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杰丨越芽湾随笔之六(几个零碎的主题) - 世说文丛

阿杰丨越芽湾随笔之六(几个零碎的主题)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几个零碎的主题

清明小长假,一口气写完这个系列游记的上述三篇(之三到之五),仍感意犹未尽。时间关系,不想展开写了,以下是遇到和想到的几个零碎主题,大致写一下吧。

兑换越盾

3月22日晚,乘坐平安保险公司的大巴抵达青岛机场后不久,随团导游说可以提前在机场兑换越盾,因为落地后在越南兑换不方便也不合算,大家都不懂,就信了,纷纷围在一个小伙子跟前兑换。他们说,一个人大约需用100万越盾。三人300万应该就够了。于是用微信转账方式以1020元人民币兑换了300万越盾,是面值50万,6张很漂亮的塑纸币,一下子成为了百万富翁。事后证明,要是购物的话,最好多兑一些,500万较好(三个人)。最好还要再换一些零钞方便使用,传说的越南人不识数虽有些夸张,但亲身体验,找零时如果不盯紧了往往会少找给你。还有好多环节的小费,都需要小额零钱。
在越南实际消费时,都是按照1万越盾等同3元人民币支付,这样来看,所兑换的300万越盾只需900元人民币就够了,而按照当天官方牌价1:3545,846元就可以搞定,无形中损失了120—174元人民币。还没登机,就有损失,瞧这事干的。而那个收款人,微信上显示为刘会计的人,兑换完毕立即消失。下榻酒店门前的小店店主说,在当地小店其实随时可以兑换。一些店也可以直接用微信或支付宝支付。这是此行遇到的第一个坑。
很多年前,曾在旅行社做过一段时间,大致了解旅行社利润的构成,主要来自团费和购物。包括机票、车票、住店、景点门票、购物等环节都有返利,业界所说的“啃床腿”,就是从住店获取的收益。兑换货币是否也有呢,上述的120—174元的损失,是否他们的收益呢,不太清楚。

晨练

下榻酒店门前有条南北向的滨海大道,据说有十公里长,双向双车道,中间有很窄的隔离绿化带,从酒店一侧过绿化带,要看左边的来车,不过汽车很少,主要是摩托车,过了绿化带,要看右边的摩托车。导游之前曾提醒道,在当地马路边上走路不要看手机,以防飞车党抢劫,此行并未遇到这种情况。
临海的步行道大约有3米左右,临海的一面是石柱和粗铁棍交替的护栏,中间有电线杆和行道树,主要是椰树,也有不知名的树。路边密集地悬挂着独星国旗和镰刀斧头红旗。
24日早上,当地时间5点(北京时间6点)在军号中醒来,看看离早餐时间还早,在房间里没事,就想出去走走(五年前在首尔也是这样早早起来,凭着感觉一路走到了当地知名的景点南山公园,不过首尔时间比北京时间早一小时,五点起来,国内还是四点多呢),出门向北走,但当时却以为是向东走,海里停着一些渔船,海滩上人不多,海水很蓝,远处是一些岛屿。步行道上,有很多人在跑步,也有站在一个点抻拉身体的,还有跳广场舞的,但参与人数都很少。跑步的人里,有很多欧洲人,女生穿着性感的露脐装,动作有节奏。所有跑步的人体型都偏瘦,没见到胖人。紧邻步行道的马路上,不时有摩托车或自行车快速驶过。走到一个弯路,看看时间不早了,就折返,原路返回。沿途在对面路上,有很多高大的建筑,大概是酒店或银行,也有一些未完工的建筑,显得高而瘦。
25日早是向南,这一段走得较远,一直到五指岩附近才折返。这一路看到的景致比昨天多。主要是这里步行道较宽,还有大片的绿化带和花园,有健身设施,很多中老年人在上面活动,除了跑步和跳舞的人,海滩上还有几位背对太阳打坐,有一位的前面似乎有手机,大概是看着视频做动作吧。海里还有很多游泳者,似乎没发现防鲨网,泳者各个年龄段都有,在下海的出入口,停靠着很多摩托车,跳舞的那些人身边也有很多摩托车和自行车。显然这些游泳和跳舞的人,住在距海较远的地方。路边有饮水机,走上前去,可见有两个出水口,一侧较高,另一侧较低,是自动感应的,手一靠近立即涌出水来,俯下身子凑近出水口饮用几口,水质软润可口。路边竖有纪念芽庄建城100周年的牌子。到处飘扬着独星国旗和镰刀斧头红旗。
27日早五点,手腕感觉好多了,可能是昨晚买的膏药起作用吧,越南人尚武,应少不了跌打损伤的药方(到第五天就基本不需贴膏药了。写下这段文字时,已恢复正常,可以提重物、抱孩子了)。考虑到路不熟,九点多还要退房,不敢走太远,就在附近活动,出来想找找听到军号发出的地方,设想应该不会太远,也不在海边,于是沿小街往西边街区走了大约2公里,折返。
远远的,看到一处有着哥特式尖顶的教堂,那里应该就是前几天早上传来钟声和歌声的教堂。教堂未开门,从门前走过。前面一位披着红色衣衫、手里拎着小包的女子,想必是从海里游泳完回家去更衣,头上明显还是湿的。她走得不紧不慢,朝一条小巷走去。注意到沿街有店铺已经开门,门口有卖早点的,路边也有推车出来卖早点的小贩,买者不多。所卖大约是米团油条一类。眼神不济,看得不太真切。有一处比较气派的大门,上面都是红底黄色的大字号文字,下面有一行英文,...communication university,最前面是越文字母,可能是地名或字号,是一个什么交通大学,但地图上没有标记,门口有疑似军人站岗,很可能是军校,早上听到的军号声大概就是从这里发出来的。想拍照,又觉不妥。因此时不断有骑着摩托车,身穿墨绿色军服,有肩章的人进去。这才注意到,有不少军人骑着摩托车从海边那里驶来,开进大门。相距不远的对面,有一处学校,查阅翻译软件,得知是一所中学,有人骑着摩托车来送学生,还有的学生自己骑自行车来上学。
观察路边的墙壁,看上去非常薄,不像是砖砌的,倒像水泥浇筑。目测其厚度也就10几厘米。墙大约有一人多高,上部和下部各有一个大约一巴掌大小的圆孔,边缘非常整齐,不知做啥用。

厕所无臭味&几乎未见蚊蝇

这次去,印象深刻的是几乎所有越南餐馆、旅游景点等处的厕所都很干净,没有国内厕所那种臭味。也有例外,是在乳胶店那里,厕所不仅简陋,且肮脏,与之前见过的越南厕所迥然。可能是国人企业吧。
说到蚊蝇,当地很多通透式餐饮店,是完全开放式的,多有海鲜、肉食,却未见到苍蝇,在珍珠岛大棚,几米开外就是茂密的椰树林,也未见苍蝇和蚊子。早上晨练走过的垃圾箱,未见苍蝇起落,须知,那里可是30多摄氏度啊——是当地不产蚊蝇,还是卫生搞得好呢?
也有例外,下榻酒店第一天,不喜欢开空调睡,夜里拉开临海的拉门,吹着海风,听着海涛入眠,甚爽,一夜睡得非常安逸;可是,第二天睡前,竟被蚊子叮咬不止,大概是蚊子第一天没反应过来,没意识到屋里住进客人了吧?哈哈。不得不关上门,打开空调,这才入睡。

语言文字

满大街都是越文的拉丁字母,芽庄不是旅游热点城市吗,既然中国人和韩国人很多,欧洲人也不少,怎么也该有相对应的中文、韩文或英文才好吧。像青岛那样,很多店家和服务设施都是中英文的,公交车、地铁上也都是双语播报,不管播的准不准,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而芽庄却不,英文、中文、韩文出现的情况很少,少到可以忽略不计。其实这是正常的,回国看看,虽然有标注英文的店家牌匾,但绝大多数还是中文。这样想,对芽庄满目皆是越文就理解了。不过初来乍到的人,也确实不方便。想起五年前在首尔大街上,路标上就同时标有韩文和中文。可能是韩国的去汉化不彻底吧。韩国的很多商业设施有很多中文。越南据说西贡那边的中文不少,那里生活着大约五十万华人。
越南文字的去汉化,固然有宣示主权的理由,其实是对北方大国的疑惧心理作怪吧。以现代越南语的词汇来说,汉字词汇居然占到了越南语日常词汇的近百分之四十,而在司法等领域里,汉字词汇占到越南公文里的比重,更达到百分之五十到六十。汉字文化早已深深渗透在越南文化中。在废除汉字多年的越南,“汉字热”悄然升温: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后,汉字教育在越南的比重就连年增加,2011年起,汉语已经成了越南教育体系里名副其实的“第一外语”。这样的升温,将是一个持续多年的大趋势。越南的地名、人名的构词法还是秉持汉语原则的。毕竟,汉语文化在越南浸润上千年,语言的惯性,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而现在,不仅越南人,还有韩国人,都在兴起学汉语热潮。
越文的构词很有趣,虽然是拼音文字,一个词若有两个字组成,却像汉语拼音一样,恰到好处地分开写。如VIET NAM(越南)、 NHA TRANG(芽庄),而不是像其他拼音文字那样连写为Vietnam(这个词英文确实连写)、Nhatrang。

自助早餐

23日入住,24日早开始,有四个早晨在酒店就餐,是自助餐。外国的自助餐是啥样呢?大致流程跟国内差不多,毕竟这种饮食方式都是从欧洲传过来的。但内容和品类却大有不同。主食方面,有米饭,也许是品种问题,不知是蒸熟还是焖熟的,米粒很散、很干,缺乏国内米饭的黏性,如果不加汤肴干吃,口感不佳。我通常是配以牛排咖喱汤。再就是春卷,还有小馒头,小包子,形式上与国内无异,但内容物与口感迥然。还有西餐的烤面包、三明治、面包,配以奶油、沙拉、牛奶、咖啡、酸奶、水果等,特别是有一种干猪肉,有人说是黑猪肉,很劲道,不腻,香,有回甘。还有煎鸡蛋,这个最受欢迎,每天都是排长队,操作师傅应接不暇。团里有个小伙子,一次最多吃十几个,跟在后面排队的心里会作何感想呢?有阿姨善意地提醒,说吃多了不好,最后一天,他竟一个也不吃了。
有一点跟国内不一样,吃完一个盘子,其实还想吃,如果你去选别的食品了,回来盘子就会不见了,是被服务生收走了。有时你明明还在吃,边上有空盘子,也会被收走。这种行为在国内通常被视为逐客,是不礼貌的。不知当地是否就这样的习惯,还是服务生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教育。

小费

这次最受诟病的就属小费了。
从入关开始,到离境,每人都要在护照里夹10元人民币(合3万多越盾)。住店时,也被要求,每天离店时,每人要在床头放1万越盾小费。还有,最后要结束了,阿忠要求,给翻译阿石和驾驶员每人每天各给1万小费。住店,服务生给打扫卫生,给小费说得过去;翻译和驾驶员辛苦,给小费也正常,也乐意给。只是海关,是吃皇粮的,代表国家,怎么竟然要给小费,还进出关都给,还不少呢!入关时特意留意了一下,关员瞬间把RMB收进下面的抽屉;出关时,那位老几边用语音聊天,边盖章,收款速度也是一流。据说东南亚别的国家也有此陋习,但据说只对华人这样,欧美及日韩客人没有这一说。这是为什么呢?据说是中国导游为了快速通关提出来的,生生惯出来了的毛病,改就很难了。
另外,25日晚间的答谢宴有一个环节,当地狮子舞为宴会助兴,末了,阿忠说要给他们适当的小费,扮演财神的人,挨桌挨个人索要,又跟每个人合影。这小费要的,真是。一万越盾合人民币三元多,咱们似乎不当什么,可据说就能顶当地普通人一顿饭钱。

红色国度

某日,我拍了照片发给一位老师,他看到了红色,有点诧异,怎么那里还是这样呢?不错,视线可及的地方,皆可见到红色。红色的标语,红色的广告牌底色,红色的独星国旗和镰刀斧头旗,甚至喜欢穿红色奥黛,似乎当地人偏爱红色。甚至,在一处街头宣传标语上,镰刀斧头徽记在独星国徽前面(见下图)。这也难怪,毕竟国名里就有一个词socialism,毕竟也是Communist Party当政。虽然这些年简中区有很多关于越南改革的消息,认为越南在变,但以我在当地短短几天的观察(也许观察得还很不够),这种变并非根本的变化,以我管见,只要红色大行其道,这个国家就不会大变。
换种思路,因为当地建筑的基调是白色,采用红色,或许可以起到突显作用吧。

地图软件

首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最感郁闷的,就是不知道所在地以及所去游览的地方的具体位置。在国内,通常可以在微信上查到所在位置,还有高德打车等APP,但出了国,手机如果不做特别设置,微信定位和高德打车等软件就无法使用。去的前两天就处于这样的郁闷中。第二天,用酒店的WIFI搜索到一个APP“新知卫星地图”,能准确地知晓酒店的位置和周边情况。但限于流量,出酒店就不能用,而且还是付费的。要不要付费,以供以后使用呢?这是在国外看到的,国内能不能用呢,有点纠结。最后还是下决心付费,国内能否用暂且不管(回来证明还能用,只是芽庄那边的地理信息查不到了),果然好用。像微信定位一样,游览项目所在的位置,车子行驶的轨距,实时都能看到,很方便的。旅游必备的工具总要有的吧。

流量卡

出发时在去往青岛机场的大巴上,随团导游建议购买一个流量卡,说每人买60元的足够六天使用,一家买一个卡就行,其他人可以用热点(说是还有一种,一天30元的,太贵了)。事后证明,这种也不该买,因为有一种一天3.9元(越南),100M的,足够。我的体验是,未必一直打开流量,需要时随时打开就行。

阿忠

地接导游阿忠是黑龙江漠河人,在海南大学读书,毕业后留在海南,从事旅游业十多年,在海南成家。他回忆起,有一年在西藏接了一个团,头一天感觉似乎不对劲,跟旅行社说身体不好,不想带那个团了。第二天,那个团的大巴发生事故,全团乘客包括导游、驾驶员全部身亡。他还说起一件事,他祖父随他来到海南并病故于此,按照家乡习俗必须将遗体运回去,但过琼州海峡的客运船不允许,于是他联系部队医院,加上吊瓶,装作送病人去广州急救,蒙混过关。这种行为虽然有情可原,为人子孙,可以理解,但与他在车上一直标榜的所谓正能量,为人要诚实,不说谎,如何能对得起来呢?
他从23日凌晨接我们这个团,应该说是尽职的,虽然免不了参与一些小动作,这是行业潜规则,人在其中,也免不了随俗。但他一路的说辞不像话。去国外旅游,地接导游还是应该多介绍沿途风光和相关的背景知识吧。而他却海阔天空,无所不说,就是沿途风光几乎不涉及。从这一点看,他是不称职的。27号下午,前往机场的路上,他说他5月要离开此地,去他所在的旅行社驻新疆办事处,不再带团,而是坐办公室,从事管理工作。送走我们这个团,当天晚上他要去接日照团。去寻找下一个猎物。
随团导游小张也要去跟另一个团队,她说芽庄来过很多次,有时会住在这里十天半个月的,很羡慕她,我要是有机会多住些日子,定会了解到当地更多的风物民俗。
说起阿忠读的海大,这次青岛团平安公司的业务经理小李也是海大毕业生,只不过前者是海南大学,后者是中国海洋大学。两人都是东北人。阿忠是78年出生,黑龙江人,小李是82年生,吉林人。25日晚间的答谢宴上,两位海大毕业的东北小哥联袂演唱了歌曲,是为趣谈。

在想,为什么要去旅行,单单是跟团去知名景点去打个卡,宣示自己到此一游,拍几张图发朋友圈,就OK了吗?劳心劳力,游行一圈回来,不几天全部抛诸脑后,还有的人,觉得反正是跟团,至于去了哪里,那个地方有什么特色,背后有什么故事和背景,并不了解,要是这样,那倒是没啥意思,还不如不去。
窃以为,还是要于出发前作一番功课,对要去的地方做一些了解,去的时候,或许因为跟团,做不到深入地探访当地的风土人情,也要尽可能走进当地社会。不仅如此,最好还带着脑子和工具去。所谓带着脑子,除了出发前的功课和设几条预期要达到的目标之外,在经历每一处景点时,最好对其做一些思考,做一些笔记。而带着工具,则是指,提前准备好包括地图和翻译软件在内的相关小程序,便于知晓所在位置,以备不时之需,后者可以及时获知相关外文信息,了解你接触到的相关情况,有利于及时作出判断和应对一些不可预知的情况。
虽然早上出去活动了三次,三个多小时,近距离观察了越南人的晨间部分生活状态,但还远远不够,而且,晚间时间,托辞疲劳,也是懒惰,没去街区逛一下。是为遗憾。

至此,这趟越南芽庄之旅就写完了。遇到、看到和想到的,拉拉杂杂写了2万多字,有些判断和观点多是个人感受和想法,难免有偏差。这是第二次走出国门,一切感到新鲜,觉得应该记下来,给自己做个备忘录,也与各位分享,如有不当,请各位旅游达人指正。

谢谢您的阅读。(续完)

微信图片_20240407083556_副本.jpg 越式自助早餐

微信图片_20240403153359_副本.jpg 临海大道

08_副本.jpg 芽庄市区远眺,多是白色建筑

微信图片_20240408213243_副本.jpg 站在酒店楼顶眺望附近建筑

微信图片_202404082132451_副本.jpg 在芽庄河大桥上疾驰的摩托车,视频截图

微信图片_20240408213244_副本.jpg 路边的宣传标语(注意红色,注意镰刀斧头旗在国旗前面)
大意是:2030年之前实现食品包装类产品的
可持续发展的实际目标(不确)

微信图片_20240408213245_副本.jpg 商店门头,上面有饮料的价格(注意红色)

微信图片_20240408213246_副本.jpg 带广告的门店(文字大致意思:电动机,电视、冰箱、洗衣机,欢迎再来,零首付+完美,除非更便宜)

微信图片_20240408213247_副本.jpg 随处可见的咖啡店

微信图片_202404082132431_副本.jpg 跨街标语(注意红色)
大意是:不要改变新世界,不要暴力

微信图片_20240408214524_副本.jpg 天主教堂对面街道标语牌(注意红色)

微信图片_20240408214533_副本.jpg 海边广场舞,注意摩托车和红色

微信图片_20240408214538_副本.jpg 海边自动感应饮水机

微信图片_20240408214543_副本.jpg 背对太阳在海滩上打坐者(视频截图)

微信图片_20240408214557_副本.jpg 25日晚答谢宴,与参与狮子舞的财神合影,注意我给他的小费,注意红色

微信图片_20240408215215_副本.jpg 街头广场舞之前(摄于当地时间早6点)

微信图片_20240408215216_副本.jpg 酒店附近的教堂远眺,前面是小贩

微信图片_20240408215217_副本.jpg 洗完海澡,拎着衣服,披着浴巾,穿着拖鞋回家的女子(注意红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阿杰丨越芽湾随笔之六(几个零碎的主题)》 发布于2024-4-8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