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萌之丨李约瑟难题——答客问(二) - 世说文丛

祁萌之丨李约瑟难题——答客问(二)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香港中文大学陈方正教授的《继承与叛逆》的最终结论“科学出现在西方是西方文化发展的逻辑结果。科学没有出现在中国,是中国文化的必然现象”——这个说法以前所未有的雄辩力宣告了“李约瑟难题”是个伪命题。国际学术界在一个伪命题上讨论了七十年的时间,实在让人唏嘘不已!这个结论是否可以换一种说法:西方文化里有哪些最重要的东西是科学赖以产生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条件?这些条件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没有的?

:当年很多试图解答“李约瑟难题”的人都是“宏大叙事”,其实说了半天都是些大而无当的话。不管科学怎样灿烂辉煌,科学都是从微观活动开始出现的。

人对自然界有了兴趣,在这种兴趣中发现了问题,对这种问题探讨与研究的结果,形成了这个民族的自然观。这种自然观就是对物质、生物、动物、人、以及自然现象、宇宙现象的看法。

这种看法首先要回答被“看法”的客体,是由什么构成的;以及“客体”是怎样存在(运动)的,他们有什么特征、他们的存在价值是什么、他们与环境是什么关系等——从发现问题到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科学。

都说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因为两千五百年前的古希腊人就有了自然观。这种自然观后来在基督教文化中发展出近代现科学。

遗憾的是,中国文化里没有自然观。先秦诸子百家创立的所有学说,都没有自然观。先秦文化看上去是诸子百家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实诸子百家不同学说的立论,出发点却都是一样的:

鉴于中国在西周后数百年的诸侯混战,社会不太平,老百姓深受战乱之苦。中国长期处于“国无宁日,民无安居”的状态。所以诸子百家都想有个统一的国家,有个稳定的王朝,有个好的君主统治。于是诸子百家从同一的出发点、同样的立场,提出了不同的治国办法。

也就是说,诸子百家都是为了“天下大治”,为了社会的“长治久安”,为了“治国”,最终都是为了维护君权统治。只是维护君权统治的方式方法不一样罢了。

儒家崇尚“以德治国”推崇“仁政”,提倡全社会的道德教化。

法家推崇“以法治国”,推崇严刑苛法。不过法家的“以法治国”的法,是针对君主以外所有人的。法家的法不过是君主统治的工具,与现代文明社会的法绝然不同。

道家提倡“无为而治”。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推行民间自治。君主不干预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让老百姓自己管理自己。

现在看来,诸子百家在政治思想上,只有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有利于生产的发展,有利于老百姓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道家的“无为而治”涵有的民间自治思想,是中国先秦文化里十分少见的具有现代价值的思想遗产。儒家、法家的思想为两千多年历史证实,都是失败的。

可以看出,先秦文化虽然是百家争鸣出来的,却都是为了维护君权统治的不同办法而已。不仅没有人考虑自然观问题,也没有人考虑如何发展经济(吃饭问题)。所以说“诸子百家都不食人间烟火”。

何况先秦人都推崇:“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即东西南北天地之间。这句话实质上就是不提倡研究自然界的现象及问题。

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代表中国文化的四书五经里都没有自然观!没有自然观的中国文化,不存在发展科学的基因。所以中国文化存在一万年也不可能发展出科学。

:当然仅有自然观是远远不行的,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主要源于科学的实践活动。西方的科学实践活动主要依靠什么?

:可能是上帝的造化——古希腊人不仅有了自然观;古希腊人还对数有着特殊的兴趣!古希腊人认为“万物皆数”“数有神灵”“数是应该崇拜的对象”。古希腊人为什么对数有着超越一切的崇拜呢?这个问题已无从可考。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古希腊人对数的崇拜,给这个民族带来了浓厚的数学兴趣,使数学获得了重大的发展。于是在两千三百年前,古希腊就出现了数学巨著《欧几里得几何》。《欧几里得几何》是人类数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研究过科学史的人都知道:古希腊数学的重大成就及其发展,为古希腊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

凡是上过中学的人都知道:“所有的科学定律都是用数学计算出来的;所有的科学定律都是可以用数学方式予以表达的”。

例如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发现的。实际上早在牛顿之前半个多世纪时,天文学家开普勒就已经发现了万有引力现象,并对这种现象做了详细的描述。但开普勒时代,世界上还没有微积分数学,开普勒无法计算出万有引力定律来。牛顿继续研究万有引力现象,并用他自己发明的微积分数学,计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正是源于“所有的科学定律都是用数学计算出来的,所有的科学定律都是可以用数学予以表达的”这个事实,德国数学家高斯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数学是科学的皇后”。

显而易见:西方文化里出现发达的数学,为西方科学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主要条件。但是中国文化里没有完整的数学,中国文化里的数学最高水平是《九章算术》。《九章算术》只是提供简单的算术知识,连平面几何都没有。中国教育接触平面几何知识,已经是清末民初时期了。此时《欧几里得几何》问世已经两千多年了!严格说中国文化里只有算术、没有数学。没有数学的文化,怎么可能产生科学呢?——数学是科学的皇后啊!

当然探索科学、研究科学与人的思维密切相关。即人必须有逻辑思维才可能搞科学研究。而逻辑论证是科学研究中的必要手段。实际上所有的真理性结论都要经过逻辑论证与实践的检验。逻辑论证的实质就是证明立论是正确的。其实就是提出问题、说明问题、解决问题;就是对“为什么”进行“因为……所以”的证明过程。例如:

你说要振兴国学。这是立论。这个立论是否正确——为什么要振兴国学——振兴国学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为什么要弘扬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有什么现代价值、能有利于中国实现现代化吗——问题到这里触及到要害了!于是发现传统文化里几乎没有现代化所需要的那些不可或缺的元素。例如民主、自由、科学、法治、人权、契约、双赢、妥协、市场经济等这些元素,传统文化里都没有。于是结论就出来了:你振兴国学有什么用呢?可以看出,“为什么”是逻辑思维的起点、是逻辑论证的灵魂。西方文化里在古希腊时就有了逻辑学,西方人一直会逻辑思维!

但是中国文化里从未有过逻辑学,不可能提供逻辑思维与逻辑论证的能力。中国人没有凡事问“为什么”的习惯。一个连逻辑思维都不懂的民族,怎么可能研究科学呢?

欧洲人从古希腊时候就有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讨论问题、争辩问题的习惯。古希腊没有大学。但是古希腊那些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喜欢在固定的地方聚集到一起研究学问——那是有自然观的文人讨论问题、争辩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与场所。这个传统后来被中世纪教会发扬光大,从而产生了近代大学。大学是科学的摇篮。欧洲近代大学的出现,是欧洲近代科学迅猛发展的首要条件。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大学的出现,则没有欧洲近代科学的发展。所以中世纪大学的出现,是欧洲历史上、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现代遍及世界各地的大学,都是从中世纪大学演进过来的。所以中世纪教会并非像教科书批判的:仅是“反动的、黑暗的、落后的”;中世纪教会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是有卓越贡献的!

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古希腊那种出于自然观的知识探索与研究现象。先秦诸子百家的所有争鸣,都不是自然观的学问讨论与争辩。如上所述,诸子百家的争鸣都是为了维护君权统治、为了所谓治国的众说纷纭。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大学。翰林院不是大学。翰林院虽然聚集了天下最有学问的人,但是说穿了,翰林院不过是皇帝的秘书班子,专门为统治者服务的。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批评“中国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其实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大学成了政治的附庸,这样的大学怎么可能培养出人才来?

中世纪大学之所以能成为科学的摇篮,首要一条是大学不受任何部门的管束与制约。大学都是由大学教师在没有外界干预的自由环境中,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争辩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后人总结近代科学发展时这样认为:科学是在自由竞争的环境条件下取得进步与发展的!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大学,没有科学的摇篮,哪来的科学?(待续)



祁萌之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祁萌之丨李约瑟难题——答客问(二)》 发布于2020-8-8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