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强丨炎帝与赤帝浅论 - 世说文丛

王晓强丨炎帝与赤帝浅论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在历史上,炎帝与赤帝是一回事,还是毫不相关的两回事?如果我们整天说自己是炎黄子孙,而对炎帝与赤帝概念搞不清晰,有些说不过去。
也许我们好多人对此问题嗤之以鼻,但我们清楚一些,岂不更好?
炎帝,商务书馆《辞源修订本·赤部》:“即赤帝。”《史记·天官书·正义》:“赤帝,南方赤熛怒之帝也。”炎帝、赤帝,似乎是一个人。
炎帝,商务书馆《辞源修订本·火部》:“①传说中的古帝。姜姓。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相传以火名官,作耒耜,教人耕种,故又称神农氏。②旧指司夏之神。”炎帝、赤帝,似乎是两回事。
一部1983年版的《辞源修订本》,炎帝、赤帝解释略有不同,所以我们值得论说一下。
炎帝、赤帝,在中国人心目中,都是神灵,炎帝一般被认为是祖神,如我们是炎黄子孙。照《辞源》的两条解释,炎帝,是化成神灵的祖先神。赤帝,就是火神。
赤帝为什么是火神呢?1983年《辞源》避而不谈。
《辞源》的解释大概根据了《吕氏春秋·月令》吧。吕不韦应该深知炎帝、赤帝概念有异的原因,大概出于一些忌讳而笼统的混称吧。
其实炎帝和赤帝都是伏羲女娲民族集团组成的部族。
相传炎帝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等。
炎帝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显然炎帝出自大汶口文化盛行凿齿风俗的民族——今天中国人仍然流行着掉齿忌讳,如“掉上齿妨父亲,掉下齿妨母亲”等等,这显然是“丧亲凿齿”或“婚嫁凿齿”古俗的遗留。相传炎帝是牛首人身——牛没有上牙。凿齿民族进入父权社会了,父丧凿齿习以为常,又适逢炎帝时代进入父权社会,于是一代炎帝又以牛为图腾而以凿齿为特征。凿齿民族常常因为凿齿风俗伤口引起感染而危及民族兴旺。随着文明进步,他们改“凿齿”陋习为染齿乌黑,逐渐有了“黑齿”习俗。于是《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帝俊生黑齿,姜姓。”当然炎帝集团出自帝俊亦即伏羲女娲民族集团。说到这里我们不妨缀上一句:炎帝时代应该已经进入了父权社会,炎帝是男生。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少皞氏(有子)……重,(少皞氏有子颛顼氏)颛顼氏有子曰黎(犁)为祝融……”——少皞之子“重氏(即伏羲)”和颛顼氏之子“黎氏(即女娲氏)”为同族婚姻,合而称谓“重黎氏”,《左传》所谓的“为祝融”,直白地说,就是在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400年-公元前2500年)的初期,中国大概就有了“祝融氏”,祝融氏就是中国的太阳氏族,这氏族的领导人可简称为“祝融”“烛龙”——作为秦国之王族令宰相吕不韦撰写的《月令》,其中提到的夏之月纪“其帝炎帝,其神祝融”,首先把“炎帝”“祝融”联系在了一起,这就是说“其神祝融”应是“赤帝”,而不是“炎帝”。为什么吕不韦说炎帝不说赤帝呢?从2020年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的黄金铸造的图腾鸟是“戴胜”,带勾“鸭子”(图1)而不是“玄鸟”。我们知道当时强大起来的秦国,不想表明自己是殷商王族的后代,称自己是少昊氏的后代。因为少昊氏以纺织出名,“戴胜”鸟是预告纺织时节到来的候鸟、神鸟,更因为少昊氏在立族的时候,“凤鸟适至”,这凤鸟是翳凫类的水鸟(图2)。历代秦王族不想公开承认自己是殷商王族之后,而是少昊之后,就是为避免与周王族为敌,因为周王族神经过敏似的讨厌殷商王族,乃至竟然将殷商王族图腾鸟玄鸟的本鸟猫头鹰,宣传为民族的凶鸟。
以上可能就是吕不韦将“赤帝”改为“炎帝”的理由——因为“赤帝”是祝融氏的太阳神的化形,商王族公开宣称自己是祝融氏的传人,商代的王族,皆以“日名”命名自己的王族子孙,如商汤王名字就叫“天乙”“太乙”等。
下面是继续陈述的理由:
1.社会发展是次序是先母权社会、后父权社会,“重黎氏”的“重氏”是“重黎氏”同族婚的父族,而“重黎氏”的“黎氏”是脱离旧社会制度的母系者,母权社会最有权威的女性司管炉灶。《国语·楚语下》:“火正黎司地以属民。”《国语》说“重黎氏”的“黎氏”为“火正”,换句话说,女娲氏出自社会制度的母系者,其权威妥妥的正是司管炉灶的是“黎氏”,而这时的“赤帝”,非女娲莫属。所以最初的“赤帝”理论上就是女生。
2.如果大家认可上文的分析,那么从逻辑学上说,“赤帝”早于“炎帝”。
3.《吕氏春秋·月令》夏之月纪的夏帝是“赤帝”,其神祝融。但这时的“赤帝”“祝融”亦因父权社会代替了母权社会,也由女生更替为男生。
4.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楚缯书有“夋生日月”的记载——“夋”指伏羲女娲民族集团。青岛平度博物馆收藏的“夋抚太阳树(这是我的命名。内容是:猴子和螳螂捕蝉)”,其树下的猴子是伏羲女娲的图腾,猴子身上的龙鳞象征龙为主图腾的伏羲,正所谓大昊氏以“龙名官”,此更是“夋生日月”图像文献的铁证。因为女娲在伏羲的合作下,女娲生了十个太阳,所以中国有了太阳氏族。
5.太阳氏族或者可以说是“精神的太阳”,而祝融氏正是太阳氏族的支撑。这个祝融不仅是楚国的祖先,更是商王族、秦王族的祖先,(请注意,他们不是夏王族、周王族的祖先)。所谓的“赤帝”,就是“为祝融”的一个象征性的牌位、名号。
6.传说炎帝别号朱襄。有说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领尊号炎帝。这条信息虽然多被专家质疑,但“朱”和“祝融氏”的“祝”的读音相近也很值得玩味。又有说炎帝传位五百三十年,如果我们将被大禹政变的帝舜算作最末代伏羲女娲领导民族集团的存在,那么炎帝集团的存在距今5000年,时当大汶口文化晚期。
7.汉画上有大禹治水内容(图3)。大禹牵着绳索,绳索系着象征南方火鸟的朱雀——大禹左脚踏着朱雀,这朱雀不妨也象征着女娲,因为女娲的主图腾是凤鸟,朱雀也属于凤鸟。凤鸟的身下是一条象征伏羲的龙,可以肯定地说,凤鸟和龙象征着伏羲女娲民族集团。在朱雀的头上,大禹的面前是象征大水的月亮,月亮里有象征大水的兔子和蟾蜍。我认为汉代人还明白大禹眼前的敌人不仅有传说中的水患,更重要的必须征服伏羲女娲民族集团,因为他们坚持恪守原始共产主义的制度,这制度是他“家天下”的拦路虎。大禹是黄帝的族人,消灭自称伏羲女娲后人商王族的周王族,也是黄帝的族人。在《周易》里,南方方位的《坤》象征着火,此“火”正是女娲在在母权社会的世职,因为女娲出自“黎氏”,而“黎氏”就是公认的“火正”。《山海经·大荒西经》说,大禹的儿子夏后启上天窃天帝帝舜的《九歌》以治理天下,极可能就是袭用炎帝(帝舜也是炎帝后人)的《连山》易书来管理天下。祝融氏被称为太阳氏族,其重要的特征可能是以“日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命名自己的核心神职人员,夏后氏之帝孔甲、帝胤甲、帝履癸,是不是袭用了祝融氏世职人员的“日名”以管理伏羲女娲民族集团的遗民?须知伏羲女娲龙凤图腾,在帝舜时代有“豢龙”制度(豢养象征龙的爬虫,以感召神龙),夏后氏帝孔甲就让帝尧的后人刘累也实施“豢龙”制度,这种制度的套用仿效,正是用“统战”之策,管理伏羲女娲民族集团之遗民的应急。
8.祝融氏是太阳氏族的神职人员族群,在神巫即是民族领袖的时代,太阳氏族就是作为太阳神的“赤帝”,在传说中鲧、大禹“治水”的时代,祝融氏是夏后氏的敌人,他们是石峁遗址原太阳神庙的主人,在夏后氏“家天下”的时代,他们是“维稳”的敌人,在商王朝建立起来的时代,他们是天上的太阳在人间的代表,是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命名的祝融,是人间的“赤帝”。商王族的国徽正是祝融乘二龙的国徽(俗称“饕餮纹”)。总之,“炎帝”是伏羲女娲民族集团一个由姜姓为领袖的时代名,“赤帝”是祝融氏太阳氏族、商王族的核心统治团伙的名字。
 
QQ截图20230729134605.jpg
图1·左  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的金质戴胜鸟。戴胜鸟是桑事繁忙的候鸟。传说少昊氏的女祖先都是纺织能手。中,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的金质翳凫形带勾。在战国时期,带勾是各个国家邦君领主互相炫耀身份的物品。右,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雕少昊纺织女祖神。她头上戴着原始织布机的分经筒。

0729-2.png
图2·北辛文化遗址出土的水鸟鸟鬶(少昊时代的凤鸟鸟鬶)。

0729-3.png
图3·大禹降服水旱神物画像砖
【作者授权首发专稿】


王晓强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王晓强丨炎帝与赤帝浅论》 发布于2023-7-29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