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鱼丨杜宗甫与他的山水画 - 世说文丛

北冥有鱼丨杜宗甫与他的山水画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杜宗甫.png

国画当中,我最喜爱山水画。经常面对一张佳构,在不知不觉中杀死大把的时间。不是我有什么特别的鉴赏力,只是看着那些纸上烟云,心情便会放松,生发出一些难以名状的愉悦。透过那些干湿浓淡的笔墨,会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有时,你是画中那崎岖山路上的行者,有时,你是一股松涛流雾的证人,更多时候,你会以为自己是一首唐诗宋词的作者。艺术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使人暂时忘记现实中的烦恼。

山水画有南北宗之分,北派的创始人是人称云麾大将军的唐代画家李思训,斧劈皴法、色彩浓艳,非常契合北方多石少雨、峭壁高耸的山峰。南派以著名诗人王维和宋代画家米芾为代表,披麻皴、米点皴,墨色多颜色少,表现烟雨朦胧、草木繁茂的江南丘陵可谓恰如其分。只不过,经过上千年的发展,这种南北分宗的界限已经不太明晰,南人写北山,北人写南水,一人南北兼擅的现象比比皆是。

山水画有工笔和写意之分。历代画家十分注重笔墨,追求笔墨情趣,在表现自然景物时,由于画家对客观物象的认知、感受不同,笔墨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工笔的洁净秀丽,泼墨写意的纵横恣肆,形成山水画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

山水画有品位高下之分,受老庄思想的影响,中国山水画赋予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意义与文化内涵。不是把现实物象放在首位,而是把“澄怀观道”作为追求的最高境界。艺术家通过对石、树、云、水的重构,传达出一种个人意念与自然景色相吻合的精神幻象,这种意境营造得如何,是甄别山水画品位高下的根本。
作为一个新旧交替时代的画家,尽管无甚师承,但杜宗甫先生山水画的从内容到形式基本是以传统为主,他是依靠自己的天赋和努力而跻身画坛的特例,在宗法门第观念特别严重的中国社会,在一个对保守的制度百依百顺,却偏偏对绘画要大改特改的时代里,他的落寞是可想而知的。

杜老的山水画从总体来讲是南北兼宗,单从笔法上来讲比较接近北派特点,多用斧劈皴,设色比较明丽,但没有传统北派青碧山水那么刚硬。而在意境的营造上却有着南派婉约细腻的特点。他的画不像吴湖帆那样淡墨轻彩、秀丽清隽,也不似刘海粟李可染那样笔墨酣畅,气势夺人,他的画在雅逸当中见豪放,在豪放之中见精微,那种小写意的收放自如,那种远山近树的构图和设色层次,那种天地人浑然一体、向往自然的意境,都足以让其在近代山水画中占有一席之地。

自清代以来,山水画南北宗的特点已经逐渐融合,特别是清末民国之后,传统山水画逐渐式微,而新的流派、新的表现手法不断涌现,这些新的流派和表现手法丰富了山水画的种类,扩大了山水画的影响,应该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可是,我们也看到,伴随着新画法的崛起,对传统山水画法的鞑伐一直没停,在以创新的名义下进行的改革中,有许多优秀的传统画家和优秀画作被压制和湮灭了。不是说传统的东西不能改,只是想说,并不能因为拥有一种新的形式,就对别的形式大加讨伐,过去的形式雷同不好,但新的画法不是同样在很短的时间内也有千人一面的感觉了吗?最让人感到痛心的是,在大多数新的画法中,那种雅致、那种含蓄、那种闲云野鹤的逸气不见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真心希望能看到越来越好的山水画,也希望杜老的艺术成就,不会因为他的逝去而烟消云散。


北冥有鱼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北冥有鱼丨杜宗甫与他的山水画》 发布于2020-4-3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