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丨马福祥与《申报》消息一则 - 世说文丛

张勇丨马福祥与《申报》消息一则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1929年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确定青岛为特别市,归属行政院直辖。6月28日,马福祥(1876-1932)被任命为青岛特别市市长。由于各种原因,直到11月11日,他才抵青就职。
 
马福祥任命之时,在青的日资火柴公司宣布停业,导致650余名工人被逐。七月初,大英烟草公司开除工人又引发罢工。后续的7月至11月间,岛城日商厂主联合停业,更导致各工厂罢工以及随之而来的劳资纠纷和权益争斗。
 
素有中国近现代史“百科全书”之称的《申报》,在12月16日第8版专栏刊登的一篇报道,对马福祥和相关事件的进程做了描述。其中罗列的大小人物,特别是关联的企业名称,也算从侧面反映出当年岛城工业发展的一幅简图。
 
新闻以“马福祥对劳资双方调剂办法,连日召集劳资双方代表谈话,讨论待遇劳工消弭工潮办法”为题。据报道,12月12日上午九时,马福祥在“总商会议事厅召集中外各工厂经理开谈话会”。除“马市长及各工厂经理外”,社会局、土地局、市府秘书、外交秘书在列,还有“商会主席丁敬臣吕月塘”等三十余人。
 
12月13日上午十时,“马市长仍假商会,召集各工厂工头谈话”。26家与会者除了六大纱厂和大英烟公司、啤酒公司、铃木丝厂等知名企业外,火柴业的公司也占了近四成的比例。这包括日资的青岛火柴公司(7人)、华祥火柴公司(3人)、山东火柴公司(3人)。还有华资的振业火柴公司(11人)、鲁东火柴公司(3人)、华鲁火柴公司(6人)、华北火柴公司(4人)、新生制杆厂(5人)以及上海火柴公司(2人)。
 
就民族火柴企业而言,振业和华北是1928年先后在曹县路和利津路建成投产的大厂。鲁东和华鲁的规模虽然偏小,但华鲁1928年在四方北岭建厂,鲁东至少1929年5月已在台东镇峄县路运营,两者也都算得上是早期民族产业的代表。然而所言“上海火柴公司”究竟是哪家,尚不得而知。
 
值得注意的是,“马市长因公迟到”,盖因与海军司令沈鸿烈“有事相商”。待至12时到场,他“致劳大家久后,很对不住,请加原谅”地寒暄一番。之后,马福祥还补充道“本市长乃一平民市长,工友如有为难之事,随时相见,共谋解决方策”。
 
凭此细节观之,马福祥的执政理念和行为方式,似乎颇能贴近大众群体。而“各工友均表满意、欢声如雷”的反应,也正好印证了企业与政府间的良性互动。有意思的是,马市长“本想请各工头吃一顿饭,因人多无处容纳,特赠洋一百元,权当午餐”。于是乎,“各工友大声呼谢,旋即散会”。
 
百元赠款,不是小额。它到底是马市长本人出具还是以马市长之名的公款,或是政府从必要的交际费用和招待专款中提取,这条新闻并未披露。至少这种透明的行事作为,也让旁观者无可挑剔。
下个工作日的12月14日,马福祥“拟赴四方沧口台东三处,召集全体工友训话”。连续三天的实地工作,从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到关联的政策法规,不得不说近乎百年前的一幕幕场景,都是今人仍可参照和借鉴的经验。比如,工会的作用、劳资的纠纷、政府的协调、仲裁的机构等等。
 
以往对工头的概念,往往是指依仗工厂主和资本家的权势、压迫和剥削工人阶层的管理人员。但从社会局长的训话中,可发觉“一方应付资方,一方领导工友”的工头,“所负的责任很大”。对于工头,“凡事务要公平,说话要谦虚一点,并须处处照料工友。工友有何痛苦,要想法为之解除,不可偏袒资方,然亦不可偏袒劳方。”
 
另外的训话言及,“欲根本消弭工潮,全在工头们指导得法。资方有压迫工友的事情,要替工友出面抵抗。工友有轨外的举动,要随时加以指导。若解决不了时,可用书面报告市府,市府自能设法调处。将来劳资纠纷是否可以避免,工人福利是否可以得到,全视各工头肯负责与否而决定。”
 
转过年来的1930年1月21日,蒋介石来电:驻青军队归马福祥节制,省交涉署撤销,对外交涉由青岛特别市政府办理。但3月6日,大英烟草公司工人又全体罢工,要求增加工资。然而,3月10日马福祥即调任安徽省政府主席。
 
担任青岛市长,马福祥只在岛城待了短短四个月的时间。估计让他感受最深的,还是百元钱午餐费用背后的激烈场景和惊天故事。

2023.7.7

微信图片_20230710092655.png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勇丨马福祥与《申报》消息一则》 发布于2023-7-10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