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周丨奢侈的穷游之西雅图 - 世说文丛

学周丨奢侈的穷游之西雅图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IMG_0024.JPG

离开纳帕,一路向北,经过俄勒冈州,一路奇景,目不暇接。很多地方都该停留游览,可是我们这一路的的确确是一次走马观花的穷游,我用相机隔着车窗拍了路上的景色,也算是留下了一点“到此一游”的痕迹。

遭遇警车

特别值得记下一笔的是,在路上,我们“遭遇”警车尾追,由此我也算是看到了一幕美国交警的执法的情景——我们驱车行进在沿高山溪流逶迤蜿蜒的公路上,车速恰好是这个州规定的限速,我的心思和视线一直在隔溪相望的高山雪景上,走着走着,作为司机的柯马克突然紧张起来,原来通过后视镜,他看到车后跟上一辆闪着警灯的警车,路很窄,没法让,只好按着规定的速度往前开,而警车却越跟越紧,几乎就是黏在后面了。天底下,司机见警车就像老鼠遇见猫,有一种天然的惧怕,在美国也是一样的,柯马克嘟囔着什么,似乎在说自己并没违章,行到路面宽敞处,他将车靠右并减速礼让,警车刷的一声超越而去,看来不是冲我们来的。我们继续前行,就在不远处,看到超过去的警车停在那里,车前还停着一辆车,是那种在美国常见的老式轿车,一位有些年纪的老人在和警察说着什么,我们经过的时候出于好奇放慢速度看了一下热闹,原来,这辆车顶拉着行李,捆绑的绳子松下一段,被警察看到,怕出危险才有了刚才的马路追逐。看过这一幕我们松了一口气,继续前行,奔向这一段的目的地——西雅图。

IMG_0150.JPG

浴火重生的城市

西雅图和芝加哥一样,也是一座浴火重生的城市,1889年的大火将中心商业区烧毁,幸而无人丧生,但大火成为西雅图永远的记忆。西雅图一座声名显赫的艺术城市,它是垃圾音乐和油渍摇滚的诞生地。同时,西雅图人也因咖啡消费量极大而闻名。中国人知道最多的星巴克于此建立。西雅图经常被评为“全美最佳居住地”,和“最佳生活工作城市”,1998年它是全美公认生活质量最高的城市。大名鼎鼎的比尔·盖茨就居住在这座城市。

西雅图名称由来

追溯西雅图的历史,只有短短的150年。1851年,一群移民客从纽约来到了西雅图,在在靠近拓荒者广场(Pioneer Square)的附近登岸扎营,这群人被视为西雅图的拓荒者。因此,有许多街道都以他们的名字来命名作为纪念,例如Denny、Yesler、Bell、Boren等。1852年4月他们将他们的居民点移到依利雅特湾 (Elliott Bay)。城市的第一幅地图是1853年5月23日绘制成的。从1865年到1867年它是一个镇,从1869年开始它正式成为一个市。现在拓荒者广场(Pioneer Square) 也成为了旅游景点之一。
西雅图市名来自原住民酋长希尔斯(Sealth)。当最早的殖民者于1850年前后抵达此地时,希尔斯酋长曾给予他们保护和友谊。西雅图的拓荒者们,尊重这群长久居住在艾略特湾(Elliott Bay)一带的度瓦米许(Duwamish)原住民族,就直接将这块移民地的新生地命名为酋长希尔斯(Sealth)的名字,这中间因为一些口语误传,最后便成为Seattle(西雅图),这就是西雅图市名的由来。

IMG_0742.JPG

派克鱼市场

西雅图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它上邻阿拉斯加、加拿大渔场,加上智利、日本等渔货也常在此装卸,所以西雅图的海鲜市场琳琅满目,物美价廉。海鲜也就成了美食的主流。派克鱼市场(Pike Place Market),是西雅图历史悠久的农贸市场,始建于1907年,原本是一个农夫市场。如今,农民和鱼贩只是构成这里吸引力的一小部分,在这里可以找到二百多家商店,供应各类生鲜蔬果,以及各地风俗的手工艺品;另外充满异国情调的餐厅,亦沿街林立。 现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有近九百万的游客到此观光。市场内的鱼市以其精彩的销售方式吸引顾客:前台售货员将顾客的需要吆喝着告诉后面的工作人员,后面的工作人员一起重复吆喝一遍,并手脚麻利地把鱼像投篮球一样扔向前台售货员,又快又精彩。他们不但为顾客提供了一流的服务,还创造了愉快的购物体验,市场因此而闻名全球。美国著名作家斯蒂芬·伦丁哈里·保罗约翰·克里斯坦森在他的经典作品《鱼》中,描述了派克鱼市场的独特销售场面。《鱼》是一个虚构的寓言故事。它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派克鱼市场的独特之处,还让更多人学会热爱我们所做的工作,即使做的是一份不太喜欢的工作,也能心甘情愿去做,凭借对工作的热爱去发掘每个人内心蕴藏着的活力、热情和巨大的创造力。

IMG_0746.JPG

鱼档员工四条准则

随着派克鱼市场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许多人开始关注并试着总结出一套有助于激发员工活力、释放员工潜能,能够提高士气和改善业绩的奇妙方法。派克鱼档的日裔老板横山将派克鱼档独特的售卖文化总结为四条派克鱼档员工们身体力行的准则。这四条准则是:

1.Play。派克鱼档的员工们不再把平凡、枯燥和单调的鱼档售卖工作当做是苦差事,相反,他们把工作当做是游戏,当作是可以带来乐子的有趣的事。
2.Make Their Day。派克鱼档的伙计们不仅把工作当作,并且也做成快乐的事,同时,他们还在轻松间让顾客不虚此行。即使对那些仅仅是路过或是观光的过客,他们也随时带给他们快乐。
3.Be There。鱼档伙计能够给自己、同伴以及顾客创造快乐体验,其根源就在于他们是真正用心在工作上。热情、细心、乐观和开朗,这些积极的特质都源于他们在工作中的全心投入。
4.Choose Your Attitude。对派克鱼档的大多数伙计来说,他们并没有多少机会能够去选择比在鱼档售卖更体面的工作,但他们选择了积极的态度来应对工作。卖鱼是没有什么智力或是技能、专业门槛的简单职业,但像派克鱼档的伙计们那样能够把简单工作做出彩来,那就是不简单。

走进鱼档

到西雅图后,第一件事便是去看鱼市。西雅图多雨,一天之间阴晴转化不断,冒着细雨,我们走进了琳琅满目的鱼市,真是百闻不如一见,看过西雅图的鱼市,我这个在海滨城市生活了三十年的游客不由得暗生惭愧之意,原来我就像望洋兴叹的河伯,总觉得自己眼界很阔,其实是坐井观天,与这处海鲜市场相比,我从前见过的海鲜真是少的可怜。由此想到,自己作为一个媒体人,从前写的那些自吹自擂的文字真有点无知者无畏的意思。市场很多即食摊位都允许品尝,而且给的量让你觉得不好意思接手,我尝了几种口味的三文鱼和金枪鱼还有一些从未见过的或听过的贝类,对其中一种烟熏味道的三文鱼特别有好感,就买了一点,柯马克他们买的是另一种口味的,这样我们可以交换多吃一种口味了。在这里过了眼瘾,饱了口福,许下心愿,只要有机会,我还会再来。

IMG_9346.JPG

吃海鲜

西雅图之行时间安排紧凑,逛罢海鲜市场,然后去吃海鲜。一个叫Crab pot海鲜店门口有一只硕大的皇帝蟹雕塑,据说这是最地道的海鲜店。走进去,店内陈设质朴,海鲜的味道似乎要涨出店铺,菜单显示的特色美食包括螃蟹、蚝、鲑鱼、海鲜杂脍浓汤(Chowder)。这里的海鲜烹饪讲究一个原汁原味,吃的方式更是简单到“笨拙”的程度,一张白桌纸铺在餐桌上,一把小木锤是敲碎蟹壳用的,几把钳子和锥子都是解决蟹子的腿爪的专用工具,剩下就是食客自己的双手。省去了精美的餐具刀叉,省去了众多的调料,用玉米红薯等植物的香味和着海货的鲜美,营造了闻名的海鲜饕餮。柯马克和海伦点的是海鲜大餐,我则点了海鲜浓汤和一份蟹肉三明治。他们分我蟹腿,我则馈以浓汤。我看到柯马克为女友敲蟹腿,剥蟹肉的那份亲昵,心里暗暗为他们祝福,但愿生活就是这样,相互恩爱,相互照应,一路走下去。

感受美式亲情

如果说西雅图的海鲜市场给了我难以忘怀的记忆,那么,晚上的一次亲友聚会则让我重新认识了美式亲情。游伴柯马克特意安排到西雅图,还有他的一份“私心”,他有两位表姐居住在这座城市,可以顺便探访。和他的两个表姐见面约在一家酒吧,名字已不记得。当时很纳闷,为什么不请去家里呢?见面后,他们很亲热的拥抱,在酒吧落座,点了汉堡,炸薯条和炸地瓜条,当然还有啤酒,我打量两位“表姐”,大的年纪与我相仿,小的也是尚有风韵的半老徐娘了,我语言不行,简单寒暄之后,只能坐在那里看他们很热络地聊天,她们拿出手机,热情地让我们看她们的家居与家人的照片,两位女士都是成功人士,一位从事地产,一位从事IT行业,其中一位在郊区湖边有休闲别墅,应该算得上是中产阶层的富裕者。酒吧的热闹在那里都一样,我们选在一个角落里,为的就是一个清净,我默默地喝着啤酒,心里一直在嘀咕,为什么不请到家里?将近夜里十一点钟,两位表姐叫来侍应生买单,一会送来两分单子,两位表姐各自在单上签字,此时我看得很仔细,我们晚上消费的数额已经一分为二,两位表姐各自承担一半,真是“亲姐妹明算账”啊。告别后,在路上我还是在想一个问题,美国式的亲情表达的确与我们的表达方式不一样,他们的界限感更强,分得更清,可能会显得冷淡,但,也不会因此造成亲情的捆绑和因亲情的不分你我而形成的伤害。西雅图晚上的这一课,对我或许意义远胜过看了美丽的风景,它教会我怎样合理表达亲情,不给自己和别人造成负担,行义不可过分,亲情捆绑造成的负担往往会伤害到亲人间的关系。

IMG_0744.JPG

原载轻博客12/21/2019 10:45:42 PM


于学周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学周丨奢侈的穷游之西雅图》 发布于2023-6-20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