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胜泰丨抢救记忆 - 世说文丛

吴胜泰丨抢救记忆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天下哪有如此巧事,偏偏让我碰上了。今年青岛四中建校60周年大庆,也是我初中毕业踏上工作岗位50周年的纪念。昨天我回到阔别50年的母校,与王校长的一席谈让我感慨万千。其中聊到了尹铁铮先生在四中办夜大的事(山师夜大),今天就接到大姐的电话,告知铁铮先生昨天驾鹤西去了,他是大姐夫的小学弟,享年77岁,讣告尚未发。上次张思之(注1)先生莅青时曾共进午餐,先生即席许愿要创办青岛国学院,谁承想事业未成竟先往生了呢?于是让我记起了已故国学大师张中行(注2)先生名言:“已然者不可改,未然者不可知”。人生只有三天,昨天是历史,明天尚不可知,只要把握好今天便不虚度。行动吧!抢救记忆,或许能给后人留下点有用的东西。于是我拨通了张耀堂的电话,他是我1955年读市北青年文化补习学校的同学,又是我青岛四中足球队的队友。五十多年了,情同手足……
足球是我一生热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启蒙者就是四中恩师张益亭先生。传说他曾经代表过华东足球队驰骋绿茵足坛。他带领的青岛四中足球队曾获得过第二届全市中学足球联赛冠军(首届是青岛七中),也就是周统林、王维成、高宽绪、李玉贵那一批。那是1956年青岛市首批少年业余体校杨昌老师带出来的队员。而我们这一批是之后未经过专业门培训的,纯粹是踢小球冒出来的精英。能够步大哥哥后尘,穿上印有四中的运动服和老式硬头足球鞋,真是无比的荣耀。记得在大跃进,大炼钢铁“向左看齐”的年代,校园里建起了小高炉,昼夜烧焦炼铁,停课搞运输,挖淤泥积河肥,还忙里偷闲参加一些校际之间的足球赛。大多在一墙之隔的青岛第二体育场,也有去汇泉跑马场的比赛。但是我们这支足球队的实力远远不如上一届的老大哥,所以1958年底赵书田让我和盛安亭参加青岛少年足球队选拔时就落选了。
在那“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年代,我由一名革干子弟一宿之间变成了“右派”子弟,失去了继续升学的机会,为稻梁谋而应召去临沂地区,当了一名乡村小学公办教师。由于有足球一技之长,让我担任临沂市少年足球队队长兼教练,又以临沂地区少年足球队主力中锋的资格参加了1959年底于烟台举办的全省少年足球比赛,被当时山东足球教练唐纪青选入山东少年足球队,由此我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山东体育学院运动系足球队(山东二队)。在杨忠祺、林仲琡教练的带领下,接受了真正的专业足球训练,从而能够跻身与我所景仰的岛城足球前辈同场竞技的队列,正式代表青岛足球队参加全省、全国足球联赛到1966年。在我从事足球运动的成长过程中,唐纪青、杨忠祺、林仲琡、穆象圣(山东队)、杨昌、金天民(青岛队)等都亲自教授过我,但追根思源,启蒙还是母校的张益亭老师和青岛四中足球队。这是令我终身庆幸的机缘。我感激所有对我有恩的人,是他们帮我度过了人生的沟沟坎坎;同时我也感激所有伤害过我的人,是他们使我磨练了心志、增长了见识、强化了技能、坚定了成就,像吴祖光先生一样,自题座右铭“生正逢时”,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的和谐社会。
下面是我能够回忆起的当年队友的名单,已记不全。希望借母校大庆之际,与老队友再叙叙旧。我已67岁了,去年告别了青岛元老足球队的每周一训活动,改为踢毯子健身。老队友可到中山公园儿童乐园找我,每天清晨八点半之前我大都在那里锻炼。

注1:张思之,号称中国第一民权大律师,在审判四人帮案件中曾为代理李作鹏的辩护律师。
注2:张中行,北大教授,杨沫的首任丈夫,《青春之歌》余永泽的原型。

QQ截图20231211094556.png 作者(左二)与张思之(左一)、沙漠(左三)等

QQ截图20231211094614.png 作者1992年在日本大阪近铁东海俱乐部王家樑家与迟尚斌(右)合影

附:1958—1959青岛四中足球队队员名单

守门员:崔俊基(已故)
左后卫:刘佩云,原青岛电子元件二厂副厂长
中后卫:费东升,原青岛体育之家高级教练员
右后卫:刘家樑,原青岛北海船厂工人(已故)
前卫:张耀堂,原青岛染织一厂车间书记
前卫:沈建中,天津大学毕业后潍坊地区工作并退休
左边锋:徐元钧,原市北房办工作
左内锋:盛安亭,原市北房办工作
中锋:吴胜泰,原在青岛银行,证券业工作
右内锋:刘国桢,莱阳农大毕业后任青海商贸厅厅长
右边锋:于载洽,青岛周易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教练员:张益亭老师
当时盛行WM式五前锋,中锋落后,实际上接近三三四阵容


吴胜泰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吴胜泰丨抢救记忆》 发布于2023-12-11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