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方丨记古筝高级教师唐静 - 世说文丛

周晓方丨记古筝高级教师唐静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01-唐静_副本.jpg

她,一头披肩青丝,一袭白色连衣裙,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一口悦耳、标准的普通话,面容姣好,端庄优雅的气质,向我娓娓道来,讲述她一路走来的古筝学习经历以及20多年的教学生涯。
我怎么也不会想到,面前这位文弱女子,竟是一位古筝界的“重量级”人物——她就是唐静,她是古筝高级教师、青岛市民乐协会副会长、全国“敦煌杯”山东赛区总监、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考级考官、西安音乐学院考级评委。
如今,听唐静说她自己学古筝的过程似乎轻描淡写,其实这背后都是无数个日日夜夜辛苦的付出,是无数次在筝前的久坐,是无数次拨动筝弦的回响。
唐静来自潍坊市坊子古镇,她并非出身音乐世家,父母从事的工作与音乐毫无关系。刚开始,她学的是舞蹈,无意中听说了古筝,就让妈妈给报了名,但爸爸并不支持,认为学琴没用,好在母亲支持她。听说外孙女学古筝,当过兵、喜欢唱歌的姥爷特地赶来,想让她给自己伴奏唱歌,不过那时唐静也是初学,效果可想而知。为了给姥爷伴奏,她下决心要好好练琴。刚开始练琴,五分钟热度,买回来的琴不怎么用,爸爸就埋怨说买了个摆设回家。有时学完琴回家想展示一下,虽得到妈妈的夸奖,也被妈妈说杂音太多没有老师的干净,唐静嘴上说妈妈你不懂却在心里默默使劲找问题。早期在家乡学琴,没有很好的条件,那时在老家文化馆学琴的很少,教古筝的专业老师更少,总是换老师,甚至她还跟着教扬琴的老师学过。后来,她到济南,跟着山师大赵淑屏教授学。
2003年,唐静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后,师从中国音乐学院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王中山先生继续深造,然后到青岛,在一个琴行,开始了教琴生涯。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把青春奉献给了琴行,最好的年华都在教琴,是很枯燥、单调的,但她乐在其中。20年里,前十年,她在别人的琴行教琴,后十年,她自己开琴行。唐静教出来很多优秀的学生,如庄雅萱,5岁受启蒙习筝,一直跟她学到高中,自高二起受教于王中山教授。2020年考入四川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又师从四川音乐学院古筝教育家舒顺萍教授,现在庄雅萱是成都古筝音协会员、青岛筝乐团成员,四川音乐学院附小古筝专业教师。她有学生到韩国留学,回国还专程来看望唐老师。还有学生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有的还以古筝特长第一名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等院校。
2008年,在青岛首届音乐节开幕式上,唐静与美国著名爵士钢琴家丹尼斯·瑟尔蒙合作演出。2011年成功举办“琴韵华章”弹拨音乐会,之后经常举办大小型音乐会,因其演奏风格多变,乐曲处理细腻,张力十足,刚柔相济,极富感染力而深受好评。她曾应邀做客青岛广播电视台“音乐有聊”节目。2018年,她被评为全国最高级别比赛“敦煌杯”优秀指导教师并获第六届“敦煌杯”北京国际民族器乐大赛金奖。她因对高考艺术测评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受到众多古筝学子及其家长的好评。

微信图片_20230701205118_副本.jpg

唐静担任青岛市民乐协会副会长,主要负责协会的工作和管理,制定和推动协会的发展和工作计划,以及各种赛事活动流程的编配与安排,还参与指导由青岛市优秀教师和专业院校优秀学生组成的青岛筝乐团。她参与青岛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组织排练工作。
每个学琴的孩子都有一段独特的经历,这些经历中的关键词之一就是枯燥乏味。天真烂漫的童年,一开始是出于好奇,很快就被日复一日、单调乏味的练琴所充斥,有的孩子会就此放弃。唐静也经历过这样的童年,那时,看到别的孩子在窗外开心地玩耍,她眼里写满羡慕。但与别的孩子不同的是,她从小就要强。经人介绍,她去北京跟名师学,一个人坐火车,早早赶到北京,早早赶到老师家上课,下了课再坐火车回来,那种辛苦,非比寻常。她回忆说,自己有时也偷懒,一次,没练琴就去上课,被老师听了出来,老师虽然没说啥,但她自己感到不是滋味,于是回来加倍练琴。那时基本功不行,总也练不好,她就反复练了半年,以致她家的狗都随着她的节奏和动作转来转去、蹲下又起来,看上去很滑稽。由此她感慨,学琴的基本功是很重要的,不少家长为孩子报琴,可很多琴童一开始并不知道究竟应该怎样学琴,不注重基本功的训练,而是只去学某一首曲子,还有那些华而不实的动作,看上去不错,却不顶用。她说,其实基本功扎实了,任何曲子都能举一反三,应对自如。而且,很多年里,不少家长并不太考虑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学某一种乐器,基本上是作为文化课分数不够理想的备选,因此,对选什么样的老师,应该怎样学,很多家长并不在意。唐静认为这样想是错误的,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唐静说,她不指望学生都能出类拔萃,成名成家,重要的是要提高其艺术修为,因为会一种乐曲,学一门艺术,对人格、气质的形成,大有裨益。而且,更重要的是,艺术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影响深远,许多有成就的人才大都热爱艺术,有些科学家、专家甚至有着良好的艺术文化底蕴。据统计,世界一千位各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中,有七八成都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如爱因斯坦经常弹奏贝多芬的作品,他认为,如果没有早年的音乐教育,无论哪一方面他都一事无成。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能概括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因此,艺术教育对开发少年儿童的智力,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唐静现在可谓桃李满天下,但她不满足,教出更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她不倦的追求。


原载《青岛财经日报》“人物”周刊
2023.7.5  A8版
组稿编辑:周晓方




周晓方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周晓方丨记古筝高级教师唐静》 发布于2023-7-4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