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瑶本丨荷兰水城阿姆斯特丹游记 - 世说文丛

陈瑶本丨荷兰水城阿姆斯特丹游记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今天是6月14日星期一,是这次欧洲旅行的最后一天。早餐后,我们先是参观阿姆斯特丹市郊的扎达姆风车村。村边牧场里绿草茵茵,一望无边,风车旋转,牛羊撒欢,一派荷兰特色的田园风光。在这里参观了木鞋制造厂和奶酪加工厂,体验了两个小时原汁原味的荷兰民间生活。
上午10时,我们来到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整座城市由100多个小岛组成,160多条运河纵横交错,一些传统的房子建在水中的木桩上。河里碧波荡漾,船来船往;岸边芳草萋萋,荷兰国花五颜六色的郁金香到处开放,城市环境恬静优雅,舒适宜人。水乡泽国的阿姆斯特丹有“北方威尼斯”之称。阿姆斯特丹的平均海拔为2米,许多地方低于海平面。有朝一日地球变暖,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这座美丽的城市会不会没于水下?令人担心! 
抬头遥望,阿姆斯特丹没有高楼大厦。一些200多年的古建筑,或绿瓦红墙,或黑瓦白墙,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一些三层四层的小楼房被蓝色、绿色、黄色和红色精心地装饰着,渲染出独特的异国情调,可爱得就像童话世界。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古老的房子窗大门小,窗子上方装有一个长长的钩子。我问导游:“窗上方的钩子是做什么用的?”导游说:“历史上,荷兰政府是按门的大小征税的。人们为了少缴税,就把门做的又矮又小,把窗做的又高又大。一些大的家具如床、沙发、衣橱等门里根本进不去,都是从窗口运,窗上方的钩子是用来装滑轮吊家具用的。”原来如此!听说埃及政府是房子建成以后才征税的,所以尽管房子顶部露着钢筋,外墙没有粉刷,老百姓就已经住进去了,再也不想完工,弄得城市乡村一片灰头土脸。原来国家的政策可以左右房屋的建筑形式和城市风貌。 
我们来到市中心的达姆广场,广场后边是富丽堂皇的荷兰王宫,广场边有为纪念二战牺牲者建立的国家纪念碑。广场上鸽子很多,总向游人身边凑。只要你一扬手,鸽子们便当作是对它的召唤;立刻飞过来,落到你的手上、臂上甚至头上;全不在乎你手中是否有喂它的食物。
荷兰人爱骑自行车,是世界上人均自行车拥有量最高的国家。荷兰人口约1600万,拥有自行车约1800万辆,是有名的自行车王国。马路两边有铺成橘红色的自行车专用道,大街上有自行车停放处。自行车道的绿灯要比机动车的绿灯早开几秒,以示优待。大街上汽车较少,男女老少骑着自行车,南来北往,秩序井然,没有拥堵,没有尾气,阳光灿烂,空气清新。
昨晚,在旅馆的大厅里背包被盗,其中的相机、水杯及零钱等随包一起消失,尤其是失去了一路上所拍的照片,令我痛心。幸好护照和欧元没有丢失,不然回国都成问题。虽然已经报警,一个2米来高的警长带着几名警察来到,调出监控录像查看,是两个阿拉伯中年男子作案;但是破案需要时间,我们第二天就要回国——等不得了!旅友们对于我的不幸深表同情。今天,朋友们纷纷为我拍照,与我合影。虽然失去了相机,却见证了深厚的友情。
回国后,吉林大学大腹便便的曹尔强教授(曾留学美国)给我寄来了录制了旅欧全程的光盘。郑州农学院的李柏林教授给我寄来了一沓一路上拍的风光照片。还有青岛的陈金铭、林迎宽两位老师也寄来了给我拍的照片。他们的热情,让我感动不已。天有阴晴,月有圆缺,世事古难全!登塔不成也好,背包被盗也罢,都远不如这浓浓的人情味儿温暖我心!

微信图片_20240607210028.png

微信图片_20240607210037.png


(写于2010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陈瑶本丨荷兰水城阿姆斯特丹游记》 发布于2024-6-7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