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瑶本丨游京都清水寺和圆山公园 - 世说文丛

陈瑶本丨游京都清水寺和圆山公园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京都是日本人在公元8世纪仿照唐代的长安和洛阳建造起来的一座城市,从公元794年到公元1868年的1000多年间,一直是日本的首都。街头巷尾的中式庭院、招牌上的汉字短语比比皆是,中国味儿很浓,而且这里还是日本历史上首部长篇小说《源氏物语》的故事舞台;所以虽然是第一次来到京都,却并不感觉陌生,似乎还有点儿似曾相识。
4月22日上午,我们来到音羽山半坡上的清水寺。清水寺是玄奘在日本的第一个弟子慈恩大师于公元798年创建的,占地13公顷,与金阁寺、二条城并列为京都三大名胜,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该寺依音羽山的悬崖峭壁而建,大屋顶的正殿主堂由139根立柱支撑,宛如一个硕大的舞台,因此被称作“清水舞台”。气势宏伟的“舞台”离地面15米,音羽瀑布在台下流泻,泉水清洌,终年不绝。清泉分为三部分,分别代表着健康、智慧和姻缘,据说每一部分都有神奇的力量,游客们排着长队纷纷用水杯接了喝上几口,甘冽的泉水喝到嘴里咽到肚里感觉十分清爽,至于是否有“神奇的力量”就不得而知了。该泉被列为日本十大名泉之首,清水寺也由此而得名。寺内供奉着千手观音立像,来像前跪拜祈福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清水寺四周绿树环绕,樱花烂漫;寺后的音羽山层林莽莽,绿树中间杂着几树粉红色的山花,漫山遍野的原生态。          

微信图片_20240317211100.png 作者与身穿和服的四位日本姑娘合影(摄于3月22日)

今天是星期天,游客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日本的姑娘们,身穿色彩艳丽的和服(她们平日不穿和服,节假日也只有少部分人穿。因为和服不但价格昂贵,一身好的和服价同一辆普通汽车,而且穿起来很麻烦,需要有人帮助)脚穿分趾的白袜和人字拖鞋,迈着细碎的小步,蹀躞于人流之中,成为寺院一景。导游小石说:和服始于中国,是由唐衣演变而来的。穿和服的女子背上打蝴蝶结的表示此人未嫁;背上是方方正正小包袱的表示此人已婚。我们旅行团的枣庄女孩小曾(钰涵)是音乐学院的学生,她把我拉到4位身穿和服的姑娘中间,说:“大叔,我给你们拍一张合影,作为来一趟日本的纪念吧。”四位日本姑娘积极配合,五人的热情使我难以拒绝。拍完照后,日本姑娘们一边连连鞠躬,一边“阿里嘎多(谢谢)!”“阿里嘎多(谢谢)!”       

微信图片_20240317211118.png 作者在圆山公园门前留影(摄于3月22日)

从清水寺出来,行程安排的下一个景点是二条城。导游小石说,二条城的樱花未开,没有意思,不如圆山公园好。征得大家的同意,不去二条城,改去圆山公园。
13时,我们来到圆山公园。今天天气晴朗,又是星期天,来公园踏青的游人很多。进门不远,左首有一个葫芦形的池塘,一汪碧波春水,池边有石、树点缀,几树早樱,粉色的花朵已经绽放。平静的水面倒映着明艳的樱花,景色清幽,如诗如画。园内有许多樱花树,因是早春,大多尚在含苞。继续前行,见占地面积约8000多平方米的公园依山而建,有榆树、柏树、槭树、朴树、槲树等许多参天大树,很多树龄在百年以上,枝繁叶茂,浓荫蔽空。圆山公园最大的看点是公园中央的一棵巨大的樱花树“枝垂樱王”,可惜尚未著花。

微信图片_20240317211122.png 圆山公园里的结婚式(摄于3月22日)

转到公园右边,见人群熙熙攘攘,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对新人在举行婚礼。举行婚礼的房子(不是教堂)门前有一块木牌,上面用汉字写道:指尾家小池家结婚式。我们来到时婚礼仪式已毕,一众人等正从房子里走出来。新郎宽衣博带相貌儒雅,手拿一把折扇,走在右边。新娘头上戴一顶巨大的圆弧形白帽,身穿雪白的长袍,是一位身姿曼妙明眸皓齿的美人,称得上花容月貌,和新郎并列走在左边。一个身穿白衣的年轻男子在新郎、新娘头上举一把巨大的红伞随身前行。搀扶着新娘的老太太,好像是新娘的母亲;身后一对头戴花冠的妙龄女子,应该是两位伴娘。新郎、新娘低首垂目,表情平静,新婚的喜悦深藏不露,好像是在思考结婚这件人生大事的深远意义。前前后后还有一些男女宾客,组成十几人的婚庆队伍,一路慢慢前行。没有鲜花,没有乐队,只是静静地、缓缓地行进。大家跟着队伍看了好久,对这场异邦的婚礼感到新奇。                        
从圆山公园出来,途经二条城,看到樱花未开,游客疏疏落落,景色果然不如圆山公园好。小石说得没错。                    


陈瑶本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陈瑶本丨游京都清水寺和圆山公园》 发布于2024-3-17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