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南丨青岛的街道 - 世说文丛

郑成南丨青岛的街道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青岛的街道很有特色,几乎都用国内城市的名称命名,穿梭于纵横交错的街道,就如游走于中国地图上。
青岛跟山城重庆不同,但是也有相似之处,青岛的道路是连绵起伏,有些道路的坡度还很大,有翻山越岭之感。乘车步行问题不大,如果骑车下坡自然很爽,上坡就有些难度,所以在青岛不适合骑车。我在青岛的那段时间,住在杭州路上的出租屋里,那条路坡度就很大。
青岛的街道依山而建,有宽有窄,窄的巷子勉强能过一辆车。
这里的老房子,许多都有些年头了,还有些是殖民时期建的,斑驳的墙,或依附着三角梅,或攀爬着爬山虎,偶尔有一两支月季傲慢地从墙头探出来,很有些特色。有些路段没有房屋,只有高大的树木,偶有鸽群从头顶飞过,送来呜呜的声音。
这里的生活节奏慢,常看到老居民坐在自家门口喝茶聊天,看到我走来,总问我是不是日本人,一开始我不理解,后来知道,是我个子矮的缘故。听说我是温州人,立马夸温州人聪明,在青岛做生意的温州人很多,卖电器的,卖服装,卖鞋子的,理发的,到处都能听到熟悉的温州话。青岛有条温州路,在那里做生意的大都是温州人。
这样的老巷子也是热闹的,灯火初上时,烧烤摊子就摆出来了,摊子不大,就摆着两三张桌子,客人都是周边居民,热气腾腾的烤串上来,青岛啤酒一扎一扎喝,个个都是大酒量,喝着聊着,尽兴了,有的干脆露出膀子。这样的小摊子最接地气,最具烟火气。
走在老城区,依稀能看到殖民时期的痕迹。房顶是红色,衬托着蓝天碧海,注定了她独具特色的魅力。
有一段时间,我在青岛当推销员,推销一款口香糖,我背着包,徒步穿梭于大街小巷,遇到商店就进门推销。那段时间,我见识过许多人,或热情,或冷漠,但是我遇到的大多青岛人都是热情的,笑脸相迎,即使不要口香糖也委婉相拒。那是一段特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验到人间冷暖。那是一段难忘的经历,短短两个月时间,我几乎走遍了老城区的街道。
每天早上,我选择一路公交车坐到终点站,然后顺着路线慢慢往回走,为什么要选择往回走呢?我觉得,这样的行走是有目的地的,朝着目的地行走,总有到达的一刻,便有了信心和期盼。
我去过游人众多的栈桥、有特别意义的五四广场,那里有高楼大厦,现代气息很浓,不过还是走在树荫掩映的小巷子觉得舒适。当然吹来的海风都是一样的,湿湿糯糯,沐浴的阳光也是一样的,柔柔绵绵。
靠双脚丈量一个城市的距离,那是深入城市的内脏,漫步在纵横交错的血管里,慢慢品味其精髓的独特体验。踏在那些富有沧桑感的地砖铺成的街道上,脚步的啪嗒声里传来历史的气息。面对陌生的城市,心里总难免有些惶恐,不过看着那些熟悉的街名——浙江路、温州路,就觉得亲切了,觉得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立即感到被这座美丽的城市包容了。
如果你想了解一个城市,你就得去她的老城区,漫步于那些墙壁斑驳的老房子组成的街巷里,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充满烟火气和岁月的痕迹,老人们的家长里短,听起来并不琐碎,反而觉得亲切,是日子,是风景,把平常日子过成了恬静,也过成了风景。这些气息慰藉了岁月,也能慰藉你的心灵。

作者20多岁时曾在青岛打工,是《青岛财经日报》“世说”文化副刊作者之一,现为温州一乡村小学语文教师。

25b300880664df61eb6c5a33dbc04054.jpg

原载《青岛财经日报》“红礁石”副刊
2024.5.8 A8版
组稿/编辑整理:周晓方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郑成南丨青岛的街道》 发布于2024-5-8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