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萌之丨东欧作家说 - 世说文丛

祁萌之丨东欧作家说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国际文学理论界认为,20世纪东欧作家谱写了世界文学史上辉煌的一页,可以与19世纪俄罗斯文学、法兰西文学媲美。
然而,中国人对东欧文学了解不多,除了昆德拉的作品外,对其他东欧作家的作品并不熟悉。至于对东欧作家的个人品质状况更是知之阙如了。这是一种缺憾。
为什么东欧诸国的作家被学术界作为一个群体来认识与评论?这是因为东欧诸国——

1.历史上遭受相同的外强入侵,可谓命运共同体。远的奥斯曼帝国时代不说,就是二十世纪,东欧诸国都经受了苏联、纳粹的入侵和压迫。特别是苏联的全方位侵略,给东欧诸国历尽极权统治带来的苦难。
2.东欧诸国都经历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洗礼,有着与西欧共同的价值观体系,东欧诸国的文化归属西欧文化。
3.东欧诸国有着共同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对苏联的反抗。例如,1950年代的匈牙利运动,1960年代的捷克斯洛伐克运动,1980年代的波兰运动,实质上都是针对苏联的,都是反抗苏联的政治的、军事的、文化的入侵和压迫。所以东欧诸国在政治命运上是共同体,在文化追求上也是命运共同体,他们在极权统治时代,都是从心理上、从骨子里向往西欧的人道主义,向往西欧的政治制度。所以苏联垮台后,东欧诸国轻而易举地都纷纷实现了社会转型,都积极地完成了融入欧洲共同体。
4.东欧文化、东欧人有着根本的共同点,与俄罗斯文化、俄罗斯人是大不一样的。苏联统治东欧半个多世纪,却未能“同化”东欧。
5.东欧作家有着共同的“打破沙锅纹到底”的思维习惯,他们不但质疑自身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生存状态(社会体制),还质问这种状态(政治体制)是怎样造成的,并进一步问“出路在哪里”。
6.东欧作家都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反对艺术是纯粹的消遣品,反对脱离政治的艺术,他们认为与政治无关的纯粹艺术是不存在的、或者说是没有意义的纸花。所以东欧作家里不可能有周作人、梁实秋类型的躲在书斋里、雅舍里的悠闲自得、自鸣得意的作家。
7.东欧作家由于宗教的原因,他们对人性的认识,既是现实的——例如极权统治时代的人性畸变,例如鲁迅笔下的国民性,都是后天的人性变态;更是超验的——人性是上帝创造的,人性的本质是人既知道什么是善,也知道什么是恶——所以人有自由意志,即人都有判断能力与决断能力。所以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惩恶酬善是天经地义的,是上帝制定的正义的原则。
正是源于上述原因,东欧作家笔下的人物不是概念化、脸谱化的。所以东欧作家笔下的人物都是血肉丰满的,都是真实动人的。
8.由于东欧人从来就没有从心理上接受过苏联的价值观,所以东欧人即便在极权统治时代,也不可能像俄罗斯人那样全民喊“斯大林万岁”,东欧作家在极权统治下,也不可能对苏联统治时代由衷地讴歌新时代、新社会、新国家。正是源于东欧作家心理上对现实极权统治社会的不认可,所以东欧作家对生活其中的社会的描述,便有了入木三分的功力。
9.有西欧学者认为,东欧作家思想的深刻,超过了(西)欧美作家。(西)欧美作家仅仅是提出了问题,例如“后现代”。东欧作家不仅仅提出了问题,还探讨了问题的原因,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出路。这是东欧作家岿然屹立世界文学之林的根本原因。
10.东欧作家都是思想家。这是东欧作家作品厚重且有永久价值的根本原因。例如东欧作家昆德拉作品中有言:

“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人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砰然一声关上时,他们却发现自己在地狱里。这样的时刻使我感到,历史是喜欢开怀大笑的。”

这样的语言,难道不是只有思想家才能说出来的吗?
以上总结的东欧作家的几条品质,可供相同命运却不相同作为的中国作家参考。

原载轻博客12/14/2019 10:21:35 PM


祁萌之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祁萌之丨东欧作家说》 发布于2024-5-16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