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鱼丨佞苏居士范之杰 - 世说文丛

北冥有鱼丨佞苏居士范之杰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造星运动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大特色。各大媒体挖空心思,不遗余力;各色人等摇旗呐喊,如痴如醉。最火的节目是选秀,俊男靓女在推手的包装下粉墨登场,一夜成名就是他们的中国梦;最炙手的明星叫“三栖”,说学逗唱打情骂俏,人如海,钱如潮,极尽人生之尊荣。

这是群星璀璨的时代,也是流星雨的时代。在被媒体大众过度消费后,这些明星大多转瞬即逝,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再泛起一丝涟漪。

有没有经久不衰的明星?答案应该是肯定的。那些曾给人们带来希望和慰藉的艺术大师就像天上的恒星一样,永远在后人的前方闪耀。假若要评选一个古往今来最受拥戴的明星的话,我想,应该非苏轼莫属。

苏轼的时代,没有春晚没有星光大道也没有卡拉OK,那时的中国好声音就是吟诵诗文,而苏轼的诗文受欢迎的程度要远远超过现在的流行歌曲。宋人朱弁《风月堂诗话》记载:“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是时朝廷虽尝禁止……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苏轼在徐州的时候,一次夜宿燕子楼,有感而发,作下《永遇乐•明月如霜》一词。几天后他请朋友赏析,却意外得知这首词已经传遍了徐州全城。经查才知道是一位老兵夜晚巡逻至燕子楼听到苏轼的吟唱,默默记诵并传播开来。可见当时社会对苏轼诗词的喜爱程度。

苏轼的书法也是人们追逐的对象。

林语堂所著《苏东坡传》记述,有一个极有眼光的苏粉非常热衷搜求苏轼的墨迹,他和苏轼的秘书暗中达成协议,只要能帮他得到哪怕是只字片语的苏字,他就以十斤羊肉相赠。日久天长,苏轼也已耳闻此事。一天,秘书请苏轼回复友人的口信,苏轼说:“我不是已经告诉你了吗?”秘书说:“那人一定要一个书面的答复。”苏轼笑着说:“告诉你那位朋友,今天禁屠。”

作为一个收藏爱好者,我真佩服这位仁兄的眼光和毅力,或许流传至今的那些苏氏墨迹,就有经他之手保存下来的。

苏轼性情豪放,常于宴饮时书画赠人。在黄州近五年,给当地的官员、百姓写了不少字,就连那些陪酒的侍女也大都得到了苏轼的手泽,有一位能歌善舞,知书达理的李琪姑娘却因胆小腼腆,始终没有得到苏轼的墨宝。苏轼要调离黄州时,太守设宴践行。李琪知道这个机会不容错过,等苏轼酒至半酣,便鼓足勇气跪拜在地,求赐墨宝。苏轼欣然同意,令李琪研墨,然后取笔在李琪的汗巾上写道:“东坡七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写完这两句,即掷笔袖手与宾客谈笑,没了下文。在场宾客非常奇怪,又不便过问。过了好久,李琪急了,再次跪拜,苏轼大笑着又写下了“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在座宾客皆击节赞叹。

还有一个美丽而凄婉的故事。惠州有一个温姓官员的女儿,聪颖美丽,心气甚高,不肯嫁人。听说苏轼到了惠州,非常高兴,每天晚上都悄悄来到苏轼窗外,听先生吟诵诗词,被发觉后就匆匆跑开。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苏轼曾想将一位才貌双全的王郎介绍与她。谁知突然再遭打压,贬至海南。等他再回惠州时,多情的温小姐已经抑郁离世,被埋葬在一处沙丘旁。苏轼感慨万千,为她做《卜算子》一首:“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位温小姐也是一位痴情的种子。

类似这样被追星的场景对苏轼来说太多了,和现在的明星有所不同,一是时下所谓的三栖明星,实际都是表演类,属于同一特长,而苏轼一身兼及“豪放词宗”(诗词)“唐宋八大家”(文章)“宋四家”(书法)等多个领域,而且风趣幽默,个性旷达,服饰、食谱同样受到追捧,成为引领时代风尚的人物。二是拥趸的构成不同,当今追星族以阅世不深的青少年居多,明星受尊崇的质量要大打折扣。而苏轼上至皇亲国戚、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青楼歌妓,各个阶层都有他的大批粉丝。就连他的政敌王安石都感叹:“不知再过几百年,才能有这样的人物!”

苏轼身上有的不是那种近乎怪物的异常之能,而是知情意各个方面均衡发展后生出的精彩,他的言谈举止诗书歌赋都是天人合一、阔达自在的抒发与流露,具有超强的人格魅力,没有矫揉造作,没有道学家的腐气。和那些靠包装和噱头来赚取人气的所谓明星是有本质区别的。

苏东坡的粉丝不仅局限于大宋疆域。苏辙出使辽国,常常有人向他打听苏东坡的情况,苏辙在写给苏轼的信中有“谁将家谱到燕都,识底人人问大苏”的句子,高丽国有人为表达对苏轼兄弟的景仰之情,取名为金富轼、金富辙。

宋代之后,苏轼的追随者依然众多,苏堤、学士街、苏祠等纪念场所游人如织,东坡肉、东坡酒、东坡巾、东坡墨依然很受欢迎。据网上有人统计,苏轼创造的成语就有148个,更有许多学者士子,用字号斋名表达对苏轼的热爱。

近代大收藏家翁方钢将自己的斋号命名为苏斋,后来收藏到苏轼真迹《嵩阳帖》和宋本《苏诗施顾注》,又将“苏斋”改为“宝苏斋”。

著名的历史地理学者、金石版本学家、书法家杨守敬,出使日本归国后,曾任黄冈教谕,因住在赤壁附近。名其居曰“邻苏园”号“邻苏老人”。

至于叫学苏的、师轼、梦坡的,那就很多了。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我今天想要介绍的范之杰,和一般粟(苏)米的不同在于,他竟然自号“佞苏居士”。

这个“佞”字,作动词时是谄媚讨好的意思,是个贬义词,但主人宁愿冒着贬低作践自己的风险使用此字,表达的是对心中偶像无以言表的崇拜,和“青藤门下走狗”一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是苏东坡的骨灰级粉丝。

我们应该好好认识一下这个范之杰。

范之杰(1872-1957),别名范询炎,字俊丞,一字瘖公,号历山农。侫苏居士、悔道人。为北宋范仲淹三十世孙,原是浙江绍兴人。年幼时即举家迁济南,投靠在济南经商的父亲,并在济南考取举人。1903年以殿试第二甲11名的成绩考中进士,在有清一代担任过翰林院编修,御史,山东高等学校(山东大学)校长。辛亥后任山东提法使、山东都督府秘书、江西高等检察厅厅长、湖北高等审判厅厅长、湖北烟税局局长、江汉关监督、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等职。1956年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擅长诗文、书法。为民国以来“苏体”大家。著有《苏东坡生平》《易经注解》《云馨词》《范氏书法》等。

和他所崇拜的对象一样,范之杰也有非常丰富的从政经历,也是一位刚正清廉的官员。在任翰林院编修时,他就上书朝廷,陈述外国人在胶澳、威海等租界外购置地亩,典赁房屋,开山采矿等侵害主权行为,提请朝廷注意“威海、胶澳两处租界之外,险要甚多,尤应……随时严密侦察,俾外人不能私行测绘,庶于沿海防务有益”。为落实此情况,时任山东巡抚袁树勋还于1908年10月赴青岛暗访并上本奏报。在清朝外交上,对涉外事务能有如此见识,实属难得。

在御史任上,范之杰又上疏弹劾盛宣怀铁路建设中饱私囊的问题,造成盛宣怀被“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辛亥事起,1911年11月7日省城同盟会员与绅商学各界人士集会,宣布取消省咨议局,成立山东全省各界联合会,作为全省立法和监督行政的最高机关,夏溥斋为会长,于普源、范之杰为副会长。

除了从政,范之杰还有经商的才干,1913年,范之杰接管其父产业。为更好地利用济南泉冽水美这一优势,他尝试使家乡的米酒技术在北方发扬光大,这位翰林公在南门外东燕窝买下任泉周围的一块地,垒墙筑屋,置锅煮酒,开起一家绍酒作坊,取名“胜绍公司”,意即是胜过绍酒之意。范之杰专门从绍兴请来制酒高手,所用稻米、麦曲、酒药等原料俱从绍兴运来,在绍酒工艺基础上,还根据北方的特点加以改进和创新。酿出的酒价廉味美,在山东省第一次工农产品展览会上荣获金奖。经过宣传和推广,使习惯喝白酒的老济南也喜欢上了绍酒。绍酒在山东饮誉30年。后因抗战难以为继,被迫停业。积极入世的态度使他在政界商界学界多个岗位崭露身手,而最能表现“佞苏”的一面莫过于他为抢救《景苏园》石刻作出的贡献。

苏东坡一生著述甚富,但其书画作品大多在徽宗初年的党禁中为蔡京所毁。清光绪十六年(1890),成都人杨寿昌出任黄州府黄冈知县。鉴于苏公墨迹和宋刻苏帖已不多见,其它摹刻真赝参半的情况,萌发重刻苏东坡书帖之愿。杨寿昌的想法得到了时任黄冈县教谕杨守敬的鼎力相助。精选母本,聘用高手,历时三个春秋,完成了全套石刻126块,起名为《景苏园帖》,为近世集苏书之冠。

就在将碑石移至“景苏园”安装之时,杨寿昌突遭解职。由于刻碑负债太多,迫于无奈,只好将碑石典给汉口“张信记”当铺,约定日期赎回。谁知,杨寿昌回乡后一病不起,不久离开人世,其后裔至限定日子也无钱赎取。为此,张、杨两家诉讼不休,前后长达30年。

民国十四年,张信记见杨家已无力赎取,就将碑石以高价转售海外商人。交货当日,恰被时任湖北审判厅长的范之杰碰见,立即找到张信记予以制止,要求购买。对方张口索要万两黄金,范之杰却无力支付。正当他束手无策之际,听说湖北省长萧耀南正在黄州建楼做善事,当即赶到萧公馆,面呈《景苏园帖》拓本并将此拓原石即将流失海外之事禀报。萧耀南听后大惊,委托范之杰不惜一切代价将此国宝购回。范之杰受命,几经周折,终以数倍价格将全套石刻从外商手中买回。又与新任黄冈知事将石碑运到黄州,精心设计,建成景苏园。

“佞苏居士”行事向苏轼看齐,书法也是学苏当中的佼佼者。

苏轼的书法之美在于“妙在藏锋”“淳古道劲”“体度庄安,气象雍裕”“藏巧于拙”,是“气势欹倾而神气横溢”的大家风度。他追求的放意自适创作状态;作品中所体现出的自然萧散的意韵,给后人带来了无限的审美快感,而他的书论尚意之说则为书法开辟了由法度到自由的无限空间。

范之杰对苏体书法的理解和用功之深是显而易见的。所见过的范氏书法不多,但仅就本人所收藏的这个条幅来说,它符合苏轼书法丰满肥润、结字扁平、笔画舒展、跌宕生姿、妩媚天真的基本特点,已经进入文理自然、从心所欲的境界,说范之杰是苏体大家诚不为过。可惜其书法存世不多,对后世的影响相对较小。

范之杰的“佞苏”是全方位的。字写的是苏体,书写的内容也是苏轼的。

“身如芭蕉,心如莲花,百节疏通,万窍玲珑。来时一,去时八万四千。此义出《楞严》,世未有知之者。”(图58)

这是苏轼书赠广西都峤山邵道士的一段话。是苏轼潜心研读楞严经后概括出的微言大义。

苏轼以优美的笔触写出了勘破尘世藩篱、抛却六根烦恼,获得心灵自由,通达、自如、万般皆由心出的妙悟状态。而范之杰的字则更能将人带入修证圆融的意境。

呵呵!得此真意者无多,吾辈能当一回追星族就感到满足了。 

2013年9月3日

苏轼.png 范之杰书法作品

原载作者原创作品集《边缘纪事》

《青岛财经日报》”人物“周刊
2023.11.1 A8版转发  见报时,标题和正文均有改动
组稿编辑:周晓方

北冥有鱼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北冥有鱼丨佞苏居士范之杰》 发布于2023-10-17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