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强丨日神与雷神——《震》卦与三星堆的神话 - 世说文丛

王晓强丨日神与雷神——《震》卦与三星堆的神话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日神与雷神——《震》卦与三星堆的神话
(兼为太昊立雪在哔哩哔哩中讲“图腾密码”脚本)

提要:商王族的族神与日头。商王也是重黎、祝融的后人。三星堆出土硕大的三个“日头”,其耳朵异质同构以鸟翅,承袭石家河“日头”。三星堆8号坑出土的祝融残件和1986年2号坑出土的祝融残件对接,应该是打雷日子值日巡天的祝融像。

《震》,甲骨文作“䟴”,本意为战争引起的国家震动。研究《易经》的学者不可不知。
伏羲八卦方位的《震》卦在东北方,文王八卦方位的《震》卦将其篡改在了东方。文王八卦的改动根本就是一种更动商朝建国核心理论的阴谋。例如《震》卦卦辞“东北丧朋”,本要说的是——在东北方位的“震”,是以雷象征战争的卦,固然这种征战必须出自商王王师,但是战争丧失的毕竟是钱生钱、物生物、人生人的安定,然而文王八卦这一改,“东北”到底指的什么呢?我怀疑“子不语怪力乱神”产生的语境,可能是作为商贵族后裔的孔子,知道了商朝和周朝对立的本质,也知道商朝敬鬼神、迷信神话的利弊,为了躲避周朝的忌讳,才不语怪力乱神的。我曾在北大“孔学堂”宣讲过:“孔”字由象形龙的“C”,和象形人的“子”异质同构而成,这“子”象征女娲,这“C”象征作为龙图腾伏羲的替身,因此孔子是地地道道的伏羲女娲后裔,如果伏羲女娲是一种祖先宗教,“孔”姓则是这种宗教的“神父”之流的存在。
在神话中,东北方就是雷神按季节行动之时居住的地方。《庄子·达生》对此叙述战国人这种认识甚明:“……灶有髻。户内之烦壤,雷霆处之,东北方之下者,倍阿鲑蠪跃之……。”
“灶”,指灶神。《礼记·礼器疏》:“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灶神祝融,本是太阳神,因为它受祭祀于炉灶,故而成为灶神。青岛崇汉轩汉画博物馆藏有冥器炉灶,上面有祝融的一个头——显然祝融既是“日头”形的太阳神,又是灶王爷(图1)。
“黎”指“重黎”;“重”指伏羲氏,“黎”指女娲氏,合称“重黎氏”;二者彼此可以互称;即帝俊氏、帝喾氏,祝融氏是太阳氏族,在商代,这一族曾是住在今天三星堆文化遗址,专管祭祀太阳的族群。在伏羲八卦方位中,祝融之族祖重黎的“黎”,其重要的祭祀地地点,应该就是西南方,三星堆出土的大量的青铜祝融头像——日头,是不可忽略的证明。我认为这西南巽位、风象,在商代代表的是:繁育货殖。
“髻”,灶神的名字,状如美女,穿红衣。《史记孝武本纪索引》引司马贞曰:“髻作浩”,灶神名“浩”浩即帝喾的“喾”,古代有名声的祖先族号往往被后人袭用,祝融氏出自帝喾、重黎氏,其族因“傍大款”心态自称“浩”,犹朱明后代皇帝皆袭称“明”也。
“烦壤”指焚烧的炉灰,指灶神的居处。“烦”读焚。焚烧。
“东北方”,指作为太阳神、火神的祝融,行使其专管雷霆之职时的居处。东北方,也是伏羲八卦方位的“震”位。西南相对的位置东北,正是震的位置。震位兆春,而自然界的雷,其活动的时段正是春天。
可见,太阳神、火神、灶神、雷神,这是祝融氏化为神明的司管事物。在商代或商代以前,因为战争征伐崇尚出于“王师”,而王师的号令之权必须出自商王,作为出自祝融氏的商王,其决定战争征伐的行为必然要代表天意,于是成书于商代的《易经》,代表天意惩罚的雷击,就必然由祝融氏之太阳神来完成。
雷神和太阳神在逻辑上自然而然得到了合一。
我的这种结论在于《易经》的《丰》和《噬㗐》两卦的《象传》,它前者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它后者曰:“雷电‘噬㗐’。先王以明罚勑法。”它们皆“电”属于“火”,以“雷”象征来自商王的惩处或刑罚。于是我们从中更可证明了身兼太阳神、火神、灶神的祝融氏,完全可以兼当雷神!
原来商王族崇拜的大火,不仅是又名商星的大火星、辰星,还有现实中燃烧的火!
“东北方之下者”指“倍阿鲑蠪”的居处。“倍阿鲑蠪”据《庄子·达生》《疏》说,是一种“跃状如小儿,长一尺四寸,黑衣赤帻,带剑持戟。” 这不由让人想起了《易经·震》卦。这也不由让人想起了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太阳氏族之象征雷神的祝融铜雕像(图3)。但是我们不敢因而妄断。
一说“倍阿鲑蠪”就是一种大蚂蚁。今歇后语“雷公劈蚂蚁”、“雷公上锅台”、山东潍坊民俗打雷天扫锅台上的蚂蚁以求尽除,都见雷神和蚂蚁的神秘关系,其中具体的关系暂不得而知,但可以说明东北方位是烙在民风民俗之伏羲八卦方位的东北方位。
四川广汉三星堆最近两次的考古挖掘,得到一件残破的青铜雕像,考古工作专家将其和1986年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一块青铜残件成功的对接在了一起,成了一件含义奇幻的商代神像。
1986年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那块青铜残件,拙作《文身的秘密》(岭南美术出版社,2013·1)里指证:它正是祝融乘两龙的双腿以下部分。现在我更加肯定:它就是祝融乘两龙的特征部件!那两龙是鸟头蛇躯龙,那祝融是兽爪且文身(图2)。
祝融氏值日神十人,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命名。它们轮流值日,十天一循环,一循环称为“旬”。它们凡是值日,必乘两龙,它们在三星堆文化遗址和石家河文化遗址出土的形象,多为一个人头,即传统称太阳曰“日头”之谓。但是石家河文化里,它的象形多以鬓发异质同构以头的左右为一双鸟翅,在三星堆文化里,它的象形多在头顶的发端异质同构以左右两条龙躯。三星堆出土的硕大的三个“日头”,其耳朵异质同构以鸟翅,这有些像石家河“日头”。“日头”上模拟鸟翅、龙躯,那因为它们是鸟图腾、龙图腾的后代——祝融氏是伏羲女娲、重黎氏之后,伏羲氏主图腾为龙,女娲氏主图腾为凤,作为它们的后代,龙凤图腾都被继承了。
这件含义奇幻的神像中,祝融纵目,大耳似有剪切装饰,头戴象征二龙共首的冠子,绣衣,绣花短裙,露出的腿上纹以图案;两条鸟首龙头承载作为祝融的兽爪;祝融的两只手撑着一只有盖的罍。腰肢似可以弯曲的龙躯,所以折叠成“C”形;最主要的是它的头上顶了一只长腰的鼓(图3),是鼓,而不是“觚形的尊”——类似这种鼓形,多见于史前的陶鼓,这种陶鼓蒙上湿软的动物皮,一旦干燥,敲击可以发出咚咚的声音。今天鼓有俗名“太阳鼓”,中国云南基诺民族就叫鼓为“太阳鼓”。祝融是太阳神,可以说太阳就是祝融。这件作品显然取太阳鼓象征或借代太阳,从而衬饰祝融是太阳。
祝融是以伏羲女娲为代表的大汶口文化之神灵。文献上称重黎之后为祝融。重黎是重民族和黎民族的后代,重黎就是伏羲女娲,他们是不可分割的民族集团共同体。其在商代的后人之一支,居于今四川三星堆,为商王朝掌管太阳运行的祭祀工作。商王族当然也是重黎、祝融的后人。拙作《造物未说的秘密——破译上古图腾崇拜祖源》对此有详说,这里暂且不表。
帝俊、帝喾、重黎氏生了日月,其后人祝融氏便成了为日月巡行的职业祭祀管理人。
祝融的神貌在三星堆二号坑出土了多件,一种是浅浮雕面具,共九件,件件头上生着双角一样的两条龙躯。这类浅浮雕面具,有的还用墨强调勾勒出眼睛,似在力求说明那是“纵目”;一种是圆雕,三件,体积非常的大,其耳朵与鸟翅膀异质同构,其眼睛和虾蟹的柱狀眼异质同构。如此神貌,特别硕大的圆雕神貌,和图2之祝融的头造型,别无二致。九件浅浮雕面具,是待岗巡天的“日头”。三件体积非常巨大翅耳耸目圆雕“日头”,是司季度之太阳神,名字或叫孟、仲、季。
大汶口文化出土的陶鼓多见,且各种各样,类似三星堆这种高筒样的陶鼓也能见到。从后世阴雨不止,击鼓驱雨而攻天的风俗推测,鼓被古人认定可以驱雨放晴的东西(见晋张华《博物志》卷七载《止雨祝》等)。我们从下面的引图当中,不难看出史前陶鼓的含义:鼓身上不乏有雕塑出想象的太阳光芒者(图4)。三星堆这件祝融头顶的太阳鼓,上面沿口的一排乳钉,就是陶鼓蒙皮陶凸的遗留——陶鼓鼓面的蒙皮,需要这种陶凸系挂、缠结,而祝融头上的铜鼓,为了表明它曾经演化自陶鼓;而它特意铸出了乳钉,反而可以证明它的前身就是陶鼓。山东沂南前寨画像砖上饰以羽葆的太阳鼓,它上边的太阳纹,恰恰可以说明太阳鼓自大汶口文化时代,到汉代,其民俗仍认定它和太阳的关系亲密,的确不虚(图5)。直到今天在“雷惊天地龙蛇蛰”的日子,还有“二月二蒙鼓皮”的民谚在传——雷和鼓竟然如此密切。
汉代王充《论衡·雷虚篇》说他见到的“画图之工,图雷之状,累累如连鼓之形。”甲骨文“雷”字基本的笔画呈“S”状,并在“S”之中夹以圆点形来会意雷声。一说“S”象形闪电,但甲骨文凡“C”“S”形笔画大多象形龙,所以甲骨文的“雷”字可能在“S”之中夹以圆点形是象形“累累如连鼓之形”。三星堆这件铜雕,头上的鼓、祝融之“C”形腰肢,基本都和甲骨文“雷”字造字的语境相近。《山海经·海内东经》所描绘的雷神,就是“龙身而人头”。还有一点需要提醒:雷近雨,龙行雨,祝融氏之族是伏羲女娲、日月、龙凤图腾的正宗传人——例如三星堆的“日头”祝融像,都是龙眼(虾蟹之目)翅耳(凤鸟翅膀)异质同构的结果。
我认为祝融之族神灵有雷神,还敢说太阳神祝融和雷神曾经都有过仅次于天帝的身份。
祝融两只手撑着一只有盖的罍。这罍在后世《尔雅·释器》里这样解释:“彝、卣、罍,器也。”《疏》:“罍者尊之大者也。……饰罍皆得尽云雷之形,以其云(称的意思)罍,取于云(雲)雷故也。”这是说罍所以被称为罍,是因为它的装饰图案都作云雷的样式!这个解释十分重要,也许两汉战国云雷纹的具体样式不一定有标准,让我们难以为据,但作为“云雷”的概念音读,却耳熟能详(图6)。似乎可以确定:“云雷”就是古时“罍”的原始意义——与祭祀云彩、雷鸣有关系的容器。
三星堆2号坑出土的青铜罍(图7),上面的图案多有双数的存在(参见三星堆博物馆编《三星堆:古蜀王国的神秘面具》五洲出版社,2005·11,055、056图释)。按照双数为阴的传统原则,其可能是和此罍、罍属阴的象征有关系。
若准此,三星堆的罍,可能是交通云彩雷鸣的祭祀器皿。
古人认为:“阴阳合为雷。”雷是“太阳之激气也,正月阳动,正月始雷。”——祝融头顶的鼓是太阳的象征或借代,也就是太阳,祝融两手所撑的罍,正是合函了的阴气。祝融双手打开罍的盖子,释放出来阴气,正所谓阴阳合而为霹雷。也许《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日夜分,雷乃发声,始电。”记录的就是太阳神可以启动“晴天霹雳”的事情?
我们从石家河文化出土的图像中,可以看到太阳神驱动云师也或雷师丰隆的刻画(图8)——图8的左图,是太阳鸟乘两龙,龙是和三星堆其祝融一样,是鸟头龙,两龙的中心是“日头”,两龙的龙尾之处是“丰隆”,特别值得注意到是,太阳鸟的胸部有以“◇”符号,这个符号自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商代文化一直连续不绝,它是典型的伏羲氏民族集团的一种标志。图8右图应是太阳鸟和月亮鸟站在“丰隆”的上端,似乎在商量阴晦不明的天气里应该谁去值日。就后世文字记载,“丰隆”神见于《楚辞·离骚》:“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注》:“丰隆,云师,一曰雷师。”《楚辞·九歌·云中君》说这位又名“屏翳”的云中君“丰隆”,竟然“与日月兮齐光”——既然和日月齐光,它们是不是太阳神家族的一份子?
假如我们以上图形解释的合理,我们图7、图8也许可以这样解释:从石家河发展到三星堆文化,丰隆神的居所转到罍或尊里面去了。
图3里的太阳神祝融,根据天帝的要求,一个跟头下地,打开罍的盖子接下来就是白昼霹雷。
如果上述可准,三星堆8号坑,和1986年2号坑对接的这件神像,应该是打雷日子值日巡天的祝融像——祝融不仅可以作为日头来巡天,也可以化为有手有腿的神貌巡天。

20.png
图1·青岛崇汉轩汉画博物馆藏灶神祝融神像

21.png
图2·左,文身的祝融脚下是两条鸟头龙。右,《山海经》里面的祝融乘二龙的插图。

 22.png
22-1.png
图3·四川三星堆遗址8号坑出土的祝融顶鼓撑罍铜像

23.png
图4·左,淄博博物馆藏陶质太阳鼓。右,桓台李寨出土的陶质太阳鼓。

24.png
图5·山东沂南北寨汉画里的羽葆鼓——右图放大左图鼓面,上面是太阳纹。

25.png
图6·甲骨文雷(《合集13413》)。金文雷(雷献)

26.png
图7·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罍。

27.png
图8·左,石家河文化遗址出土的太阳鸟、日头、丰隆乘两龙玉雕。右,可能是日月鸟站在丰隆的顶端。


王晓强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王晓强丨日神与雷神——《震》卦与三星堆的神话》 发布于2023-5-2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