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湘丨观“上影演员剧团70周年庆生”视频有感 - 世说文丛

陈文湘丨观“上影演员剧团70周年庆生”视频有感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昨天收到老同事刘开明发来的“上影演员剧团70周年庆生”视频,片子较长,观赏不仔细,不过一个细节引起注意。
1960年代初,新中国第一次推出大众电影“百花奖”评选。获得最佳故事片的是《红色娘子军》,该片女主角吴琼花的扮演者——祝希娟,获最佳女演员奖。这次“庆生”却没见到祝希娟的“身影”(指视频包含所有东西——声、光等),颇感意外和遗憾,虽然她是上海戏剧学院实验话剧团、上海青年话剧团的演员,毕竟属于上影演员群星闪烁明亮的一颗。
“文革”浩劫骤起的1966年,大串联时,我住进上海戏剧学院主楼一层,木板地,最高层是一舞台礼堂。仅待了四五天,记住大批判中最显著的人之一祝希娟。在校就读期间,她放出狂言——24岁前不出名,我死不瞑目。上苍眷顾,祝毕业前夕被大导演谢晋相中,主演《红色娘子军》吴琼花,一举成名。她是1938年生人,1962年获奖,恰好24载。天遂人愿啊。
《道德经》讲,不自是,故明;不自见,故彰。江西姑娘小小年纪如此张狂,似乎出格。要知道,不是一般人都具有表演天赋,进入上海戏剧学院的学子更是凤毛麟角。出人头地,成名成家,是这些学子的理想和学习动力。早在1952年,14岁的她就在赵丹执导的影片《为孩子们祝福》登场。难怪她雄心勃勃。
1983年,祝希娟出任深圳电视台副台长兼深圳电视艺术中心主任,并成为该台第一位节目主持人。想必那时的祝女士一定是沉稳干练,从容大方,虽然依然风风火火的生活,但张弛有度有度了,“不自伐,固有功;不自矜,固有长”了。
祝希娟,祖籍江西南昌,生于赣州,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一生从事影视传媒业,主演参演影视片难计其数。《无影灯下颂银针》《啊!摇篮》《模范丈夫》《滑向未来》《再见了  巴黎》《大雪冬至》《最后的贵族》《谪仙记》等。1996年8月,她率深圳电视艺术中心摄制组前往大洋彼岸,与美国上海洛杉矶娱乐公司合作,拍摄并参演了电视剧《百老汇100号》。1997年,与葛优、陈道明共演了古装剧《寇老西儿》。
祝希娟一生获奖不计其数。1962年,她被文化部评为中国电影二十二大影星。自己年轻时一进青岛“中国电影院”就看到她与白杨等人的大幅照片挂在放映室门前。2001年11月,祝希娟获第2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终身成就奖。
视频最后出现字幕——“无论是前辈  还是我们  身后都站着一群人”——导演。拉动这群电影灵魂的虚光头像过程中,有他们各自的代表作列在下面。谢晋一大串作品里,好不容易发现《红色娘子军》。
运用这群“身后”人压轴,让人感觉到分量之重。当这些已谢世导演头像在屏幕上徐徐而过时,伴着委婉深情《乡恋》歌声,
你的身影  你的歌声
永远印在 我的心中
……
我的情爱  我的美梦
永远留在  你的怀中
……
三十年后的1996年到上海,住在上海戏剧学院(华山路校区)附近。故地重游,宁静圣洁校园依然如故,只发现多了一尊雕像——熊佛西。上影演员剧团,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员可能大多来自该校,《红日》《年轻的一代》的主角之一杨在葆就是。他毕业于该校表演系。

微信图片_20231128230321.jpg 郭沫若与祝希娟(右)

微信图片_20231128230410.png 上海戏剧学院

微信图片_20231128230444(1).png 上戏教授熊佛西


陈文湘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陈文湘丨观“上影演员剧团70周年庆生”视频有感》 发布于2023-11-29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