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这枚照片,是中午时分拍摄的。那天午后,爸爸带回同事的相机,喊上我和妹妹到了前海沿儿。从相册中只有一枚此处景点的照片看,当时拍照可能是来自同事使用的120相机所剩的一张底片。
在季节上,拍照时大致是春暖花开之际。不过岛城的春寒,让“春捂秋冻”的民间俗语更贴近城市的实际生活。爸爸抱着的妹妹,还戴着帽子、围着纱巾、穿着棉衣和棉鞋。妹妹面对镜头的神态,多少有些呆萌。我的表情则是颇为严肃、眉头紧锁,像是对拍照者产生某种疑惑。只有爸爸,面部的自然笑容,总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前海一线,经典地标。来青岛的游客,恐怕没有不到栈桥的。原本只是普通名词的栈桥二字,在岛城却拥有极为丰富的专属内涵。且除了青岛一地有个栈桥外,其他地方似乎不配或不能再出现另外一个叫栈桥的景点。
然而,照片中并没有看到长长的栈桥。若把栈桥纳入画面,要再调整30度左右,但那样就会处于逆光的状态。
图片右侧的背景,是太平路上的几栋历史老建筑。拍照的地点,离家不过800米的直线距离。这处半圆形的地带,曾矗立着一座纪念碑,它见证了德国占领、日本侵略、国民政府统治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阶段。当然,拍照时纪念碑早已拆除,代之以火红年代的一堵水泥宣传墙。
爸爸穿的上衣,是深蓝色的呢子材料。这件衣服在我上高中时,还一度是我的越冬外衣。我和妹妹工作后,有小段时间的几件衬衣,是在爸爸、我、妹妹之间互通穿着的。因此,在家里提及“三通”,它并非指海峡两岸的关系。实际上,那是三人可通用的某件衬衣。
记不得拍照时,到底是哪一年了。从爸爸怀抱的妹妹推断,她不过是两岁的幼童。由此可知,那时我应当刚刚上小学,而爸爸也只是过了不惑之年。
如今,我和妹妹的岁数都已大大超出照片中爸爸的年龄。谁说时间不是东流水,奈何一去兮不复还。
2023.6.15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