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强丨读《易经》笔记(1-2) - 世说文丛

王晓强丨读《易经》笔记(1-2)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落草为寇、占山为王、绿草垂石井、屯

年小时爱读李贺诗,读到“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惑甚。这“石井”籍了什么典?小处不知悟大处。李贺长于换言造词,长于“迷离”句法,其“垂”字迷离了“石井”。原来“石井”是山中的院落(天井)的换言。李贺要说的是:春风吹绿了山乡的院落,草木葳蕤下垂,和司马相如那样守着卓文君那样的晓文懂声的女友呆在家乡躺平,有多么好!
一个“石井”,把“家山”“山乡”迷离了。老人常说“光听兔子叫,耽误了割豆子”,就是影射的这等顾此失彼乎?
不过李贺是一个读书又多又精的人。变言了“石井”为“家山”,一定不是任性。
由此我想到了“落草为寇”之“落草”。一说过去产子讲究循从古俗,产子易活,分娩多给产妇铺下一把草,像猿人那样籍草诞下赤子,故曰“落草”。实际“落草为寇”是“占山为王”的前奏。你们可记得戏文“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此处过,留下买路财”?“开山”开始建立“山头”的意思,这“山头”来源甚早,至少来自《山海经》成书之前。
一说《山海经》的“山”是《山经》是夏代写的。我反复揣摩,认为其“山经”是记录诸多国家所在的经。“山”就是“国”。如《共工国山》就是共工国家等等。今之家即相当于古之国。“家山”即国山。国必有庙,所以今天到乡下赶大集又称“赶山会”“赶庙会”。如“赶南王山会”恰如“赶南王家集”“赶南王家山会”“赶南王国庙会”等等。
《易经》中的《随·上六》:“王用享于西山”——“西”按伏羲八卦方位,西方“坎”位在西方,曰“彝”“夷”,甲骨文“彝”字象形缚鸡杀而供祭祀,会意杀祭;“夷”即夷杀。《坎》卦讲的是刑罚,古人行刑在西方之地,这里“西山”指商王族作为埋葬先王的大土台子——这大土台子也是商王族祭祀的目的地(有的很大,可能指今天的三星堆所在地。这个地方是商王族祭祀太阳神的地方。按《考工记》说,周代的王都之西方是祭祀之场。祭祀场所必隆重做大土台子状,有若今殷墟王墓上的享台。这种享台就是商代城池的仿效)。“西山”的山就是上述“大土台子”状的城池。这种大土台子是人工堆建,今天山东许多地区仍有遗存,名字仍叫“城上”“城里”,或“堌堆”“阜子”“阜头子”,《易经》里它又叫“陵”“丘”“复”等。从卦辞作“利建侯”的《屯》卦,知道“大土台子”名字又叫“屯”。今天乡村村民聚集居地仍称曰“屯”。
“屯”,《庄子·至乐》:“生于陵屯”《释文》:“(屯)阜也。”“陵屯”就是陵阜。“屯”就是“堌堆”“阜子”“阜头子”——大土台子。清华大学藏“战国六种竹简”之《赤鹄之集汤之屋》载:夏桀身患重病,原因是天帝命“二黄蛇与二白兔居后(夏桀)之寝室之栋”,又“命后土为二陵屯,共居后(夏桀)之床下”从而以“陵屯”解救了夏桀的危难(黄蛇、白兔都是兴水的水精,后土以土做两个土堌堆,取土克水的意思)——这“陵屯”,即大土台子的缩小,其“陵”指土山,“屯”也指土山。
甲骨文有“屯”字,我原先认为它象形雌蝈蝈、蚱蜢类昆虫向土里注卵。上文“落草为寇”“占山为王”的信息开悟了我,我相信甲骨文“屯”字象形草籽发芽之状。商代以前先民,他们堆土成了聚集而居的屯子,最喜欢见到“利建侯”的“屯子”,其特征就是堆土上草籽发芽、风吹木摇的样子了,大土台子旧了,足见人居久久,根深蒂固,更显安全。
《屯》卦是向执策人叮嘱应当给增长的人民赶快建筑宜居城池的卦。
伏羲女娲民族集团推崇多生多育,因为多生多育后的措施可能并不到位,大禹以“平治水土”的名义,建筑了大量的大土台子,保护了人民,保护了人民的私有财产,从而社会进步了,原始公有制解体了。
《屯·初九》:“盘桓,利居贞。利建侯。”在大土台子上人群盘桓,正是有利建立国家的机会。
《屯·六三》:“即鹿无虞唯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鹿”假借“麓”,指山麓——这个“山麓”内涵证明“屯”是“家山”“国山”的“山”,亦即“此山是我开”的“山”。
《屯·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在“屯”上建立了国家,一定要把为抢婚启动的车马返回来呀,抢婚的下场是流血流泪涟如水波呀。
显然“屯”就是家山、国家。


微信图片_20230804124414.png


尿溺(SUI)即尿随兼及随便、随意


“不可随处小便”和“小处不可随便”,让书法家于右任的传说成了新典故。传于右任倡导“不可随处小便”,被人剪裁装裱,成了“小处不可随便”的格言,成为艺术品。
《左传》鲁定公二年(公元前508年)的一天,邾庄公与大夫夷射姑一起饮酒。席间,夷射姑内急,出门方便。谁知门口保安迎上去给他讨口肉吃,讨肉讨的不是时间,夷射姑怒起,非但不给,反而夺过保安的棍子,打了他一顿。灾由报复起。保安知道邾庄公有洁癖,瞅准邾庄公登上门楼观景,保安故意抱瓶子向地上洒水。邾庄为之公生气,保安趁机离间说:“夷射姑曾在这里小便。”邾庄公暴怒,立刻命人把夷射姑抓来问罪。哪知夷射姑跑得快,让抓的人扑了个空。邾庄公更加怒不可遏,气得把自己往床榻上一摔,不料竟直接摔在炉炭上,被烧得皮肉溃烂而死。
为了这点小事,导致了大祸,故而后来有“小处不可随便”的格言。
我想知道掺于“小处不可随便”之近代书法故事的人,知不知道“随”是生殖器的别名?
是的,“随”曾是生殖器的别名。后来的“随便”“随意”等词汇的形成,盖与“随”有关系乎?
《易经·咸·九二》:“咸其股,执其随,往吝。”(感动得让他们代自己跑腿,你又把住他们的鸡鸡不让其行使更能,让他们有所往,很危险。)
《艮·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只治好了整个腿部,没让其鸡鸡泄欲,其心不快。)
清代周悦让先生释:“随”“即人的小便处”(见《倦游痷栞记·经隐》齐鲁书社1996年8月)。不让人用鸡鸡尿尿、泄欲,是不是后来的“随便”“随意”等词汇的源头?后来的“管天管地,管不着我拉屎放屁”的俗谚,似乎正是来源此处。古人“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野合、中意者相合)不禁。”(见《周礼·地官·媒氏》)正是《易经·咸·九二》、《艮·六二》对“随”之欲求之古圣贤的态度。
我甚至怀疑《易经·随·六三》:“随,有求,得,利居贞。”其“随”也是借指男人的私处,借代性欲:奴隶的繁殖需要让其得到,有利首都(在商代,“居”特制首都)的坚固。这因为“随,有求,得,”所以不会“系丈夫,失小子”。

QQ截图20230804081751.jpg

【作者授权首发专稿】


王晓强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王晓强丨读《易经》笔记(1-2)》 发布于2023-8-4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