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丨老报纸背后的时代印记 - 世说文丛

张勇丨老报纸背后的时代印记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z03.jpg
1916年创刊的《民国日报》,在1919年9月27日的第七版刊有一则消息。虽说仅有150字左右,但却透露出当年岛城日资火柴企业的简况。报纸的相关内容如下:
 
△火柴公司之剖辩
济南振业火柴公司,近因某国人在青岛之山东燐寸会社、青岛燐寸会社、东鲁燐寸会社,近皆将会社字样改为火柴公司,并于箱皮上大书“注意”“请用国货”。又冒称济南火柴公司,售销万福、三兽、大吉、双喜、三羊、三福、驱马等牌。查济南除振业外,并无第二者。以名誉有关,特印刷传单剖辩。日内即行散发,俾众周知云。
 
报载这则消息时,中华大地正掀起一场又一场声势浩大的“提倡国货,抵制日货”运动。其中提及的山东燐寸会社、青岛燐寸会社、东鲁燐寸会社,都是在日本殖民政策的推动下,该国工业资本在青岛一地开设的火柴生产企业。日语汉字的会社,是公司的意思。同样,燐寸代表的是火柴。从表面上看,以火柴公司替代燐寸会社的名称,只是一种临时的变通和应急的变化。
 
由此推断,日资厂家以符合中文含义的火柴公司为号,至少始自1919年9月前后。其中,商标的万福、三兽(或为“三狮”),归属山东火柴,大吉、双喜、三羊(三阳)是青岛燐寸的牌号。剩下的三福、驱马,则为东鲁燐寸所有。
 
山东火柴公司,通常以“山东火柴工厂”的名称出现。工厂一词,又是日语汉字“工場”的汉语表达。1916年3月,来自大阪的明石燐寸工场首先落户青岛。
 
z04.jpg
网络图片的一枚“万福”商标

据记载,创办于1904年的明石燐寸,1917年10月在日本获取“第88531号”的“万福”注册商标。然而在岛城,明石燐寸仅有短暂时段的独立经营。之后,创办人明石惣五郎将工厂转让给神户的火柴制造商小林吉右卫门,从而形成以“山东燐寸工场”为名称的生产实体。万福的商标,出现在以“山东火柴公司”为厂铭的盒体自然也是顺理成章。
 
以万福为代表的三家日资工厂的商标,如《民国日报》所言,“冒称济南火柴公司”且以“请用国货”等显眼的外包装文字作提示。这对于从1913年即在济南开办的振业火柴公司来说,无疑将引发市场的混乱和无序的竞争。“特印刷传单剖辩”等一系列的后续行动必不可少,毕竟济南振业在创立之时,即从官方获取三百里内的十五年生产专利权。
 
z05.jpg
网友Koopy提供的广告截图

三家日资火柴的七枚商标,在1919年出版的《青岛案内》查询到“东鲁火柴公司”的一则广告。“驱马印”和“三福印”的两枚商标中,“三福牌”是小林吉右卫门于1914年1月已在日本取得的注册商标。当1920年3月山东火柴与东鲁燐寸合并后,1925年1月“三福”的商标还在北洋政府的农商部获得注册。标贴上“三福老牌”的字样,替代了原先东鲁的英文厂铭。
 
广告中的代表者“村井八百吉”,与小林吉右卫门等人共同创办了东鲁燐寸株式会社。日语的出版物显现“东鲁火柴公司”的中文式样称谓,除了更贴近它在中国国内的市场销售外,1919的年代与“抵制日货”的浪潮在此不期而遇,也是日资企业转换名称形式的一个内因。
 
实际上,伴随民族火柴工业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发端于岛城近郊,进而以丛良弼为代表的一代先驱将民族产业的发展推向高潮。“提倡国货”与“挽回利权”的口号,又开始出现在小小的火柴盒上。
 
z06.jpg
日本制造(中)与本地生产之商标差异

据1932年青岛市社会局的统计资料,山东火柴公司使用“三星”和“福星”两枚商标。三星的商标,可追溯至瑞典火柴向日本市场演化过程的牌号,而福星确是1908年2月小林吉右卫门成功在日本申请注册的商标。只是如今背标的“福星”二字的四个边角,还配以“提倡国货”的一句响亮的口号和时代的呼声。
 
试想,在青岛主权早已回归中国的时点,以日资为背景的山东火柴工厂在其火柴商标中突显“提倡国货”的字样,这是否意味着特定的年代和历史的背景之下,日资企业所面对和享受的一种“国民待遇”呢。
 
2023.7.15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勇丨老报纸背后的时代印记》 发布于2023-7-16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