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鱼丨失雕 - 世说文丛

北冥有鱼丨失雕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怀旧的心情重了,伤逝的事也多了。我曾有一个借物怀人的想法,拖了几年没有动笔,今年,我要求自己必须完成它。
在刚刚过去的夏季的一个中午,当我蹒跚着从郑庄一个街区走出的时候,心头被一种复杂的情绪笼罩,不知是否应该继续我的计划。
其实我的计划很简单,就是想把我收藏的印钮整理一下,留下点文字记录;同时,也借这个题目追思一个人,一个曾经的好朋友,一个和印钮、雕刻息息相关的、已经远离尘世烦恼的艺术天才。
王丕杰。
这是一个没来得及叫响,却又被人遗忘的名字。
我收藏印钮是从认识王丕杰开始的。

1.png 图1  释迦牟尼头像

那还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经宋文京老师介绍,我认识了刚刚从外地迁回青岛的王丕杰。
那时他还租住在141医院里的一间平房里,屋里简陋得就像刚从叙利亚逃出的难民,他怯生生地招呼着我们,用西北口音很重的普通话向我们介绍着一些印石的特点,尽管留着长发,可没有那些所谓艺术家的习气,感觉像一个喜欢艺术的学生。
然而,看过他的作品后,却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连不知印钮为何物的我也随即喜欢上了这门小众艺术。
印钮的发展是近几百年的事。早先人们喜欢印章,只是欣赏印面的篆刻,随着石质印章的出现,人们将欣赏的范围扩大到了刻章的石料,后来的文人墨客又喜欢在石料上雕个瑞兽、刻点山水什么的,逐渐形成了一项专门艺术。
现在,在印石上雕纽的现象很普遍,但雕得好的不多。
认识王丕杰后,我也成了一个印钮爱好者。陆续收藏了不少他刻制的印钮。
也许是从小在青海长大的缘故,青海冻石在他的雕刻中所占比重较大。这种青海冻石看起来非常温润,但硬度比寿山石要稍软一些。(图2、图3)


2-3.png 图2   图3  青海冻石

4-5.png 图4  善伯冻藏书章(上)
图5  荔枝冻(下)

6.png 图6  朱砂

寿山石在他的雕刻中并不太多,进货渠道是一个方面,主要原因还是寿山石比其他印石要贵一些。
图4 这方由王丕杰雕的善伯冻长方章我请砚雕大师刘克唐给刻了一枚藏书章。
图5 这枚荔枝冻方章采用平头博古纹的刻法,显得既含蓄又高雅。
我不知道这样的色泽还能不能叫朱砂,顶部的螭虎刻得俯首帖耳,形态可掬,特别适合手中把玩。(图6)

QQ截图20240305122155.png 图7  水晶冻

QQ截图20240305122208.png 图8  图9  青海黄冻(上、下)

图7 这对水晶冻的质地很干净,一双螭虎神态呼应,可惜那些细微之处很难拍摄。
王丕杰的过人之处在于造型准确和线条简练。这对青海黄冻螭虎和蛙纽方章,可以代表他的艺术水准。(图8、图9)

9.png 图10  青海黄冻虎瓦钮章

图10 这枚螭虎瓦纽章,印面尺寸很大(5cm×5cm),也属于他的代表作。

10.png
图11-12  新疆墨晶(左一、左二)  图13  寿星钮杜陵冻(右)

11-12.png 图14  龙钮花色高山(左)   图15  黄杜陵人物钮章(右)

图11—图13这种新疆墨晶用来作印石的不多,它的硬度和质感非常适合雕纽,我特别喜欢。
图18  与德国友人在一起

18.png
图19  对王丕杰帮助很大的郑庄的徐书记等也来观看展览
  19.png 图20  王丕杰的印钮基本上是边刻边出手,故展览中的展品大部分是我的收藏

1999年春节前,和宋老师一起聊起古人雅集之事,萌生了将几种不同艺术摆在一起找找感觉的想法,宋老师是个立说立行的人,马上拿出了方案。元宵节刚过,一次规模不大,形式迥异的四人联展就和大家见面了。举办地是在书城对面新世纪旅行社的会议室和接待室里。(图16—图20)
半个多月的展览我和王丕杰有了更多接触,对他的身世也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他1965年出生于青岛,4岁便跟着当铁道兵的父亲去了青海。13岁那年,父亲因公殉职,他便辍学当了一名学徒,开始承受本不该这个年龄承受的压力。西北的天气风沙大、冰雪多,王丕杰幼小的生命就像茫茫戈壁上的胡杨林,吸取着稀薄的营养,顽强地绽放自己的色彩。
他在青海工艺美术公司学习的是玉石雕刻,1982年,他又考取了厦门工艺美校,学的还是雕刻。他的少年时代是在各式各样石头陪伴下度过的,正是这枯燥的学徒生涯,帮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工艺美校毕业后他一度在麦积山做雕塑。可是一次失败的婚姻使他的生活和事业乱了方寸,丧魂落魄的他选择了离家出走。孤身一人在北京、山西、内蒙古、西双版纳等地流浪、打工。他曾经万念俱灰,甚至想放弃自己的生命。
然而,命运并没有抛弃他,在西双版纳他又找到了新的爱情。驿动的心渐渐平息,他带着妻子回到青岛,重新开始自己的事业。好在对于印石这一行轻车熟路,不长时间便做得风生水起。
王丕杰对石头有一种敏锐的嗅觉,看到石头,他马上会对这块石头的质地、硬度、是否有裂作出准确判断。对不同章料的收藏前景也会马上作出评估。所以,我买别人的石头一般都让他来给掌掌眼,下面就是通过他买的几块寿山石,感觉还是不错的。(图13-图15)

20-21.png 图21  释迦像钮印章(左)  图22  达摩祖师像(右)

22-23.png 图23  日光菩萨
图24  大势至菩萨

遗憾的是,他给我推介过几次田黄石都没成交,当时感觉价格太高了,现在看,就像白给一样。
王丕杰生活中是一个谦谦君子,大家在一起谈论时他总是静静在听,一开始我认为可能是因为知识面问题,可只有我们两人时,他讲起来滔滔不绝,特别是讲起佛教来头头是道,他对藏传佛教的认识让我印象深刻,他对雕塑造型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图片1.png 图25  图26  印章(左、右)

也许因为谦虚,他没有在作品上题款的习惯,我多次给他建议,他也只是偶尔落款。(图25—图2-6)
办展时,他不小心将我收藏的一方刘克唐大师雕刻的《和平鸽》砚台打碎了,他十分自责,说要赔我,我说算了。谁知到展览结束时,他还是坚持把一方释迦佛纽的印石送给了我。(图2-21)
因为王丕杰是雕钮出身,所以大家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他的印钮上,实际上,最代表他功力的,应该是他的佛像雕刻,我有幸藏有数尊。(图2-22—图24)
我同他接触的那段时间,应该是他生命中最轻松和得意的时光。尽管生活还不很富裕,但凭着自己的双手,温饱没有问题,而且收入和声望都在提高。孩子有了,住房也有了,徒弟有了,工作室也有了……
不幸的是,问题也来了。
人可能都是这样,贫穷的日子能够咬牙坚持,可对已经到手的好日子却不知珍惜。
进入新世纪后,他有次找到我,说要去进石头,要借点钱。尽管一次拿五千元自己也感到吃力,但我还是全力支持,朋友开一次口不容易,何况还是自己喜欢的事情。
与人方便的感觉是很不错的,可这种感觉很快就消失了。因为时间不长他又来了,可他来不是还钱,而是要再次借钱,这让我感觉有些不爽,不爽的原因一是自己拿不出很多钱来,何况前面的还没还;二是感觉到他的花销有些可疑,印钮雕刻尽管发不了大财,但不至于要到处借钱的。尽管感觉不爽,但打了点折扣还是办了。
之前,我曾在华能大厦举办的一次石展上买了一方不错的封门青章料,满心喜欢地请他帮我雕个纽,谁知一年多过去,得到的消息竟是石头不知被谁拿走了。渐渐我对他产生了一些不满。又一次,他从云南打来电话,说没有路费回家了,让我给汇五千元过去,经过一番思考,我只给他汇了路上够用的1500元,并决定不再借钱给他。慢慢他也感觉到我态度的转变,不再跟我借钱,随之交往也少了。
和他最后的接触大约在2005年底或2006年初。我感觉,他主动还款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希望用收藏他作品的办法减少一点损失。我给他电话,希望他给我雕一个尺寸稍大一点的释迦佛头像,他答应了。这次我告诫自己盯得紧一点,过几天就给他去个电话。还好,过了一个多月,佛像雕好了。我马上赶到了他的家中,他的态度依然很谦恭。“大哥,真不好意思!架子上的东西,你愿要就拿走!”我看看没有多少东西的架子,取下我要的佛像和两枚墨晶石章,就匆匆离开了。谁会知道,这竟是我俩的最后一面,而且也是我印钮收藏的最后一单。
之后,就再也没有实质性的联系。
奥运会前后,曾从一些报道中看到他的消息。又过了一年多,吃惊地听到他去世的消息。同时,也听到一些有关他的不利的传言。
尽管产生过一些隔阂,但从内心讲,我认为王丕杰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我不相信那些我曾怀疑过的事情;对于那些听到的传言,我宁可信其无;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调查证实这是一次多心或误会。
于是,我在一定的范围内对王丕杰进行了解。然而,我听到的都是以言传言,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终于,今年夏天,无可辩驳的事实粉碎了我的幻想。我曾经担心、怀疑的事果然已经发生,王丕杰在最后几年,已经彻底沦为一名麻醉品依赖者。他的死因也和这个有直接关系……
为逝者讳,我曾想放弃这次计划。然而,又一想,回避一时不能回避一世,要说我的印钮就绕不过王丕杰这个话题。事已至此,不把他的作品、不把他天赋、不把他的多舛人生展现给大家,他永远只是一个猥琐的吸食者。而我心目中的王丕杰,应是一只未能兑现的潜力股,一个没有实现的艺术神话。
记得有一次我和丕杰陪刘克唐大师去田横岛采石头,王丕杰曾拿着采到的田横石向刘大师请教制砚的技巧,刘大师半开玩笑地说,“丕杰的才气,已经超过大师了。”
我想,假若没有毒品,我们身边说不定真会多一个大师。
和一些明星将吸毒作为社交方式和寻求刺激不同,我感觉,王丕杰染毒应该是出于对生活的绝望,是抱着一死的信念进行的尝试。而后来的复吸,则是由于条件的好转和毒瘾的顽固。社会的不公扭曲了他的人生,而人性的弱点在天才身上更加突出。尽管我痛恨这种逃避现实、自暴自弃的行为,但我依然对他的遭遇感到同情。也许他想寻找一种创作的灵感?也许他想排解内心的痛苦?我已经很难走进他的内心,后悔和其失去了联系,如果在合适的时候给他一些规劝,或许可以避免这样的悲剧?
收藏印钮已近二十年了,印钮、印石的行市在近几年发生了很大变化,买的和卖的都赚得盆满钵满。而我却总有一种失落感,渐渐失去了对印钮的兴趣,不再进行新的印钮收藏。
不过,我依然会定期给我先前的藏品上油,当那些林林总总的雕刻摆在眼前的时候,我的心常常因为叹息而失去平衡。那些珠圆玉润的雕件堪称完美,谁知背后却是一段残缺的人生。

24-25.png 图27、图28  释迦牟尼头像细部(左、右)  

前几天,当为王丕杰雕刻的佛像拍照时,望着释迦平和的神态,我的胸中忽然涌出一股感动: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我想,一个和佛走得这样近的人,自然懂得佛的开示,迷途的心不会走得太远,历史会给那些误入歧途的人以宽容。
今天,我用照片和文字为一个孤独的灵魂祈福,愿流淌的记忆将往日的隔阂填平,愿空气和观念的雾霾不再困扰无雪的冬日,愿今后的鉴赏不再那么沉重。

2015年12月2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北冥有鱼丨失雕》 发布于2024-3-1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