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震翔丨古词烟雨录·黄师参《沁园春》“一湾风月,小小渔船” - 世说文丛

冯震翔丨古词烟雨录·黄师参《沁园春》“一湾风月,小小渔船”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黄师参《沁园春》送别解职去国的友人,将友人喻作曾入仙境、却终被遣回俗世人间的“谷口高人”。全词通篇叙说仙境光景,似乎想以铺陈的手法反复渲染仙家生活之美好,实际效果却成了各种传说中仙境事物的堆砌,显得呆板滞涩。

不过,全词末尾却返归现世人间,以“家山好,有一湾风月,小小渔船”作结,与前文相比,这十二个字无比生动有味。

《圣经》里缺乏关于天堂和地狱的具体描绘,中世纪的神父们不得不通过所谓“圣灵感应”的方式向信众转述天堂和地狱的景象。但丁的《神曲》,“地狱”与“炼狱”两篇都极尽精彩,唯独“天堂篇”却寡淡无味。

理念中无比美好或是无比恐怖的地方,总是因缺乏现实世界的体验和依据而难以被描摹得生动。但《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绘画“犬马最难,鬼魅最易”,道理却完全相反。这是因为《韩非子》从未着眼于绘画的真实生动,他更在意受众对绘画的反响和接受。

臻于化境者则如曹雪芹,一部《红楼梦》从女娲补天、木石前盟说到太虚幻境,无一字不是人所未见的“仙境”的常用语词,却无一字不生动、无一事不唯美,真似仙境就在目前,使人不觉销魂醉魄。

从更深层次上说,仙境鬼界终究难以描摹,是因为吾国古人对宗教情操、彼岸情怀始终淡漠,他们已经习惯在人间伦理、人间情意中与大自然默契相安。

沁园春·饯郑金部去国
[南宋]黄师参

谷口高人,偶泝明河,近尺五天。
见紫霄宫阙,空中突兀,玉皇姬侍,云里蹁跹。
滴露研朱,披肝作纸,细写灵均孤愤篇。
排云叫,奈大钧不管,沙界三千。

语高天上惊传。早斥去人间伴谪仙。
念赤诚丹籍,香名空在,蓬莱弱水,欲到无缘。
还倚枯槎,飘然归去,回首清都若个边。
家山好,有一湾风月,小小渔船。

(选自《花庵词选》第341页)


冯震翔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冯震翔丨古词烟雨录·黄师参《沁园春》“一湾风月,小小渔船”》 发布于2020-8-29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