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丨父亲节的回想 - 世说文丛

张勇丨父亲节的回想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如果不是母亲节在近些年为大众熟知,父亲节在民间的流行恐怕还会滞后。父亲和母亲的概念,存在于任何具有社会秩序和认知情感的人类生活之中。因此,父亲节和母亲节的设立和推行,在世界范围内也自然而然跨越了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而成为人们互联共通的感情寄托和心绪表达。
 
父亲节是感恩父亲的节日。每当提及感恩二字,想到的肯定是回报的内涵。幼时不懂感恩,更难理解何为回报。大多情况下,都是默默地享受一己的快乐。
 
1.jpg

比如,最亲密的与父亲的身体接触,是生病时到人民医院打针之后。疼痛难忍、满腹冤屈,就直接到了父亲的背上。父亲背着我,从安徽路的小上坡,转到黄岛路的大上坡,然后是三十几磴楼梯再入家门。现在回想,这种无规律的偶发而趴在父亲的背上,像是站到了他的肩膀之上。有朝一日若能看得远些,应得益于那个最初的端点。
 
小时候,总跟着父亲到他的工作单位美术公司上班。于是,又过早地接触和认识了他的许多同事。除此之外,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色彩、光影、构图、比例乃至颜料的特殊气味,这些都成为我对美术的最初印记。当年画画的叔叔阿姨们,早已是岛城久负盛名的画家。当我上小学时,也被冠以会画画的特长,但最终还是妹妹拾起了画笔,算是延续了点滴父亲的基因。
 
图片
小学三年级时,写日记是家庭作业。第一个笔记本,是乳白色的外皮。父亲将我的名字写在内页的封面,这样透过塑料封皮,便可清晰看到姓名。笔记本是某天的中午时分,父亲在曲阜路三角地的水池子旁给我的。因为之后,学校组织到安徽路头上的红卫兵影院看电影。那时没有现在这样的通讯工具,与父亲在马路上会面,完全依靠一种心灵契合的偶遇。
 
沿着曲阜路西行,下坡左拐不远,中山路西侧的54号就是美术公司。八十年代初,父亲调到了外贸公司,从事包装装潢、商标设计、展览宣传的工作。其中,春秋两季的广交会,是他必定要去参加的室内商品布展和户外广告绘制的前期准备。
 
2.jpg

那时的广交会会期长达一个月,加之前前后后的筹备和扫尾,一次出差常常要四十几天。有次返回青岛时,我按照头一天电报通知的到达时间在中山路29号的民航售票处等候。当往返机场的依维柯客车停在谷香村饭店的门口时,父亲见我后说我的第一句话是,你头发留起来了。之前几天,我是理过发的,但一名高中生的头发会留到什么程度呢。或许是一个半月未见,我在父亲的眼里就有了全新的形象。
 
高考那年,我被自己填写的最后一个志愿录取。因为不甘心,想来年再考。父亲又竭尽全力,想方设法托人将录取的学校再申办退回。这是游荡在政策与人情之间模糊地带的操作。巧的是,五六年之后,我被单位选派到湖北路4号的招生办公室工作。虽说是一种借调的性质,但对其中的各个流程也开始略知一二。最终囿于内容的单调,我又选择了离开。

后来,我到了外企,与父亲所在的外贸公司又有了直接的业务往来。父亲的同事,又是我在工作中的合作伙伴。我又认识和熟悉了不少父亲的同事。
 
3.jpg

十几年前,母亲患病住在东部市立医院。有天傍晚,我推着母亲与父亲去了奥帆博物馆。奥帆赛之前,父亲将自己设计和外协制作的奥帆赛实物火柴捐献给主办方。据朋友描述,奥帆赛火柴已展示在博物馆内,但父亲却始终未能前往一览。这次就近看到自己的火柴在展馆一隅,自然是兴奋不已。回来的路上,恰好又碰到我不认识的父亲的同事。一问岁数,年届八旬。他同事说,时间过得真快,简直不敢想象。屈指一算,退休已经快二十年了。而今再转眼,又是一个十年。
 
六月第三个星期日,是天下父亲的节日。想想,有父亲节,真好。
 
2023.6.18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勇丨父亲节的回想》 发布于2023-6-28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