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龙丨书带草 - 世说文丛

阿龙丨书带草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崂山西北部不其山东麓,郑玄设帐授徒,是东汉末年的事。明朝正德七年,即墨知县高允中在郑玄草庐原址修建康成书院。本地人明朝进士黄宗昌因慕郑玄学问和为人,晚年于书院附近筑“玉蕊楼”隐居,精巧小楼处清幽环境中,黄宗昌在此著述了《崂山志》。授徒注疏之余,每年盛夏草茂时,郑玄散步,于林下、石间、溪旁、道边采集一种叶子细而长的青草,阴干得韧劲,结为草绳,捆扎跟随自己一生、越积越多、四处漂泊的书籍。精心注疏的经史子集是郑玄的唯一财富,再值点儿钱的就是那些草绳了。后人为这种沿阶草属的多年生草本取了既好记又诗化的名字:书带草或康成书带。
书籍用书带草绳分门别类捆好,小毛炉驮着向前,人随其后,踟蹰又蹒跚,辗转再迁徙,不忍丢掉一页,心中琢磨“天难谌,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如何注解更为精当。一袭破衫,风都不忍吹它一动。花白发髻,肃木因它别过脸去。嗟乎,这是怎样一个让人心甘情愿的事业啊!郑玄如何晓得,他离开不其山,去赴袁绍再三邀请北上的约,会倒毙于半途。袁绍手触草绳,书稿齐整端庄,字透纸背,沉吟半晌,嘱咐道:“我死葬康成旁。”而今,高密郑玄墓不远,袁绍墓悲戚而立,今人称为景点。
然,郑玄居留、讲学处:“文墨涵濡,草木为之秀异。”再读李白“书带留青草,琴堂幕素尘”,苏轼“庭下已生书带草,使君疑是郑康成”,是否生出异样之感?至于李渔所言:“书带草其名极佳,苦不得见。”实在可叹。
郑板桥在潍县干了七年县令,他作诗道:“山东锁院自清凉,湖水湖云入槛长。剪取吾家书带草,为君结束锦诗囊。”板桥说书带草是“俺家的”,并非虚言。昔时,郑玄有堂号“书带草堂”,此诗或指堂号,或指他族谱中的书带系。书带系乃南迁的郑玄后裔,郑燮自视郑玄之后。任间,兖州知府郑方坤与郑板桥相会潍县,郑方坤带来家乡的建溪茶,板桥认为难得一见,二人同赴高密,郑玄祠前泡茶一壶,举杯饮啜。他们与郑康成有过怎样的交流?一轮圆月升至树梢,明亮而冷清,浑然不觉是今天的月亮,还是从前的月亮,只瞧见祠堂下的书带草越发模糊了。

写于2019年
整理于2020年

微信图片_20230308092700.jpg


阿龙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阿龙丨书带草》 发布于2023-3-8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