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强丨“逐鹿中原”的“鹿”是“太阳鹿”说(中国图像学苗圃) - 世说文丛

王晓强丨“逐鹿中原”的“鹿”是“太阳鹿”说(中国图像学苗圃)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引子:传说颛顼氏作历法,乃始于“焉逢摄提格之岁”。到了夏代,这个颛顼历法还在使用。“摄提格之岁”应该是物候历法。少昊氏发明了分、至、启、闭之节气的判断,颛顼氏是少昊氏之后,当然物候历法是少昊氏分、至、启、闭八个节气发明的扩延。但颛顼氏转而委派“天皇”伏羲氏专职“司天”,于是有说“天皇”伏羲氏使用了“焉逢摄提格之岁”历法。“摄提”就是干支当中的“寅”,“格”就是纪年的意思。换句话说十二纪年的“寅”年,就是“摄提格之岁”。屈原《离骚》开篇就说“(我于)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见屈原是“重黎氏”的后代,因为“天皇”伏羲正是“重黎氏”之伏羲的“重氏”(女娲是“黎氏”),屈原这是在宣扬自己是伏羲女娲之后,可惜至今仍然少有人知道。楚民族来自祝融氏,亦即来自重黎氏——颛顼氏曾经委任重氏司天,黎氏司地,所以说伏羲女娲氏使用了“焉逢摄提格之岁”历法合情合理。伏羲女娲兄妹兼夫妻,时代到来大汶口文化,他们彼此不分。
还有人说摄提格是司管四季的大角星官,大角星宿在二十八星宿的亢宿两旁,像苍龙的两角。十二地支寅在第三位(子、丑、寅、卯……)。阳春三月的麋鹿逐渐褪去上年的鹿角的花盘,开始生出新角;按这种说法就是亢宿(龙脖子)生出的角是鹿的角。这里我必须不厌其烦地说:有商一代所有的龙及和龙有直接关系的神物,几乎都生长了蘑菇状的角,这种角就是鹿茸初生续接花盘的角。上述“摄提格”说法虽然稍显混乱,但也都不矛盾,因为其核心人物都是伏羲氏。商王族是伏羲氏的后人,他们铸造的龙形象中也直接有生鹿角的(如安阳殷墟西北冈出土者)〔1〕,但更多的是蘑菇状的鹿角——总之,龙的角基本上是鹿角。史前中国以春、秋两季为一年(后来才以春夏秋冬四季算一年)。中国鹿的角之生出、脱落正应春、秋季候,正是农业社会生产的标识,于是中国龙图腾在创作时自然而然异质同构了鹿的角。商代的龙角就是鹿角的两种形态:抵开鹿花盘的蘑菇形鹿茸状、鹿全角状。
我说“‘逐鹿中原’的‘鹿’是‘太阳鹿’”,眼前实在找不着像样的文字文献,但有大量的图像文献可以还原出“太阳鹿”的形象,所以我希望大家有宽容一家之言的“五四”学者耐心,读读拙文,以获新鲜的额外知识。

中国的太阳树的枝干颇像鹿角,或者可以说鹿角颇像太阳树的枝干,树干逢春发芽,逢秋落叶,颇似鹿角春生秋脱,所以颇有想象力的伏羲女娲(重黎氏)民族集团在创造了龙图腾的时候,异质同构了鹿,这就是“太阳鹿”诞生的开篇。于是居在太阳树上的太阳就居在鹿角的上面了。鹿必然是这个民族集团的图腾。
东汉,人们在确定十二生肖的时候舍弃了鹿属,正是因为大龙已经异质同构了鹿——鹿的角。似乎鹿给人的初始印象就贴近太阳,不太好让个个芸芸众生属鹿。天才的闻一多先生作诗说“鸦背驮着夕阳(《口供》)”,可惜他不知道“鹿角栖息太阳”。伟大的司马迁也省略了“鹿角栖息太阳”的概念内涵,所以就有了“逐鹿中原”字面意思是逐鹿吃鹿肉的暗示。作为小屁民的我,得谢谢中国田野考古的学者们,没有他们的辛勤努力,我敢偷着这么说吗?
我们现代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件出土于山东邹县的汉代画像石,那上面画着一头双身龙的龙头上,是两个不同时空里的后羿分别在射太阳、射月亮。那一头双身龙生着人首龙躯,躯是汉代常见的虎形龙,作为一头双身龙的龙头上,生着太阳月亮同体树。同体树当然是异质同构了鹿角,否则射日射月何从安排?
后羿是伏羲女娲民族集团的射天之官。所谓射天,就是司理阴阳,月食的时候射太阳,日食的时候射月亮,月阴日阳,从而阴阳平衡,天下稳定。那个时代还没有唯物主义,射天工作让后羿一众人干得十分认真,竟至于有了“后羿射日”“射月”的神话;神话创造的目的,好叫没有文字社会的吃瓜群众口口相传。我们写美术史的哥们大概忽略了“两个不同时空里的后羿”同时出现于古代图像叙述之图像修辞法则,如此杰作竟令人看不懂。但太阳树模拟一头双身龙的龙角一目了然。作为一头双身龙形象的伏羲女娲,其龙角模拟了鹿角,这也一目了然(图1)。伏羲女娲民族集团有个鹿图腾,你爱信不信。
现代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陕西神木市1957年出土的这件战国黄金雕塑的鹰喙鹿躯神物。神物是太阳鹿,亦可谓树形的太阳鹿。鹿角上有九个借代太阳鸟的鹰首,尾巴上另也有一个借代太阳鸟的鹰首,因为太阳鸟在商代时,已经委托猫头鹰担任;作为本鸟猫头鹰的太阳鸟,类属鸷鸟。太阳鹿上的十个太阳正是十个太阳一个接一个的班,轮流巡天值日设想的反映。太阳鹿作鸟喙状,正是安阳殷墟西北冈出土的太阳“鹿鼎”图形铭文的继承〔1〕,因为古代的造型艺术家理解太阳鹿应该是和鸟一样会飞行,更因为作为兄妹兼夫妻的伏羲女娲,一块继承了少昊氏的鸟崇拜,鸟是鸷鸟属的猫头鹰(图2)。
曾侯乙墓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鹿鹤异质同构的太阳承载体之青铜铸造神物——曾侯乙是楚国的贵族,是“重黎氏”亦即伏羲女娲的子孙,这神物的角就是鹿角,这仙鹤就是他们的凤鸟之本鸟。既然楚贵族和商贵族同出于重黎氏,为什么商贵族的凤鸟、玄鸟是猫头鹰为本鸟,而楚贵族的凤鸟本鸟是仙鹤呢?答案如此简单:周族推翻了商王族,商族图腾崇拜的玄鸟、凤鸟、猫头鹰成了推翻朝代的共犯。在周王族的淫威下,楚贵族吓得改变了凤鸟的形状,凤鸟成了仙鹤为本鸟的样子!这种凤鸟可称“龙鸟”,其造型原则也是“龙中有凤、凤中有龙”。由此可以这般理解:伏羲女娲化身了太阳树、龙鸟、太阳鸟、太阳鹿、太阳月亮等等。因为这种深沉的内涵,所以我们打眼一看曾侯乙的龙鸟就会知道,它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它与神木博物馆藏品鸟喙太阳鹿是同内涵的神物〔2〕。从安阳西北冈鹿鼎鸟喙鹿铭文、神木黄金太阳鹿、曾侯乙墓青铜龙鸟等神物身上,可以断定,伏羲女娲民族集团就是太阳树、太阳鹿有关的神物首创者。可疑的是,神木博物馆馆前的那座甚是精美的太阳鹿钛金雕像,竟然三个神鹿聚首一起,不知艺术家是怎么想的。在我看来,未免画蛇添足。“神木”的名字,大概就是指太阳树、太阳鹿吧。
我们现代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山东滕县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春秋时期真鹿角拟太阳树和青铜铸太阳鸟的装置雕塑艺术品。其特征是:
A.真鹿角拟太阳树,基于想象来自现实。如果伏羲女娲龙图腾的龙角的确出自鹿角,可证明伏羲女娲民族集团有鹿崇拜,龙图腾综合了鹿图腾的特征。我们称这种综合之艺术手法为“异质同构”,即把不同质量的物品按某种理念构合在一起的造型手法。太阳树、太阳鹿、龙、玄鸟等都是按太阳是太阳氏族所有的信仰理念构成的。
B.伏羲女娲出自少昊氏鸟图腾的母系社会,女娲氏在少昊时代图腾是玄鸟,玄鸟司春分、秋分的时间,也是麋鹿生角、褪角的过程期,所以太阳树和太阳鹿构成理念上一定会拉近。所以太阳鹿是活动的太阳树,太阳树是静态的太阳鹿。C.伏羲女娲夫妻兼兄妹,图腾共享,因此,在龙图腾上,伏羲女娲往往显示为一头双身龙,或两头一身龙,或共首异身神物神貌,它们只要生角,一般必是鹿角、鹿初角(鹿茸之先、类蘑菇状角〔3〕);这类角均曾见于商代有关龙类图像中。麋鹿显然是伏羲女娲的图腾之一。
D.本图鹿角拟太阳树上的太阳鸟只有五只,那是西周、东周的政治工作痕迹:商代作为国策的伏羲易经已经篡改成为《周易》,《周易·乾》卦已经增加了“时乘六龙以御天”的文字,也就是说,《乾》卦里的六爻已经等同六条龙了〔4〕。所以滕县博物馆藏的鹿角太阳树上之太阳鸟、龙鸟就成了“六龙”,这“六龙”除去巡天的那只,只余下五只龙(即龙鸟,图3)。龙鸟就是凤鸟,是玄鸟的别名,它异质同构了龙蛇的特征,完全合乎“龙中有凤、凤中有龙”的龙凤造型原则。
E.太阳鸟是伏羲女娲生的,伏羲女娲就是太阳鸟的老家,所以太阳树、太阳鹿就是伏羲女娲。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八棵青铜太阳树,还出土了一件雕刻了太阳树的玉琮——玉琮中通的圆孔象征天,外围是象征大地的四方体,它是沟通天地的凭证,上面雕刻的太阳树,意味着是连接天地的凭证;使用这些凭证,是重黎氏领导们的权益。更证明伏羲女娲民族集团的首脑是太阳氏族。
F.伏羲女娲倡导男女婚姻,倡导的男女婚姻以鹿皮为婚仪;这鹿皮是两块,文献上称为“丽皮”,有了“丽皮”婚姻就会得到伏羲女娲的保祐。显然“丽皮”来源之麋鹿,就是伏羲女娲民族集团所以存在的图腾。
现代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几件出土于凤翔县之战国秦国王宫遗留下来的瓦当。秦国是商王族的同族,因为他们参加周武王弟弟管叔、蔡叔伙同前商王族遗孽武庚的叛乱,被周武王的另一个弟弟周公旦帅兵围剿,举族遣送到当时的边疆,给周王族牧养牲口。秦民族从此不敢公开说自己是“重黎氏(祝融氏)”的后人,称是少昊氏的后人。后来秦襄公投机翊辅周平王夺王位而东迁洛阳,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得到西周大量的土地,终于一统天下。然而最后落到了“指鹿为马”的下场。在秦王族还不可一世时,他们修建的王宫瓦当的图形暴露了他们是天下中心、中央在此的意识:那宫墙的瓦当,上面都是满满的太阳月亮图案——不过太阳大多以鹿或太阳狗、太阳鸟为借代,月亮则大多以兔子或蛤蟆为借代(图4)。太阳狗、太阳鸟,月亮兔、月亮蛤蟆是伏羲女娲的图腾,太阳鹿自然也是伏羲女娲的图腾。
秦朝的指鹿为马最终挑起天下动荡,起义的人民到处都是,这也就有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说法〔5〕。后来的学人就胡乱解释:鹿跑了,无主了,人人都可以捕捉,捉到的可以吃鹿肉了!现在看来“秦失其鹿”的“鹿”,简单地说可以借代天下,复杂地说“鹿”借代太阳巡天的资格,太阳升起光辉照耀天空的职能。后来常常听得到那句“逐鹿中原”,实际是争夺照耀中国天空作为太阳那般担当!
原来中华民族第一崇拜,是远远在龙崇拜之上的太阳!
我的内妹到芬兰探望留学的女儿,买回了国宝级品牌 Iittala的经典餐具之挂盘。“官方介绍”说,它是芬兰设计师Heikki Orvola(产品设计)Klaus Haapaniemi(图案设计)的Satumetsä 系列中的一件作品。令我吃惊的是,挂盘内容竟然好似一只太阳鹿,类似陕西神木市1957年出土的战国黄金塑造之鹰喙鹿躯神物——太阳鹿。
挂盘上芬兰太阳鹿之角上,有十个发光体颇似苍耳子;它是太阳的象征吗?中国古人认为太阳树或太阳鹿鹿角上面栖息着十只太阳鸟,它们每天一只轮流值日巡天,给人间带来启动生命的光明。我不知今神木是不是战国时代匈奴族认为太阳树之所在,只知道匈奴族是夏后氏失败聚集在中国北方的一群需要汉民族维稳的游民。这群游民是不是把中国的太阳树或太阳鹿带到了蒙古,再由蒙古带到了芬兰,从而让现代芬兰的艺术家Kaj Franck在基因里有了时空穿越性的灵感,创造出鹿角里栖息着有十束发光物体的神鹿(图5)。世界真奇妙。就此也作为我这篇小文的结束。顺便也模仿闻一多先生诗曰:
但愿鹿角悬挂着太阳,在宇宙当中徜徉不停,
从此再也不会有黑夜,孩子敢笑,老人敢拒战争狂人耍横!

图片 1.png
图1·汉代画像石里的后羿射太阳、射月亮

图片 2.png
图2·神木博物馆藏战国时代的黄金太阳鹿

图片 3.png

图片 4.png 图3·滕县博物馆藏战国时代鹿角太阳树和青铜太阳鸟(上为线图)

图片 5.png
图片 6.png
图4·战国秦国王宫殿建筑上的(上)太阳鹿和月亮兔;(下)战国秦国王宫建筑上的太阳鹿、太阳狗、太阳鸟、月亮蛙、月亮兔

图片 7.png
图5·芬兰现代艺术家Kaj Franck设计的太阳鹿

注:
图片 8.png
〔1〕图为安阳西北冈出土的鹿角龙头及青铜方鼎里的鸟喙鹿

图片 9.png
〔2〕图为曾侯乙墓出土的太阳鹿鹿角和涉禽仙鹤的异质同构

图片 10.png
〔3〕图为商代的龙和龙鸟(玄鸟)生着的角,是鹿茸之先、类蘑菇状的角
〔4〕见《周易上经·乾·象传》:“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
〔5〕疑似姜子牙著《六韬》:“取天下若逐野鹿,疾足者先得焉。”


王晓强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王晓强丨“逐鹿中原”的“鹿”是“太阳鹿”说(中国图像学苗圃)》 发布于2023-10-30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