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爻丨自说读书 - 世说文丛

段爻丨自说读书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我读的书多凭自己所买,因而积攒了很多。为了藏护,就从家具厂买回十一个大橱。
将家室腾出三间作了分类摆放,从此再无翻找的尴尬。橱子具有防尘,防潮,防虫的作用,也就具备了善待图书的条件。
我买书有几个想法,凡是工具书必选大部头,从不依赖小册子。必读之书必备之,它不是一时之需。好书到手不论价,有用便是好。淘书不易,却常有期待的收获。留心版本差别,如若挑剔,可在印刷、装帧、纸型方面有所关注。兼顾质和量,没有质就不能提升规格,没有量就难以关联体系。
作为自学训练,在横贯文史哲的同时我偏向文学,涉猎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为阅读和写作提供基础能力。我曾催迫夜读完成自定的计划,看着接连买进的新书和原有的陈书,毕竟心中犯急。
其实,书是看不完的,家藏的也无需全部细览。因了主次和轻重之别,有的要细看反复看,甚至用到破烂的程度。有的则粗看略看或许翻翻而已。更有一直睡大觉的,等你特别需要时,它就出来帮帮忙。有的书不大用,为什么要买?因为书籍的品种和数量关乎知识结构是否趋于完善,就像人的肌体,不能光有骨头和肌肉,还有皮肤和头发,还有……当然,没有尽善可言,只是痴想痴为罢了。
我统看字典时,将未识之字录下,写在卡片的两面,利用开会,乘车,或者空闲时看上两眼。字形和词义取自古典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草字取自草书大字典。
曾将古典汉语词典看了三遍,第一遍慢慢细看,辨识词语,记认生字,顺便挑剔瑕疵。第二遍是略看,作为回顾,感受其中重要的和特需的部分。第三遍再次细看,争取记忆更多的内容,特别是那些常用的词句用法。一九九八年第一版的古典汉语词典,十五个页码上存有二十三个问题,我打印出来寄往商务印书馆,数月后收到了答复。
看杂书能够获取丰盈的知识内涵和精神熏陶,如绘画、书法、诗词、雕刻、建筑、工艺、收藏、民俗、考古等。凡是哲学的历史的美学的都有,甚至非正规的出版物和一些禁书等等。作为官修的正史往往为尊者讳,而野史则据实以陈,给世人明晰的真相。所以,看野史更能使人清醒,换个角度审视即成的定论,此中当有怀疑和批判的精神。学习国外的文史哲也很必要,是丰富学养的必持课目,除了哲学和美学的阅读,我偏重小说和诗歌。
我的自学是循序渐进的,调理浅读和深读,掌握精读和泛读,不去一味用力。按照短期和长期的计划进行,持之以恒。攻难关,啃骨头,迎刃而上,绝不放弃。还作学习笔记,赖以复习或变通使用。尽量多些字词用法,行文可见灵动与丰富。文章千遍改,数遍修改直至自己改不动,再经人指摘加以完善,切不可轻易出手。
为了减少磨损,那些案头书或是经常翻阅的就包上皮,常用的词典往往更换多次。有的书用起来很是仔细,如大画册,大部头工具书,某些文集和套书等。有的就很随意,可以标注,题记,粘贴,如习字的碑帖和文本等。常年买的书法杂志,我仅留里面的几页,其余的充废品卖掉。这,便是另一种待书的态度和做法。
在学习经典的前提下,我将精力用在诗词和散文方面。古文和旧体诗词虽然不是普及性的样式,其文学特性和艺术价值只有深入其中的人方可通悟。这几年,写诗七百首,填词一千二百首,另有二十篇文言文和若干联语。已将绝大部分裒辑成册,名曰《玍斋余稿》。余,即多余而无用的功苦。稿,即漫写而存留的草稿,可谓敝帚自珍。
写作文言,应理清上古中古和近古断代的文化形态,以及某些朝代的行文现象,不加区分地掺和乱用就不成体统了。秦汉以前的行文语句简括,现代人读古书会有语焉不详的感觉,加之没有标点符号,仅靠句读辨识,也常常见误。康熙就不允许书中加添标点,认为这是读书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我读这样的影印书籍就觉得意味两样,所谓断句完全依照文意来定夺。唐代韩愈和柳宗元的复古情结,就想回归秦汉,其实是不可能的。唐宋时期就有白话现象,再往后也就更明显,所以,读后来的半文言不会太难。全唐文,全宋词,全元曲,全清词,明清小说,清人笔记,各类游记等都在穿插阅读的时候作相互的比较,从中找出不同的写作特点,无形中也会流淌到自己的笔下。
我喜欢格律诗是基于对写作的规范要求,以旧瓶装新酒,在硬性规定的格式内充实可靠的语句,从而达到抒情状物的目的,在破难而进的追求中凝成诗心诗性。喜填词,因其兼有诗和曲的声律要素。不喜格式太齐,多为七字句就像诗了,也不喜字数太多,将繁冗之句作些填充,恐有赘疣之嫌。因之,选用词牌多在三十至七十字之间。写词追求婉约意蕴,有感而发,藉以凝成词心词性。填词時靠诗近了就齐谨,靠曲近了就松谐,二者兼顾且恰到好处,实为要的。联语具有自身的特点,有了写诗的能力掌控起来也就不觉难了。
白话诗歌兴起的时间不长,这是格式不拘表达自由的一种取向。从本质上讲,没有完整的体系支撑,也没有理论的依存保证,更不讲究用韵的法则,因为没有法则。各行其是,淆乱在所难免。老一辈的作家还能关照韵脚和结构的布排,现在,一切都无所谓了。
至于白话散文,我不喜太散的像素材堆砌的文章。其实散文不散,要在形散而神聚,在短小的文篇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修饰功能。我注重结构关系,叙述铺展的顺畅以及描写景物的内蕴和刻画人物的致密。尤其将个人的思想和情感融汇其中,起到点明题意的作用。
应借鉴他人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技巧,更该具有独到见解,亦必关顾社会和人生,不然,枉为一介书生。语及图书,总会望洋兴叹,思及余生,仍有骋怀之想。
拙诗拙词,仅为上文之延续。自知羞赧,吐语聊作末结而已。

潜读

吾庐庋万卷,自谑小斋宽。
践步寻文薮,穷思透奥玄。
骚风挟泪雨,浊酒佐诗言。
世隔苍幽路,心从遁意偏。

抱胆

图书聚舍蕴精魂,
日有薰风沐老身。
命血文章碑影照,
何谁断语可忘秦?

探春令·荒游

读书常伴月升沉,恁寒窗明烛。暗魂撩拨处,喟然作语,亦是痴儿女。文章事业无轻负,笔如心光炬。不由浮梦去,苍荒境地,正墨花狂舞。

应天长·颓风

书田耕读由来久,做一处尤怜石友。行文落得情撩逗,真个素门贤契厚。
沿着颓岸走,云暗林稀山瘦。知会风梢打袖,溪色战然皱。

寻芳草·苦绪

每日点灯盏,万千卷、累叠孤馆。意深沉、却与憔悴伴,到头来、作何叹。
不要这多心,古今事、义情相绾。怎堪知、冷僻防肠断,珠泪滴、难穿线。

眼儿媚·痴怀

孤心向远坐斋头,将些墨翰留。青灯一盏,古书四壁,浊酒三瓯。
年光催老须眉白,素手拨闲愁。顽痴锁户,残薰沾梦,寒意达幽。

原载作者轻博客1/4/2020 12:04:43 PM


段爻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段爻丨自说读书》 发布于2023-5-23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