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强丨匕辛和匕戊——关于“二龙呵子”之“子”兼说“二龙呵子”图像可能是“二龙戏珠”的前身 - 世说文丛

王晓强丨匕辛和匕戊——关于“二龙呵子”之“子”兼说“二龙呵子”图像可能是“二龙戏珠”的前身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匕辛和匕戊,是商代二十三代商王武丁的王后,所以有人说“司母辛”“司母戊”方鼎应该叫“母后辛”“母后戊”。

我们称她们“匕”,有些像像我们今天称“妣”的意思。在商代“匕”,即“妣”的本字,是祖母的称谓。 “司母辛”“司母戊”,是商王为她们铸造的方鼎,“司母辛”是武丁铸造的,“司母戊”是武丁的儿子祖庚铸造的。

“司母辛”就是当今名声远远超过商王武丁的妇好。她的事迹,比起武则天、慈禧太后伟大了许多。我今天只说她是把神话当历史之商代的超级神巫、国家大祭司、所向披靡的女统帅……

据专家说,武丁不仅封给了她国家、土地,甚至觉得自己何德何能配上这位太太,乃至在妇好死去后,把妇好再度嫁给了自己的祖先六世祖商王祖乙、十一世祖商王太甲、十三世祖商代开国帝王成汤。《易经·小过·六二》爻:“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大概就是指这回事。

说到这里,我们必须再强调一下《易经·泰·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易经·晋·六二》:“受茲介福,于其王母。”这里的“帝乙”指商汤王。商汤王文献上称天乙、太乙。“王母”指商汤王的老婆。商汤王娶夏后氏贵族为妻,因为婚娶的方式得当,所以使商王朝世世子孙传承,享尽了家传天下大福。

请注意前面我的《易经》引文(引文的解释敬请一读拙作《易经今註今释》台湾兰台出版社2020年9月)。武丁能把自己死去的妻子妇好嫁给了商汤王当“鬼新娘”,这个“鬼新娘”的神鬼地位,已经逼近自己传说中 的老祖母女娲了!

再请注意,妇好王钺上的纹饰是“二龙呵子”(图1)!

妇好王钺上“二龙呵子”纹饰之二龙,一龙是伏羲。《左传·昭公十七年》:“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女娲氏和大昊氏“兄妹兼夫妻”,龙图腾共同享有,所以纹饰之二龙,一龙是女娲,伏羲女娲所象征的二龙必须呵护自己后人的精英——于是:

妇好死在妇妌前。妇妌就是“司母戊”的主人。妇好是商王族神圣占卜活动的“起卦者”,妇妌占卜之卜龟的制作人。占卜使用龟板非常讲究。杀了大龟后,需要刮、煮、磨等等许多复杂的程序。然后才能在龟板上进行占卜。现在出土了不少前面妇好占卜,后面署名妇妌作的龟卜,可见不但妇好是大巫,妇妌也是大巫,当然妇好集武丁崇敬、宠爱于一身,妥妥地压在妇妌之上。她们之间有没有今天昏男庸女喜欢的宫斗剧,恐怕有。

商王认为自己是太阳家族,所以他们的名字都叫太阳的名字。他们要是男孩,分别叫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司母辛”似乎可以这样称呼“王母辛”,“后”,古之“王”的别称。将王母庙号,称为太阳的名字,至少意味着她是太阳的母亲。

“王母辛”死在“王母戊”的前面,死时武丁还在位。她殉葬的王钺是两个虎形的龙呵护着一个人(图1)这人应该是伏羲女娲精心孕育的人,这是个女人,是妇好。在武丁看来,妇好值得以伏羲女娲为代表的祖先引以为傲——他将妇好给商汤王作鬼新娘说明了这一点。

武丁死了,他和妇妌的儿子祖庚继位。

母以子贵,妇妌一定念念不忘妇好殉葬之王钺上的“二龙呵子”纹样。虽然几千年后的硕儒熟视无睹,但妇妌一定千叮咛万嘱咐自己的儿子将“二龙呵子”的殊荣饰在自己身上在先,自己毕竟就是太阳的母亲啊。于是祖庚就铸造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司母戊”方鼎,这——方鼎的鼎耳上铸造着今天我们大家能看到的“二龙呵子”纹样(图2)。

我和王蕾、葛一勇、王一峙前几天参观过安阳小屯5号墓里的这个方鼎,它就放在妇好墓地宫上面的展厅里,有可能这是妇妌让儿子这样放的。他们大概早就懂了“量子纠缠”的理论吧。

如果没有考古工作者的科学发掘,我们很难弄明白“二龙呵子”这张图像的深层意义。我们在研究古代图像的时候,常常依靠着文物出土的报告得到图像意义的理解。

我们之所以判断“二龙呵子”的意义,是伏羲女娲图腾之“二龙”呵护其最宝贵后代的表示,重要依据在于伏羲女娲正宗传人,认定自己就是二位圣祖生下的人间的太阳家族之一员。因为古老典籍上明明写着“夋生日月”“君命天造”的来历。

早在北辛文化时代,作为少昊氏贤淑的后代“重氏”和颛顼氏的后代“黎氏”世世同族通婚,即传说的伏羲女娲兄妹兼夫妻的民族集团关系,而这个民族集团因为明白了世事艰辛当中多生多育就是社会生产力的汇集,于是,他们不仅成了向往多生多育的汇集民族公认的祖先,还成了万物生长依傍的太阳月亮之生育者。这个民族集团之“重氏”“黎氏”合称“重黎氏”,也读为“祝融氏”“烛龙氏”等等,这个民族集团当中的精英,自吹是太阳家族,乃至吹牛吹的自己都深信不疑。早在黄帝氏开发黄土高原之时,他们靠了自己文化的积累融合入帝尧民族集团,在如今的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地处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黄河一级支流秃尾河及其支流洞川沟交汇的台塬梁峁之上,建立了重黎氏亦即祝融氏神庙。我叫它太阳神庙、太阳家族祖庙。

公元前2071年以前,大概在大禹消灭共工氏国九头龙图腾(图3)相柳部族之后,毁坏了太阳家族祖庙。这个祖庙可能是帝舜氏建造的。帝舜氏是伏羲女娲正宗的传人。毁坏这个太阳神庙的人是大禹。原因可能是帝舜氏仇视大禹“家天下”的企图。当时“家天下”代表先进的社会运动方向。

大禹拆毁了太阳神庙,用太阳神庙的建材、石料,建立了一座雄伟的石城,即今天的石峁遗址。

太阳神庙里许多神貌雕塑被当成建筑材料,重新砌进大禹建造的石城里了。

太阳神庙里的一块石质浮雕,被大禹城砌进了墙里。这是一块断掉了一部分的石雕。石雕的内容竟然和“司母辛”王钺、“司母戊”鼎耳上面的内容大同小异——二龙呵子(图4)。

着两条龙是虎形龙。请注意它的爪子,是鸟爪。两条龙呵护的人头,其发饰和石家河文化的乘龙的玉人发饰相同(图5)。石家河文化特别彰显的是日头,几乎所有的玉雕,只要突出了人头,几乎多为“日头”的形象。所以鹰攫人头的玉雕(图6)就是太阳鸟载日巡天的形象。准此,那么图5一定是伏羲女娲之图腾身与人身合体的形象(此处伏羲化为“龙类”,图5右是商代蛙为“龙类”的证明。在商代伏羲女娲图腾共有,女娲图腾身有蛙相,伏羲必也有蛙相,故而此处称蛙为“龙类”)。图5的发饰与图6相似,这说明石家河文化的“日头”一定产自女娲,以此类推,图4之二龙呵护之人头一定是太阳家族的重要人物,其重要的程度,一定相当于“司母辛”“司母戊”,可能是被尊称为“赤帝”一级的伟人。只有这样的人物,建筑太阳神庙的帝舜氏才会里为之塑像(图4)。         


图片 1.png
图1·安阳殷墟妇好(匕辛、母辛)墓出土王钺上的“二龙呵子”图像。

图片 2.png
图2·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妇妌)方鼎鼎耳上的“二龙呵子”图像。

tu3.jpg
图3·汉画上的九头龙(共工氏国图腾)

图片 5.png
图4·石峁遗址出土的重黎氏神庙之“二龙呵子”雕塑。“二龙”指伏羲女娲。请注意这虎形龙的爪子,是鸟爪,它不失“龙中有凤、凤中有龙”的古代龙凤造型的传统。

tu 5.jpg
图5·左,石家河文化戴发笄的女子(女娲)与龙(伏羲)共身玉雕。右,商代提梁卣之梁上的“龙类”——其用蟾蜍借代龙,说明商以前蛙等爬虫归于龙类(临汾博物馆藏)。

图片 8.png
图6·“日头”被太阳鸟攫起巡天玉雕,被太阳鸟载起是的“日头”,长着图5女娲相似的头发——因为“日头”等太阳家族的人,都是女娲的产出。

【作者授权首发专稿】


王晓强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