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鱼丨“三绝一身”杜宗甫 - 世说文丛

北冥有鱼丨“三绝一身”杜宗甫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转眼间,杜老逝世已近三十年了,他的诗书画印、他的音容笑貌,已经在人们的印象中渐去渐远,一些正式出版的书画家辞典里查不到他的名字,因为他不是书协或美协会员。在画廊和文化市场,他的作品很少且不为藏家所识,因为没有人为他“包装”。不要说普通青岛市民,就是书画界的年轻人,也有不少人不知道杜宗甫的名字,纪念他的文章更是很少见到。曾经驰誉艺坛,身怀书法、国画、篆刻三项绝技的一代才子不仅生前曲折坎坷,而且逝后如此寥落,不禁让人喟叹。
杜宗甫(1901-1980))又名杜嘉,宗佛,字无咎。山东掖县(今莱州市)人,先生祖父为前清科举出身,曾任直隶唐县知事,父亲经营草编业,家庭曾为莱州望族。
1910年先生进入私塾读书,1917年转入掖县乙种商校,商校毕业后,又进入私塾专门学习文学和篆刻。1922年,父亲经商失败,家道中落。先生于1925年经人介绍到济南山东省财政厅任秘书,1928年因北伐战起,先生回到家乡。
1929年春,先生第一次来到青岛,从此开始了以书画篆刻维生的生涯。因十分热爱艺术的市政府科员吴顺持的宣扬推介,所得润资足以养家糊口。
为了继续提高自己,先生于1931年春去上海,投靠有点亲戚关系的商号和聚栈,该商号位于上海三马路新闻报馆隔壁,经该号经理葛稚梁介绍,先生和新闻报馆的主笔王西神认识,此时王西神还兼任上海正风文学院的院长,王对先生的绘画篆刻艺术大为赞许,并在新闻报的快活林栏目中大力推介,这也是先生在上海苏杭一带较有影响的原因。之后先生如愿进入正风文学院学习,学习期间还兼任教导处文牍,以资助学。
1933年先生自正风文学院毕业,受姚华荪聘,任上海中国石公司文牍,姚曾担任北洋时期青岛港务局局长,对先生的才艺早就知道,因此甚为器重,然而,后来因为与该公司的副经理意见不和,先生在姚不在上海的时间辞去了职务,于1936年春到河南开封黄河水利会任视察。
1938年,日寇侵占开封前,黄河水利会人员都被遣散,先生辗转香港、上海后回到青岛。为生活所迫,托人找到老乡赵琪谋职,赵琪时任青岛维持会会长,对书画古玩非常爱好,又有老乡这层关系,因此,先生被任命为总务局人事科铨叙股股长,除了日常公干之外,先生还要精制许多作品,供赵琪赏玩或打点。四年之后,赵琪被姚作宾挤走,先生又离开青岛,到济南山东省物资物价处任秘书一职,但不到四个月就辞职回到青岛,临时任私立美术学校国画教员。时间不长因经费不足,学校停办,先生从此赋闲,以艺术所得维生,直至日寇投降。
抗战胜利后,先生先后任职于敌伪产业处理局清算处、青岛啤酒公司和宋雨亭成立的渔业公司,但均干几个月就离开。
先生于1951年申请刻字执照,开始刻字营生,其间先后加入民盟、民革组织,是青岛市政协第一至五届委员会委员和政协山东省第二、三届委员会委员,1956年成为市政协驻会委员,1957年出席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会议。1961年,先生作为民主党派代表到北京开会,还受到毛泽东的接见,1962年任青岛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1964年出席山东省手工业技术人员代表会。同年山东省手工业管理局授予“老艺人”称号。1980年被聘为青岛画院理事。先生以金石书画成绩蜚声社会,与黄公渚、赫保真被誉为岛上画界三老。
先生精雕刻,善绘画,工书法。其艺术才能多靠天赋和自学而成,经过多年揣摩修持,三种艺术形式均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其绘画风格以传统为主,笔法多为小写意,山水能融南北两派之长,奇峰绝壁,清溪飞瀑,怪石苍松,意境幽远。山水画在其创作中所占比例较其他为多。所作人物宗陈老莲,意到神完,栩栩如生。所作花卉超逸脱俗,细致古雅。所作翎毛笔墨淋漓,敷色温润精妙,不仅传其形似,且能直传其神,风韵洒洒,各尽其态。
先生书法以米为主,兼以黄庭坚、颜真卿,书体真草隶篆俱工,以行书正书为多,结字浑厚刚劲,又不失灵动飘逸,特别是其不经意间的书法小品、绘画长题,更见其功力与性情。
画家擅长书法,似乎不足为怪,但先生最叫绝的,应该是其篆刻与象牙雕刻,尤以象牙雕刻驰誉艺坛。铁笔之下,方寸之间,山水、人物、花卉信手拈来,神足意完,书法微雕更是融汇众家之长,鬼斧神工,叹为绝技。
1941年先生与画家赵今慧联名举办书画展览,轰动岛城。当时《大青岛报》出专刊宣传,介绍了他所刻牙雕《美国大总统罗斯福像》《清高宗刺虎图》《灵山大会图》等。前两种在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均获最优等奖状,《灵山大会图》系在四寸长、三寸宽的牙板上刻佛像百尊,配以虎狮风景,惟妙惟肖。1952年,他在四寸长、二寸宽象牙板上,刻了毛主席在延安著作半身像,背面节刻了《实践论》《新民主主义论》共2万多字,献给了毛泽东。毛泽东还亲寄300元作为酬金。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在同样大小牙板上精雕斯大林像和马林科夫、毛泽东所致悼词全文,赠予苏联政府。
1954年,先生游览崂山后绘《崂山长卷》,卷长6丈,自荷花村至下清宫共绘名胜古迹16处,引人入胜。他的书法作品曾参加全国书法展览,三次被选送日本展览,声名远播东瀛。
原青岛市副市长,著名章草书家张公制曾经撰书对联赠与先生,对联的文字为“落笔胸有成竹,奏刀目无全牛”,评价可谓恰如其分。
实际上,先生不仅是“三绝”,他的古体诗词也非常不错,但多随手题画或赠友而散去,今天已很难收集。他在1962年为市政协画的一幅山水画上曾题诗“东风竟自扰垂杨,占得危栏一角凉,新愁旧事两无着,且看水鸟入微茫”。诗境幽美、诗情画意交相辉映,堪称绝唱。该诗在“文革”中曾经作为其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罪状被反复批判,理由是东风只能压倒西风,在此东风竟被说成“扰”垂杨,“新愁旧事”被说成是怀念旧社会,真是有口难辩。
先生和丰子恺、吴湖帆、王个簃、李苦禅等艺坛名家均有交往,晚年与薛佛影、蒋维崧等时通音讯。微雕大师薛佛影曾因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上海时,赠送《豫园》象牙雕刻而为世界称誉,他和先生是正风文学院的同事,有着深厚的友谊,“文革”结束后,二人通信非常多,薛先生还经常寄来中药偏方和篆刻印蜕与先生交流。山东大学的蒋维崧教授,也是书法和篆刻的大家,先生常用印即是蒋先生所刻,先生去世前住在小白干路130号(今为重庆南路),自号望月楼,蒋先生曾用篆书和行书两种字体题写以供先生选择。先生在青岛交往的友人,上自市领导下至平头百姓,多为艺事交流,均能以礼相待,他和山东大学教授、画家黄公渚交往甚笃,多有书画、诗歌唱和,惜今不得见矣。先生在青的学生也不少,书家王梦凡便是其中之一。先生共有子女九人,但多在外地工作。
1980年8月30日,先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家中病逝,一代大家自兹陨落。

2009年1月17日
原载作者原创《边缘纪事》




北冥有鱼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北冥有鱼丨“三绝一身”杜宗甫》 发布于2023-9-18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