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恒灏丨片警马怀龙 - 世说文丛

曹恒灏丨片警马怀龙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02-马怀龙.jpg

马怀龙备用2_副本.jpg

马怀龙备用3_副本.jpg

马怀龙是市北区兴隆路派出所的一位片警,从部队转业17年来,他将平凡的工作做出了彩,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马怀龙每天穿行在辖区的大街小巷,服务社区七千民众,为大家排忧解难,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赞扬,片区居民都亲切地称呼他“老马”。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的母亲,她老人家生前无私照顾一位孤寡老人20年并为其送终,这些优良家风、惠人善举,给我很大影响。”马怀龙说道:“到了军营,又经常参加军民共建活动,经常去地方敬老院慰问,对照顾社会上那些孤寡多病的弱势群体,有了发自内心的感召。”一席朴实的话语,照射出马怀龙多行善举的初心。
辖区有46户孤残困难家庭主动把钥匙交给马怀龙,视他为家人,于是马怀龙成了社区里的“钥匙管家”。每天,马怀龙会拿着钥匙走街串巷,了解辖区情况,走入孤居老人家中,及时给予帮扶。
马怀龙的第一把钥匙,来自一户残疾人家庭。在一次走访时,听到敲门后好长时间,残疾人宋月兰拄着拐给开了门。老伴杜盛昌因病长期卧床。宋月兰一家的情况让马怀龙听了,很是揪心,此后每隔几天,他便会上门帮助打扫家庭卫生,并协调居委会为宋月兰家办了低保,宋月兰家的钥匙便交给了他。一把、两把、三把,钥匙越来越多,马怀龙的牵挂也越来越多。孤寡老人武连芳、孤儿徐龙、困境家庭管凤娥、空巢老人李仙亮……马怀龙说,46把钥匙打开的不仅是群众家门,更是他们的“心门”。
乍开始,妻子段友苹也有怨言:家里的事马怀龙很少过问,每天不知道在忙什么。有一次洗衣服时,发现马怀龙衣服口袋里竟有十多把钥匙。“你又不是保安,拿这么多钥匙干什么?”听到妻子疑问,马怀龙才解释道,这都是他帮扶的片区困难家庭的钥匙。
段友苹不信。一次,马怀龙出门,段友苹暗自跟了上去。在王大爷家一楼的窗户外,看到丈夫正在厨房里认真做菜,她既惊讶又感动。自那以后,段友苹也开始支持丈夫的工作。
马怀龙有60多本工作笔记,记录着社区里的大事小情,形成了独到的“基层工作经验”;创新提炼出“马怀龙调解工作法”,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700余件,始终保持零投诉;他一个人的温暖善举带动了一大帮人:2022年,以马怀龙名字命名的“马怀龙金盾志愿服务队”成立,包括马怀龙的家人和他帮助过的很多社区居民在内,成员已超过360人。
马怀龙的善举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一时间,马怀龙成了岛城名人、警界榜样。各种荣誉也随之而来。马怀龙获得2023年“全国最美基层民警”荣誉称号,还应邀出席了2024年央视春晚。
往年的除夕夜,马怀龙总是会和爱人段友苹、女儿马青青一起,带着各种菜肴来到帮扶的独居老人管大娘等家中,给老人包饺子,陪老人一起吃年夜饭话家常。
今年春节前,马怀龙另一位格外牵挂的老人是王天恩大爷。王大爷腿脚不好,开门不方便。马怀龙到了,熟练地从拿着的那一大串钥匙中掏出一把,上前就打开了王天恩家的那扇门。一见面,马怀龙询问了老人最近的身体情况,随即告诉老人,今年自己要去央视春晚,所以不能陪老人一起过节了。马怀龙细心地告知老人除夕过来包饺子的志愿者名字,并叮嘱老人如果缺什么就打电话给他。
马怀龙赴北京参加完央视春节晚会完毕后,一回到青岛,便赶去看望节前生病的管区中独居残疾老人王大妈。一番嘘寒问暖后,即奉上了从春晚现场领到的一份特意捎回来的嘉宾礼物:红围巾和“小龙爪”。
马怀龙,这位普通基层民警,被片区居民们亲切地称为“孤寡老人的好儿子”。

刊载于《青岛财经日报》“人物”周刊
2024年5月29日 A 8版
组稿 / 编辑:周晓方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曹恒灏丨片警马怀龙》 发布于2024-5-29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