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强丨女娲补天新异议(中国图像学苗圃) - 世说文丛

王晓强丨女娲补天新异议(中国图像学苗圃)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引言:《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按:此二句亦见《列子·汤问篇》),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和春阳夏,杀秋约冬,枕方寝绳,阴阳之所壅沈不通者,窍理之;逆气戾物,伤民厚积者,绝止之……”
《论衡·谈天篇》载:“共工与颛顼争为天子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天不足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足东南故百川注焉。”
《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当其(指女娲)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

关于女娲补天的记载,多见于汉代文献。补天的时间,大体在大洪水时代的往昔。甲骨文“昔”字,上半部分象形大水,下半部分象形太阳。这说明“昔”字在创造之前,中华大地曾经有过一场大洪水。《圣经》也记载了这一场距今5000多年的大洪水。
这场大洪水一说是“共工与颛顼争为天子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造成的。一说是女娲氏“末年”“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的结果。
“颛顼氏”是少昊氏分化出来的后代,女娲氏是颛顼氏分化出来的后代〔1〕,女娲氏以“黎氏”的名号和少昊氏后代“重氏”重组成了“重黎氏”,这个“重黎氏”就是后来的“祝融氏”。显然“颛顼氏”“祝融氏”都是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时代的伏羲女娲民族集团重要组成民族,而共工氏呢?是“大禹治水”时代黄帝后人大禹的死敌。共工氏就是“重黎氏”亦即“祝融氏”之掌管“平治水土”的族氏〔2〕。就此而言,大洪水时代的颛顼氏与共工氏争帝之战,共工氏与祝融氏之战,都是伏羲女娲民族集团内部的争斗,显然大洪水带来的生存压力相当的大。一个民族集团在天灾人祸面前,内部躁动是不可避免的。大禹就在这个时候能够迎风浪而上,一举改变了原始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家天下而称王。
伏羲女娲民族集团存在了距今有2000年之久,存在的这么久,是因为这个民族集团知道当时的核心利益是多生多育。多生多育,是以人口的增加,开拓了原始社会的生产力。
大洪水可能让多生多育而增多的人民流离失所。于是让人民有“天塌了”的感觉。
“大禹治水”,不过是大禹继承了父辈鲧堆土建造大土台子,继续用鲧的堆土“堙”水,成为居民聚居的邑落基础。这种堆土“堙”水的治水方法,就是神话传说“鲧”盗用“帝”的“息土”“堙”洪水的实际,这实际的本质就是建立了一个个这样的“大土台子”,让流离失所的人民有了寄身之地,于是夏后氏的时代到来了。这种“大土台子”今天仍然存在于中国长江北岸一带许多地方,淮河以北今天仍称它们叫做“台”“堌堆”“墩”“山”“陵”等。虽然后来的史书说鲧堆土堙水的方法是愚蠢的,是逆自然规律而行的胡作非为,但是外在的宣传抹黑,并不能歪曲这种“大土台子”就是中国化的城池之事实——其实鲧建造的“大土台子”符合了历史的需要。商代的《易经》有大量的篇幅如《屯》《复》《涣》等等,都是对这种“大土台子”的肯定。
“女娲补天”就是在洪水甫将退下后产生的神话故事。编出这样的神话故事目的,显然大半是给伏羲女娲民族集团继续合法性左右天下的吹嘘。大约“补天”的确是“补”了,可能它只是在仪式上掩人耳目而已。
“补天”,古人有“一枚煎饼补天穿”的诗句。古人大致将正月二十四或二十三、二十一、二十、十九等日子,称为“天穿日”“补天日”,其“补天”的形式如以红丝縷系煎饼投屋上等〔3〕。当然这是远离原始时代人们想象的“补天”仪式。仪式虽然愚蠢,却反映出人们把“女娲补天”看得十分隆重。如此隆重,正是“补天”的时代曾经经历过。于是我认为,想当年伏羲女娲民族集团一定在众目睽睽之下,有隆重的巫术表演过“补天”仪式。对照汉代的《止雨祝》上面“雨则不止,鸣鼓攻之,朱丝绳萦而胁之〔4〕”。我猜想原始社会“鼓”的发明和应用当和“补天”有些关系。
传说鼓的发明和应用“始于……少昊氏。”〔5〕。查阅古书,我从图腾崇拜关系上,知道女娲氏来自颛顼氏,颛顼氏来自少昊氏,少昊氏发现了太阳移动和节气,掌握节气之春秋分的玄鸟氏正是女娲。作为母权社会的女娲聚拢族群,首先她是一个族群掌管伙食的女性首领,她在制造炊事陶器时有了原始的“类物”思维,所谓“类物”是一种“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过程,在利用火和陶鬲之时,发明了可以“咚咚”鸣响的陶鼓,火和太阳的联想,“民以食为天”的执著,使得鼓有了“太阳鼓”的认定。仰头是天,广袤的原野间转目四望,错觉之下天是圆的。圆的天,圆的鼓,圆的太阳,这之间的关系不能不出现了感情上的转移,连类。火可以将湿物烤干甚至燃烧,于是将制止天气阴雨转移的感情到火中、转移到太阳中,火和太阳必须操纵在我,于是“雨则不止,鸣鼓攻之”的原始巫术就成了指望。古书上所谓女娲感叹“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正是描述了史前古人对此的无可奈何——“火爁焱而不灭”“积芦灰以止淫水”正是他们愚蠢的妄想用燃烧林木烤干、火热之草木灰炁干“水浩洋而不息”的努力。
说实话,我们的异说到此已无文字文献可以征引。但是没有文字的时代却不乏图像文献的存在。古人旁征博引、连篇累牍,实在是因为没有今天考古学的图像支持。所以我们今天有必要都去关心一下图像学:如我们可以在许许多多地方博物馆里看到大汶口甚至以前时代的陶质太阳鼓(图1)——太阳鼓一开始大概是陶质的。它一般是桶状,也有蛋卵状的,蛋卵状的,恐怕是太阳乃鸟的认识有关,鸟下蛋,和太阳的形状相似吧。
史前的太阳鼓在鼓的口沿处雕刻出了太阳的光芒,虽然这种陶制的光芒也是给鼓面绷鼓皮的抓手,但它模拟太阳光芒的意思是非常明白的。                                                                                                                                                                                                                                                                                                                          
更可以看到出土的母权社会之炉灶乃至炉灶上雕塑着火神的陶质炉灶(图2)。陶灶上面雕塑了火神的形象,可以断定关于对待灶火已经有了宗教信仰。后世将太阳神祝融的祭祀地点设在炉灶里,这是源头之一。后世的灶神和太阳神都设计成一个人头(日头),这也是源头。
我们更可以看到商代太阳神——日头的神貌(图3)。商代太阳神祭祀的道场在今天的四川三星堆遗址。这时的太阳神神貌,已经完成了作为宗教排场的成熟细节:祂是女娲的儿子祝融之一,所以女娲的主图腾崇拜之凤鸟翅膀和其耳朵异质同构;祂是伏羲的儿子祝融之一,所以伏羲的主图腾崇拜之龙的蟹状眼睛,和其眼睛异质同构。太阳竟是龙和凤的儿子。
更让人吃惊的是,我们还能看到看到汉代祝融作为“日头”的雕塑,变成灶王爷在炉灶上面的头像(图4)。太阳神崇拜有过两个阶段的沉沦,一次在大禹政变帝舜氏之后,随着太阳神庙被大禹拆毁,太阳神败落成了大禹石头王城里面的炫耀武力和威风的证明。一次在周武王推翻商朝、周公推翻武庚之后,随着商王族的图腾鸟、太阳鸟、玄鸟沦落成人人厌恶的凶鸟以后,太阳神渐渐变成了民间的灶王爷。 
更叫人惊奇的还是我们能够在山东沂南博物馆里,看到汉代画像砖里的太阳鼓:这个鼓的鼓面上,甚至画出有着光焰的太阳(图5)!
细想一下古人“一枚煎饼补天穿”的“补天”之巫术虽然加了许多后世对女娲补天巫术的猜测,但是仍然离不开象征天的“〇”形煎饼,和作为母权社会女领袖们“火正”的职事——主炊的灶火工作。但此灶火和彼灶火都离不开“日为火精”之认识。“共工与颛顼争为天子”“共工氏……与祝融战”,就是一家子为了大水之下的馑年多吃一口、少吃一口的争斗,争斗的结果可能是炉灶毁了,也可能连累着炉灶同类的太阳鼓也毁了,所以女权社会的家长必须出头解决这种纠纷。解决这种纠纷的唯一方法就是补造一个炉灶、一个太阳鼓,在隆重的仪式下,“鸣鼓攻之”大洪水,或为了太阳鼓更加有魅力而“朱丝绳萦”鼓,从而胁迫洪水失去威力。本文“引言”所谓“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所影射的虽是自己的族亲颛顼氏、共工氏(须知颛顼氏后世称之为玄武神,其图腾之象就是龟鳖,“鳌”是龟鳖之类;共工氏以水当做图腾的威权之处——“黑龙”暗射共工氏:龙主水、水色黑),言外之意女娲在“补天”工作中,公正无私,能教训自己的族亲。
“女娲补天”的故事应当产生在大禹已经有把握代替帝舜氏政权之时。古史称那时的帝舜氏为虞舜氏。这之前虞舜氏虽然政变了帝尧氏,但仍然还可以让帝尧氏之氏号混混沌沌的存在着。
“女娲补天”的故事显然是在挣扎、吹牛,用挣扎、吹牛的努力向伏羲女娲民族集团的遗民说,也和大禹之夏后氏的臣民说,重黎氏亦即祝融氏是世上和合法的执政力量。
“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陶的烧制温度超高就是后世所谓的“石陶”。在史前,偶尔也有陶器烧制出现“五彩”光的时刻。
  
1.png
图1·左、中·山东巨野博物馆藏,大汶口文化时代的陶质太阳鼓。鼓的声音就从鼓的当做眼睛的孔中传出来。右,山西考古博物馆藏陶鼓(图片采自“小红书”)

2.png
图2·较早的灶神——后世的太阳神(日头)。山西吉县沟堡村出土(神木博物馆藏)

3.png
图3·三星堆出土的“日头”

4-.png
图4·汉代的灶神(青岛崇汉轩汉画博物馆藏)传说灶神的祭祀场所是灶。文献上又说“赤帝”是太阳神。这因为“炎帝(赤帝)”时代是伏羲女娲民族集团领导天下的继续

5.png
图5·沂南博物馆里的太阳鼓画像砖

注:
〔1〕见《国语·楚语下》“观射父论绝地天通”
〔2〕见《国语·鲁语上》“展禽论祭爰居非政之宜”
〔3〕见清俞正燮《癸巳存稿·卷十一·天穿节》
〔4〕见《后汉书·礼仪志》
〔5〕见《渊鉴类函》卷281《鼓二》说鼓之制“始于……少昊氏”


王晓强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王晓强丨女娲补天新异议(中国图像学苗圃)》 发布于2024-3-11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