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湘丨“三足鼎立”的青岛足坛和“关键先生” - 世说文丛

陈文湘丨“三足鼎立”的青岛足坛和“关键先生”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青岛足坛呈三足鼎立局面。重工局(铸造机械厂为主体)最优,纺织局次之,4808厂居三。
1979年举行的青岛市职工足球联赛冠军,将以基层单位的身份代表青岛参加当年在南宁举行的全国足球比赛。市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计划把重工局推出,并事先对该队作出优化处理。殊不知足球是圆的。世界杯最杰出的队伍功亏一篑的悲情屡屡发生,泪洒绿茵场景时常上映。这也许是足球世界第一大运动的魅力所在吧。难以预料的事令人期盼,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人们心底渴望奇迹出现,惊喜发生。决赛阶段出现戏剧性的一幕。4808厂先与重工局交锋,两队一比一平局后场面胶着起来。重工局又入一球,主裁与边裁判断产生分歧;4808厂胡孝海等队员质疑主裁判断有误——此球越位在先。球场内外争执起来,一时场面混乱。
最终结果4808厂因此球1比2败北。
竞技体育游戏的基础原则是公平,年轻足球健儿血气方刚,激情四射,心里怎容下如此不平,再遇纺织局时球场表现出来的懈怠就毫不掩饰。
开赛不长时间,4808厂就以零比二落后,现场观战的负责人马上找到该队教练林维玉提出要求和建议;殊不知此时老林已无力回天,根本无法调动激励场上队员,结果以2比12悬殊比分收场。
最后决一雌雄的比赛——重工局对垒纺织局安排在一体内场,观众不少。
重工局到底技高一筹,先声夺人,上半场二比零领先。易地再战,开场不久,纺织局主教练鞠连祥在他八一足球队队友的提示下,决定放手一搏;他将司职中后卫身高力壮、绰号叫“二嫚”的队员调到锋线担当突前内锋。这一变阵果有奇效,很快纺织局扳回一球;这时一位岛城资深教练从看台入场,走到重工局主教练刘金海身旁,悄然提醒是否应该变阵,后防线个别队员动作变形,体力可能出现不支的问题;金海教头沉默不语,没有采纳。临近终场,纺织局再下一城将比分扳平,此时重工局已无力回天。纺织局虽与第二名积分相同,但凭进球数多成为冠军。
1980年,青岛市足球比赛仍是三足鼎立态势,不过足坛青年才俊王新生加盟海军工厂,使该厂足球水平大大见长,与其他两支劲旅有了一决高下的资本和底气。
王新生1955年生人,进厂参赛那年25岁,正值当打之年。这位足球健儿爆发力强,速度快,脚下功夫娴熟;皮球在他的控制下像温顺的羔羊一般听话;一扣一拨,一拖一趟变向转化迅疾自如;蓄势待发,静如处子;单骑闯关,动如脱兔。特别是他带球侧身从对方防守人身边突破切入的身姿,颇有当年国家队右边锋李宙哲的雄风。王、李二人身高体型,场上勇猛顽强的作风极为相像。
自古英雄出少年,王新生在学生时期就已崭露头角。1973年长春全国少年足球联赛,大会组织者、国家足协官员马克坚(五十年代国门)评价山东队说,“你们队两个边锋不错。左边锋二中孙炳辉(后进人北京军区专业足球队),右边锋九中王新生。”1974年山东省第十届运动会召开,青岛足球队由18名球员组成,17位是在职职工,只有一位学生——王新生,这可能是创纪录的。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军工企业的足球曾是岛城足坛霸主,那时的左翼戴春藩和戚文灏几乎无坚不摧,但球队左强右弱,进攻阵容极不平衡。1980年王新生的到来,使海军工厂足球右翼弱势陈疾彻底改观。旧貌换新颜。
1980年的市足球比赛,军工厂战平重工局,战胜纺织局,时过八年重新登上岛城足坛顶峰。无疑王新生扮演了关键先生。
1980年代第一春,军工厂重回岛城足坛之巅,王新生无疑居功至伟。那年他再一次入选青岛足球代表队,同时入选的还有一个队的董若武。上一届留队的老队员功不可没,刘德录、戴仁强、王錫仁、陈学勤、刘国滨、胡孝海、李寿山、张循纪、刘文国、张宪利和郁广兴,海军工厂的职工不会忘记他们带来的荣誉与快乐。
厂足球队重新夺冠,企业党委不仅表彰运动员,而且作出决定,招收学员时注意吸纳有足球天赋的年轻人。康立琛、李同信、王军、衣伯俊进厂;山东足球队退役球员,李玉森 、韩建家、王德章、陈刚和、丁君佩入列,自此,这帮年轻人在八十万禁军教头林维玉统领下走向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最后辉煌。
这三支球队的主教练——鞠连祥、林维玉和刘金海都曾效力八一队,现在他们三人先后作古,当年他们哥仨在岛城演绎的“三国逐鹿”已成绝唱,岛城足坛不会再有。




陈文湘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陈文湘丨“三足鼎立”的青岛足坛和“关键先生”》 发布于2023-11-2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