)1895年中日甲午海战,中华文明古国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而后的《马关条约》巨额赔款、割让国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国耻之一。
(7)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中华文明古国不得不把东三省让给小日本。1937年的七七事变爆发,中华文明古国的军队兵败如山倒,短短几个月里包括首都南京在内的中国最发达的地区全部沦陷了。
上述中学生都知道的重大历史事件,都是中国人不应忘记的惨痛历史。这些历史事件都是国耻,构成中华文明古国沉重的历史。
中华文明史承载了这么多的民族耻辱与苦难,说明这种文明的质量是很成问题的。秦汉后的中国停滞在农业文明社会里两千多年没有进步与发展——这个历史事实本身,就很值得今人反省:中华文明文明局限在哪里?何况今日中国的生活方式、基本价值观、社会形态,这些构成文明主体的方方面面与传统的中华文明已经南辕北辙,谈什么“中华文明延续至今”?不知那些自豪于“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人,自豪的是什么?
再说,中华文明对人类现代文明几乎没有什么贡献。高谈阔论“中华文明延续至今”,是想表达什么?
“从世界看中国”就会发现:无信仰是中华文明最突出的特征,这个特征体现为中华文明最根本的缺陷。五四那代先贤批判中国文化,却没有触及这个根本缺陷。无信仰是中国文化在实践中呈现出实用主义、泛道德主义的根本原因。



祁萌之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祁萌之丨文明与文明社会辨析》 发布于2023-3-7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