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起庆丨敌意无解和态度决定 - 世说文丛

王起庆丨敌意无解和态度决定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我提出“敌意无解”和“态度决定”两个看法,是我在阅读、观察并通过直觉把握到的普遍现象,但我没有能力和精力作出系统的论述,只是在笔记中有些零星的表述。

哲学史家大都认为20世纪是非理性主义思潮主导的时代。并不是他们主张非理性,更不是反理性,而是他们看到了非理性的巨大事实无可回避。乍一接触到这种理论,感到有些吃惊。或许当时坚定地以为自己是理性的了,这岂不正是一个非理性的个例。另说,非理性并不是一种贬义说法,在人的精神结构中,学者们把意志、情感等等都是视为非理性的成分。理性在人的心理意识中所占比例之小、之脆弱,说到个什么份上都不过分。看哲学家们那一套操作,理性能在实际中被运用者,可谓凤毛麟角。

说“敌意无解”,是指一般情况而言,并不是绝对的。我也把它叫做“异质生命的对立”,它是无解的,因为它是异质的。这个看法帮助我理解了基督教神学中的“预定论”和“拣选论”,此二论原是我多年来所难以接受的神学理论。思量之,预定论与拣选论是有所不同的,预定是在前的东西,拣选是在后的东西。矛盾之处在于,既然预定了,又何须拣选?除非把受造之万物理解为有限而变化的,并且是在演绎中的,才不至于落入思辨的死角。

之于神学救恩论中的“独作说”与“合作说”,我至今还是倾向于后者。既然有“自由意志”的存在(吃不吃禁果的选择),合作说便有其说服力。

敌意无解,如果把它还原成行为科学所说的动物的攻击性本能,就没啥意思了,因为这里说的是人的敌意。圣经《创世记》里向人们启示了人类出现后的第一种敌意——善与恶的相互敌意。耶和华对蛇说:

“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敌,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创世记》3:15)

善与恶之间的敌意至今仍然是社会历史冲突的主线。但敌意的表现形式也是复杂多样的,甚至是“风情万种”的。这里单说那种盲目的敌意。说这种敌意是一种非理性,也是指非理性中那种变异的、不健康的东西。随处可见愚昧对文明的攻击性,不独是一种后天认知上的肤浅,也是一种先天的气质。为何遇到深邃的、美的、自由的东西就会反感或排斥?盲目亦即无目,在这种灵魂的视域中,这些东西看上去是不舒服的。

再说说“态度决定”。虽然理性、良知也支持态度,并建立立场,但这里说的不是以事实、理性、良知为依据,而仅以自我意志、一己喜好为准的立场和态度。人遇事之时,最先动起来的就是态度,而不是分析推理。即便有所谓分析推理的话,也远不及态度的神速。目之所至、横刀立马者,态度也。

另外,如果说“敌意无解”之说基本上是难以松动的;那么“态度决定”之说则是可以松动的,哪怕有一点点松动。如果说盲目攻击性仅仅是无知造成的,那么随着自我的成长和变化也会得到改变;而如果它是异质生命形态所固有的东西,则改变是很难的。“情感是理性的预设”,但愿在人的情感中没有预设那种无灵动、无体验、以实用为本的元素。风吹来,让风吹动心窍。



王起庆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王起庆丨敌意无解和态度决定》 发布于2023-7-22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