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萌之丨孔子不是哲学家 - 世说文丛

祁萌之丨孔子不是哲学家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当代著名作家刘震云在《哲学停止的地方,文学出现了》一文中表达了很多有见识的看法。
他说作家应该知道孔子、柏拉图、休谟、康德、萨特等哲学家。他说这几个哲学家“差不多”。意思是他们都是响当当的大哲学家。
刘震云认为,作家应该读点哲学家的书,懂点哲学。因为文学的底色是哲学。
刘震云这些话都不无道理。
他列举的这几个人,除了孔子,其余的人都有哲学著作传世,确实是哲学家。
但是孔子的代表作《论语》不是哲学著作。孔子也没有哲学著作传世。根据什么说孔子是哲学家?
有年轻人曾经问我《论语》是部什么书。我实事求是地说:《论语》是部涉及政治、教育、社会、家庭、道德伦理、功名利禄、修身养性、君子小人、义利之辨、修齐治平的语录集锦。其实是部“大杂烩”。《论语》在一万六千字里要表达这么多范畴的内容及孔子的教诲,不是“大杂烩”是什么?
再说,在一万六千字里概括这么多范畴的哲学问题,可能吗?孔子是人不是神,他没有这个概括能力。
何况,《论语》里的那些说法,并非表达了哲学思想,都是些道德教化,充其量是有点生存技巧与智慧的说法罢了。
孔子如今又“出土”,身份不仅是历史上的“至圣先师”;还被戴上了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的桂冠。让人怀疑那些称誉孔子是哲学家的人,是否懂得什么是哲学。
什么是哲学?本文受篇幅所限,不可能展开谈这个问题。仅指出哲学的第一要义,就会知道孔子到底是不是哲学家。
哲学的第一要义是解答“人是什么”。
这个问题最早是由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提出来的。苏格拉底告诫人们:“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就是“认识你是什么”,也就是解决“人是什么”的问题。“人是什么”暗含着这样几点重要意义:人从哪里来的?又到哪里去?人都有哪些天性?这些天性的存在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天性?人的天性与人活着的目的、意义有什么关系?
但是哲学与科学难以解答“人是什么”的问题,例如“人从哪里来的,又到哪里去”这个问题哲学科学都解答不了。于是便有了宗教,只有宗教才能最终解答这些问题。所以宗教也是哲学,是哲学的最高形式。
这样说,一直认为宗教是迷信的大陆人,不太容易理解。
这里举几个都知道的例子供参考:
婴儿为什么一下生就会吃奶?
婴儿为什么会有审美意识?动物为什么会有发情期?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自然界法则是谁设计的?
人的思维能力是从哪里来的?
人的精神家园为什么是以感情与审美为底色的“未开垦的处女地”?
人的理性是从哪里来的?
为什么说人的“情感是一条无序的河流”?
人的自由意志是从哪里来的?
天体星球间有引力,这叫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从哪里来的?
……
上述现象的本源问题,哲学科学都解答不了。只有宗教才能解答。
为什么要解答这类现象的本源问题?
道理很简单:如果不能解答这类现象的本源问题,那么,这类现象因为缺少本源的支持,而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些现象便失去存在的理由与意义。于是,关于这类现象的所有说法,因为缺少本源的终极力量支持而失去逻辑力量,没有说服力。
这个问题,由于大陆人轻蔑宗教而难以理解。这里举例说一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在英国皇家科学院举办的一次最高级别的科学发布会上,有人问牛顿“万有引力是从哪里来的?”牛顿回答:“上帝是第一推动力。”
这个回答是“只有宗教才能解答”的一个著名案例。于是“上帝是第一推动力”成为传遍世界的经典答案。
如果牛顿无法回答“万有引力是从哪里来的”,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你连万有引力是从哪里来的都不知道,万有引力岂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万有引力定律便失去本源的终极力量支持而没有说服力。
“上帝是第一推动力”之所以成为传遍世界的经典答案,主要是这个回答暗含着:“宗教具有不可替代的终极力量”!
为什么哲学必须首先解决“人是什么”的问题?道理很简单:哲学必须是人的哲学,没有人的哲学还叫哲学吗?不仅哲学,其他专业的学说也都应该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目的,以人为归宿。这是众所周知的起码常识。但是创建文化的先秦人却并不懂这个常识,他们创建文化的唯一目的就是维护君权统治。这个问题搁下不谈。
既然所有的学说都离不开这个“人类都知道的起码常识”,那么,任何学说的第一要务必须首先搞明白“人是什么”。如果连“人是什么”都搞不明白,所谓学说,例如哲学,即便是长篇大论,是鸿篇巨制,也是没有用的废话。
孔子一生也没搞明白“人是什么”,他压根就没有触及这个问题!所以他就是谈哲学,也是没有用的废话。何况孔子并没有谈哲学的著作。孔子虽然很重视人的问题。但是他眼中的人,不是天性的人。而是后天的人;是家庭中的人;是社会中的人;是接受“政教合一”教育的人;是道德意义上的人;是体现统治者意志的人;是意识形态化的人。
孔子的全部学说及其表达的思想,都不是从天性人出发。而是从礼制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出发。中国有史以来的教育,都是从家庭需要、从社会需要、从维护君权统治需要出发确立教育宗旨。而不是从人出发、从呵护、培育、提升人的天性能力出发。所以历来的教育,都是摧残人天性的教育。
“礼制”就是有利于君权统治的社会秩序。孔子倾其一生布道“礼制”中的伦理道德,苦口婆心地教育人们做“礼制”中的人。
孔子的一生没有声名显赫的作为。他之所以被誉为“至圣先师”,就是贡献了儒家文化的基本价值理念。但是这些基本价值理念经不住逻辑的检验,大部分站不住脚。例如“克己复礼”“重农抑商”以及后人整理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都是有利于君权统治的价值思想,这些思想经不住逻辑的检验,没有说服力。
可以肯定的是,孔子一生没有写过哲学著作,没有贡献过哲学思想。孔子怎么能成了哲学家呢?


祁萌之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祁萌之丨孔子不是哲学家》 发布于2023-12-20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