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强丨台版拙作《易经里的秘密》之3卦《屯》卦补正 - 世说文丛

王晓强丨台版拙作《易经里的秘密》之3卦《屯》卦补正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题记:《易经》是中国“国学”之首。但是今天人理解它却多任意曲解,胡说八道,如某大学的先生,将“朋友”释为:天上的月亮和水中的月亮,失去一个另一个就没有了等等。“屯”字的字义如果没有今天考古学大量而枯燥的工作,恐怕还要继续地延古注的意思臆说下去。至此我得谢谢沈从文、王㜿、王亚蓉先生让我去王府井考古所从事查资料工作,使我稍脱愚蠢也。

3. 屯
水雷屯。坎上震下。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释“屯”:
旧注多释为“难”。大概以往注家忽略了田野考古知识。它的真正意义已经在物象名字转述中丢失了。也就是我这样的屁民才敢钩沉故事,肆无忌惮地一说:“屯”就是“阜”“陵”——《庄子·至乐》:“生于陵屯。”成玄英疏:“屯,阜也。”例如著名的“皇姑屯”事件又叫“皇姑坟”事件。《楚辞·哀郢》“登大坟以远望兮”之“大坟”指的就是水中的土丘。
也许甲骨文的“屯”,象形的就是侧面的龟鳖出入于近水土阜的样子(图1-1)。 “段簋盖”之金文的“屯”字,象形龟鳖出入于土阜的样子,这个龟鳖的背甲上分明画着“⊕”状符号(图1-2),而这个“⊕”符号,是大汶口文化象征天地在鸟鬶两腿之间的符号(图1-3),它象征着伏羲女娲生了天地日月。“⊕”符号更见于商代图形文字“奄”字上(图1-4。“奄”字由“大”和“黾”组合而成)。传说女娲补天是杀了龟鳖以其四肢撑起天地的;《列子》上面有说龟鳖(鳌)驮起了大地。且不论卜辞上习见“四屯”“六屯”等表示甲骨数量词之“屯”是不是原本特指一对龟甲骨的意思,只是一切龟鳖之类做窝产卵都会预测来年的最大涨水线。准此,甲骨文、金文的“屯”字应该象形龟鳖产卵之状。甲骨文、金文象形龟鳖的尾部一“/”画,应该指的就是龟鳖出进近水土阜样子。女娲氏来自黎氏,黎氏来自颛顼氏,颛顼氏的玄武图腾作龙蛇交配龟鳖,“段簋盖”上的“S”形笔画,恐怕就是龙蛇的形象——女娲继承了颛顼氏的龟鳖图腾,而作为兄妹兼夫妻的伏羲氏,其与女娲氏的不可分的族号(重黎氏)、图腾,这正是“段簋盖”上的“S”形笔画的基础。
其实本卦的“屯”读音近“墩”,指土堆。今天中国许多地区仍然叫大土堆曰“墩”。
再强调一遍:“屯”就是阜,就是陵,就是自大禹治水以来流行于中华民族长江以北的“堌堆”“丘园”“国山”“大土台子”等等。《易经》当中不少的卦都涉及到它。
本卦是《周易·象传》所说的“云雷,屯”——《易经》凡牵扯到“雷”象的卦,都有一种不为世人轻易而知的神秘,所以我在此特别强调之。
上面提到的“大土台子”的建筑,是伏羲女娲民族集团被大禹借治水之形势,取代有虞氏而达到“家天下”之机会。伏羲女娲民族集团原先有专门“平治水土”族氏,名“共工氏”(共工氏“姜”姓,与烈山氏同姓,均属“重黎氏”,故而后世称炎帝“祝融”,殊不知“祝融”即“重黎”),都说大禹和“洪水”斗争了一辈子,其实他更可能是和共工氏斗争了一辈子,他的最终的胜利,是灭亡了“共工氏国”,可能共工氏国就是今天的石峁遗址。共工氏国的故土上本来建有重黎氏的太阳神神庙。
伏羲女娲民族集团悟到“多生多育”是史前社会根本的生产力,所以“天下归心”,终能形成龙山文化的普及。但是多生多育增加的人口,在大洪水时代未免会因之流离失所。黄帝民族集团的鲧竟然不待“帝命(伏羲女娲民族集团授命)”,公开以“堙”的方式建筑“大土台子”,换句话说,他没有“疏导”水流,而是在水流之中建立了许多“大坟”,亦即大土台子收拢人民。在他的下一代大禹手里,还是以“堙”而非疏导的方法,收拢了洪水当中流离失所的民众,于是大禹成了一代当然的领袖。
本卦“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等“鹿”是“麓”的假借字。“麓”,山麓,就是“国山”的借代词;“林中”,即指“民族之林”的“林”。这个“林”用得十分巧妙。叫粗心的人会感叹“时光穿越”。
本卦卦辞里说到了“勿用有攸往”,继而又说“利建侯”。“利建侯”容易理解,就是商王族考虑到建筑“大土台子”让夏后氏钻了伏羲女娲民族集团收容民众的建筑不及时之失误,我们要接受教训,适时建筑“大土台子”,从而“利建侯”——一般说“侯”是商王给予自己同族血亲的爵位;“利建侯”就是建设这些“屯”,有利于自己王族在上面享有侯爵的特权。什么东西“勿用”让其“有攸往”?细究各爻爻辞,或明或暗,无不与车有关。因此,“屯”虽然讲的是作为国家驻地的基础建设,实际应该却是针对车马而言。车马勿用有所去往,便是停车驻马。这就是“屯”衍生出停留、停顿的意义之所在。这卦与《贲》《睽》《渐》《归妹》等反对抢婚的用意一致,只是将婚姻的核心借卦名“屯”,集中到了国家的建立上面了而已。
《易》编成以往,邦邑聚落间的婚姻,仍习惯彼此抢婚之俗;被抢的一方不仅一个女子遭抢,也不仅未婚适龄的女子遭抢。伴着这婚姻抢掠,必有反抢掠的战斗。虽然伤亡每会出现,但抢者徒步,反抢者阻挠,彼此伤害较弱。自从速进易退、能冲善撞的车马被普遍用于抢婚,抢婚者掠抢的范围、力量大大增加之同时,反抢者伤亡的范围也大大增加起来,一场原本为了繁衍的婚娶,反变成了削减人口的屠杀。对此,《易》的编著者,作为一个主张人口繁衍为生存第一原则的哲人,当然要否定传统的抢婚婚习,推扬合乎时代的婚姻形式——聘婚。在这样的前提下,针对动用车马抢婚已经造成的恶劣印象,本卦又告诫道:即便是礼聘婚娶,也要废弃动用车马,以免引起女方邦邑聚落的误会。
本卦的内容很该重视,它除了力斥野蛮时代的婚娶方式之外,在力倡文明婚姻的同时,又提出了婚聘女子的年龄下
限:“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释“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
谓停止抢婚之婚姻方式,是让神灵得以祭祀的首要条件,对于宗族家国的存在也有利。“勿用有攸往”,指不要动用车马载众持兵去袭劫女人成婚。
释“利建侯”:
“建”,设立、委派。“侯”,据胡厚宣《殷代制度考》说,那时被外派代表宗族掌握部分政权、奴隶的分族负责人,或在王都近郊的分族执政者,被称为“侯”。“利建侯”,利开疆拓土,建立国家,使宗族人口四布的意思。群婚使人类自身的质量恶化,抢婚虽优于群婚,但这势必形成抢方和被抢方的对立仇杀,反造成不利繁衍的后果。如果采用聘婚,在追求增多人口目的中又不减少繁生的因素,还可以借此媒介将孤立弱小的族落,吸收在较强大的部族四周,彼此相依共存。这样的生存环境,是“利建侯”的前提。
“建”,“帛”作“津”。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释“磐桓”:
即“盘桓”,停留不进之意;指用于袭劫妇女的车马。
释“利居贞,利建侯”:
“居”,居住,聚集;在《易》中一般指都城而言。“貞”,在《易》中它有两种相近的含义:借代宗族家国的存在,借代生、生活、生存。如本卦《六二》的“女子贞”、《恒·六五》的“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家人》的“利女贞”,其“贞”与此义同,均为生、生活、生存。
“利居贞,利建侯”,停止以抢婚为目的的车马出动,有利聚人设立城都,有利于商族宗族的繁衍,家国四布。
“盘桓”,“帛”作“半远”。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释“屯如邅如,乘马班如”:
“如”,语助词。“邅”,回转方向之意。《楚辞·离骚》:“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乘”,车。“班”,回、还。《书·大禹谟》:“班师振旅。”
释“匪寇婚媾”:
“匪”通非。“婚媾”,婚姻。“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摹拟向抢婚车马队伍劝阻的口吻,大意说:停留下来呀,让车马回转回来呀,你们本为了婚娶生子、建立国家的好事而去,可不是为了入侵掠杀的目的!
释“子女贞,不字,十年乃字”:
“女子贞”,女子过婚姻生活。“字”,从宀从子,象形有室家儿子;这里指女子和男人组成家庭;即出阁字人、待字闺中的“字”。“不字”,指女子不曾与人成家婚配孕育。那时人抢夺他邑的妇女,自然不会事先了解被抢对象是否婚偶,是否年龄适婚能育。如果采取聘婚的方式,就可避免这些盲目。
“不字”今较通行的解释是“不能生育”,非。《姤·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是对抢娶或聘娶已“字”女子的诅咒,这诅咒反能证明“不字”不作“不能生育”解(详《姤》释)。“女子贞,不字”,聘娶女子婚姻生活,要娶未婚无夫的。《易》的编著者在提出聘娶女人首要条件是“不字”者后,继又提出了聘娶女子的最小年龄:“十年乃字”。
“十年”,十岁,此约计年龄而言。“乃字”,乃可娶来组成家庭。《礼记·内则》说女子“十有五年而笄”,这里“十年乃字”的提法显然比它要早,故而更少科学性。“十年乃字”,聘娶“不字”的女子为妻,其年龄不宜太小,一般说要在十岁。这比今天幼女的标准,还少了四岁。
“邅”“班”“婚媾”,“帛”作“坛”“烦”“闽厚”。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象曰:既鹿无虞,以纵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释“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
“鹿”,同音假借“麓”。“麓”,山麓,借代山。在商代“山”是“国家”的另种称呼。如《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禹共共工国山”其“国山”就是国家的意思。在古代“家”相当于“国”。《山海经》里面的“山”多指“国”。本卦的“屯”,虽指建筑成功的“大土台子”“大土墩子”,它也叫“山”——这一点务必注意。“虞”,古代为贵族领主掌管山泽苑囿、田猎的官,贵族领主来这些地方打猎时,其职责又近似后来熟悉山林、担任狩猎向导的人;这里比喻礼聘婚姻的媒使之类。《姤·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咎(为聘婚跑来跑去,屁股上肉都走掉了,这虽然不尽人意,但却没有鲁莽抢婚所惹的危险)。”说明《易》赞赏那时为礼聘奔走的媒使。“林”,比喻住户林立的意思。指冒冒失失地破门启户地抢婚。
释“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惟”,语助词。“几”,近。或与“即”通。有正在进行的意思。
“舍”,舍弃。“吝”,危险。此爻比喻驱车动众抢婚的盲目和危险。
大意说:进陌生别人的国家抢女人婚配,如进入陌生的山泽林莽打猎,如果没有虞人带路帮助,不止有迷路的危险,所以天生高贵、理智的人宁可不图猎物,也不蹈未知的危险。同此道理,身为“君子”的人,其对待婚娶也就不聚人动抢,而是使用事先通讯、了解从而礼聘的婚娶方法,以避免冲进生疏的邑落遭受凶险。
“即鹿无虞”,“帛”作“即鹿毋华”。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象曰:求而往,明也。
释“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求婚媾”,指改用礼聘的方式去求娶于女方。
“往,吉,无不利”,制止抢婚,将使用于抢婚的车马返回,改强娶为礼聘,而且表示诚意,不让女方顾虑,徒步迎娶,那么所往将“吉”而“无不利”。
从《贲·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之内可知,《易》认为礼聘婚之相适形式,乃不以车马而是步行迎娶。提倡这种方式的前提,自然是因车马与掠杀关系太密的缘故(关于这点,请见《坤》“利牝马之贞”释)。另外,这一爻的“乘马班如,求婚媾”,显然不是制止车马婚娶反主张徒步抢婚,而是要求在女方同意嫁人之後徒步迎娶成婚——《贲·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无咎”、《上九》“白贲,无咎”、《归妹·六五》“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等都可证明这点。
“婚媾”,“帛”作“闽厚”。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释“屯其膏”:
“屯”,这里引申义为停。“膏”,指注入车轴中的油脂,即今谓的润滑油。《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巾车脂辖”的“脂”,亦即这里的“膏”。“屯其膏”,停止给抢婚的车辆注上润滑油;婉言不能抢婚。当时车的轮轴都是木质的,不上足润滑油,行车的困难是可以想象的。
释“小,贞吉,大,贞凶”:
“小”“大”,指给车轮注上润滑膏的多少。车轴润滑油上得少,是不欲车远行的特征,多,是欲用车远行。车不远行,就是在邑落附近为生活正常运行,车远行,则是以抢婚为目的的运行。
此爻可理解为“屯其膏。膏小,贞吉,膏大,贞凶”的节文。
“贞吉”“贞凶”,车马是要用的,但只能从事正常的生活和邑落防御,不能用在抢婚上,能这样,就对宗族家国的存在有利,反之就会遭致凶险。当时马匹多用于战事,抢婚的车多半也是可以作战的车。《易》的编著者反对侵掠战争,却赞许抗击侵掠者于邑郊的战争。抗击侵掠者,自然“贞吉”,抗击侵掠者的战场只在自家的邑邦之郊,而不是遥遥的国度,车轮润脂,自然要“小”。这些是我释“小,贞吉”有用车马御卫邑落之意的原因(关于邑邦间御入侵之敌在郊野的观点,详见《同人》释)。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释“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泣血涟如”是必须“乘马班如”的原因。“泣血”,泪流已尽,血也哭了出来;极言抢婚引起战争的悲惨恶果。“涟”,水波,喻血泪之多。
这一爻仍拟劝阻抢婚者的口吻:车马回来呀,抢婚付出的代价,是血泪如泛波之水呀!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如瑶、壮、苗等地区,还留着抢婚的遗风,但往昔的动武抢夺,已演变成一种婚礼仪式了(海南岛黎族有些地方所存的象征性抢婚,其大况是:男方迎亲队伍到达女方村口时,燃放一串鞭炮,新娘闻声躲避,迎亲者进女家门内便四处觅找新娘,发现新娘后由迎亲陪娘两人强拉上路,新娘要佯装挣扎状)。
“班”“泣”“涟”,“帛”作“烦”“汲”“连”。

QQ截图20240410091846.png
屯图1-1·屯,一期《京》二七九一。图1-2·屯,段簋盖。簋盖上的“S”笔画借说龟鳖属于“龙类”

图片1.png
屯图1-3·大汶口文化象征伏羲女娲的鸟鬶。此鸟鬶上面有象征伏羲女娲生了天地日月的“⊕”符号

图片2.png
屯图1-4·王心怡《商周图形文字编》上“奄”里的龟鳖身上的“⊕”符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王晓强丨台版拙作《易经里的秘密》之3卦《屯》卦补正》 发布于2024-4-10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