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兵丨说几句纪录影片《三味线》 - 世说文丛

高兵丨说几句纪录影片《三味线》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1.jpg

“京城西局书局”对于小城的文化人来说,很多人可能闻所未闻,他们不知道这个文化艺术圈子在京城,乃至全国的影响力有多大,用我的话说,小城的文化人很自负,从来不屑于小城以外文化圈子的事情,满足于孤芳自赏,用我的话说,井底之蛙,自我意淫。
八月初我从“京城西局书局八周年”微信群里看到消息,将要在二零二四年八月二十日在京城青龙桥。二河开21号艺术区产业园举行纪录片《三味线》观影及主创分享会的消息,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庆幸得到了“京城西局”负责人之一的作家张弛的欢迎,并热情为我安排了靠近观影处附近的住处。
或许有些人会说我脑子有病,为了看一部片子跑到京城,花那么多冤枉钱(交通费、住宿全部自理),但是他们不知道我内心里是怎样想的,一个城市的文化人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共同出钱,拍了这样一部追寻日本著名作家太宰治的纪录片,他们的初衷是什么,达到的效果又是什么,你不去亲自观影和聆听导演、主创和演员们的讲述,你是无法了解真相。
《三味线》这部纪录片在我看来是小成本纪录片,通过制片人、作家张弛的介绍,才知道整个片子的拍摄和投资,都来自西局书局里面的各位对文学艺术热爱的倾囊相助,而且没有特聘演员,主要演员狗子和老狼,导演也是目前国内赫赫有名的导演唐大年执导拍摄,猜想他们都是无偿的奉献。


2.jpg

3.jpg

4.jpg

这部小成本的纪录片,历时三年(2018年拍摄),到目前仍在酝酿全国巡演的计划当中,用作家兼影片主创张弛的话说,我相信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给投资的各位“丰厚”回报,不会让他们失望。听到这里自己为他们的这种运作和为艺术奉献的精神感到欣慰和敬佩,我也在想将他们的做法推荐给当下小城的文化艺术圈“抱团取暖”的各位作家艺术家,相信一定会有积极借鉴作用。
自然我知道京城西局书局的文化人拍摄这部片子的主要原因就是其中的成员,特别是狗子对太宰治敬佩和欣赏,听说狗子把太宰治的作品都看了,很喜欢太宰治的文风和对生活表现出来的真实态度,嗜酒成瘾,泛爱无度,无论是颓废也好,还是在日本比较出名的“无赖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也罢,一句话太宰治的生活轨迹跟京城七局书局的某些作家有某些相像之处。


5.jpg

6.jpg

7.jpg

考虑到自己的这些文字要发在我的公众号上(在管理员允许的前提下),更多的观众应该是小城我身边的朋友和同事,在他们当中只有小部分作家对太宰治有所了解,更多的人对这位日本著名作家知之甚少,所以要一上来用翔实文字介绍一下日本作家太宰治的大致情况。
百度网是这样介绍这位日本著名作家的:太宰治(だざい おさむ,1909年6月19日—1948年6月13日)本名津岛修治,出生于日本青森县,日本小说家,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
1930年进入东大法文系就读,1933年开始以太宰治为笔名写作,1935年以短篇《逆行》入选第一届芥川奖候补,1937年起正式投入小说创作。自1936年发表《晚年》后,被推崇为天才作家,并于1939年以《女生徒》获第四届北村透谷奖。1948年,以《如是我闻》再度震惊文坛,并创作了最后一部作品《人间失格》。
太宰治的父亲津岛原右卫门曾任众议院议员和贵族院议员,经营银行、铁路。太宰治曾四次自杀未遂,于1948年6月13日深夜与情人山崎富荣于玉川上水道投水自尽,享年39岁。


8.jpg

9.jpg

10.jpg

二战日本战败后,日本出现风靡一时的“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中最重要的就是太宰治,还有坂口安吾、石川淳、织田作之助、田中英光等作家。“无赖派”文学有消极的病态表现,但契合战后日本国民共通性的心理趋向,引起了极大反响。“无赖派”又称“新戏作派”,近似于日本江户时代的“戏作”文学,基本特征是游戏式的世俗性、自嘲与反叛。二战后,日本社会的基本文化特征是彻底的虚脱感、道德的崩溃和精神的“解放”。这一时期出现的代表作有坂口安吾的《白痴》、石川淳的《废墟中的上帝》和《黄金传说》、田中英光的《野狐》、织田作之助的《世态》、太宰治的《斜阳》和《人间失格》。
太宰治异常自然地契合了原发性的自我心性与战败后的社会文化心理,率先使《斜阳》成为战败主题中最为重要的小说,创下了战后文学作品的畅销纪录,同时催发了大批文学拥趸和“斜阳族”一语的流行。“斜阳族”貌似专称作品中构成人物四重奏的没落贵族或主人公,有人说作品表现了战后贵族后裔的窘境,社会地位的日趋衰微和荣华不再,太宰治为日本的没落贵族唱出了一曲哀切的挽歌。其实“斜阳族”亦可定义为一个充满别样寓意的特定的文化概念,一个时代或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关键词”。
太宰治原名津岛修治,主要作品发表于二战前后,除《快跑梅洛斯》,多数作品给人一种阴湿的暗郁感,使人感觉心中闷堵,比如《斜阳》《人间失格》《丑角之花》等均涉及自杀未遂或药物中毒。太宰治的故乡在日本青森县北津轻的金木村,父亲津岛源右卫门是县内大地主。太宰治是家中六子、家里11个子女中排行第十。他中学期间爱读芥川龙之介、菊池宽、志贺直哉、室生犀星、井伏鳟二等作家的作品。1927年受芥川龙之介自杀事件冲击。后遭遇种种挫折,同年12月10日黎明服镇静剂自杀未遂。1930年11月28日,又与银座酒吧“好莱坞”18岁的女侍田部召子服镇静剂跳了镰仓·腰月海情死。召子死了,太宰治生还。此等事件在太宰治的《东京八景》和《人间失格》之类的作品中皆有描述。1935年初,作品《逆行》曾列选第一届芥川奖候选作品(当年的获奖作是石川达三的 《苍氓》)。选考委员川端康成的评语述及太宰治的私生活“作者时下的生活阴霾笼罩”。太宰治则在文艺杂志《文艺通信》10月号上反击:“莫非真正的正常生活就是养小鸟儿看跳舞。”1937年,津岛家亲戚画生小馆善四郎告白了自己与小山初代(太宰治未能成婚的妻子)的不贞行为。随之太宰便与初代在水上温泉服安眠药自杀未遂。这是现实中的第三次。1938年,经井伏鳟二介绍,太宰治认识了山梨县甲府市出身的地质学家石原初太郎的四女石原美知子。翌年1月8日,在井伏鳟二家举行了结婚仪式。婚后一段时间是太宰治的精神安定期,发表了一系列优秀的短篇作品《女学生》《富岳百景》《紧急诉讼》《快跑梅洛斯》等。
1941年,太宰治接到文士征兵令,但检查身体结果是湿润性肺炎免除征用。同年认识太田静子。战时的太宰治创作了《津轻》《御伽草纸》、长篇小说《新哈姆雷特》和《右大臣实朝》等。1945年3月10日,东京遭到大空袭,太宰治疏散到美知子的故乡甲府,空袭使石原家完全烧毁,后又疏散至津轻的津岛家,在那里迎来了战争结束。这年10月至翌年1月,太宰在河北新报连载《潘多拉的盒子》。1946年11月14日返回东京 ,开始构思契诃夫《樱桃园》那样的没落贵族题材小说。1947年2月,在神奈川县下曾我地方与太田静子重逢,借阅其日记用于创作。同年3月27日结识美容师山崎富荣。创作描写没落华族(贵族)的长篇小说《斜阳》后连载于《新潮》杂志。年末出版的单行本成为畅销书。1948年,太宰治完成了《人间失格》和《樱桃》的写作,这两部作品可谓绝笔。令人震惊的是《人间失格》等作进行了某种暗示或预置后,1948年6月13日,太宰治又与情人山崎富荣在玉川上水投河自杀,两人的遗体在6天后的6月19日被发现。这一天,正是太宰治的生日。他在死前完成了一部短篇小说《樱桃》,因而一位生前有过交往的同乡今官一提议,将其忌日命名为“樱桃忌”。
日本著名文论家平野谦将日本“私小说”分为调和型与毁灭型两大类别。调和型面对作品表现的中心矛盾,总可找到解决的出口,代表作家是志贺直哉(《暗夜行路》《和解》)等;太宰治则是毁灭型“私小说”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此类作家的作品人物乃至作家自身常常找不到解决中心矛盾的方法,最终只有趋于毁灭。此类作家还有葛西善藏、嘉村矶多等,当代作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西村贤太(2011年以小说《逆行列车》获得“芥川文学奖”)。
《斜阳》的主要人物配置是和子、母亲、弟弟直治和作家上原,四个人物体现不同形式的“毁灭”或“破灭”,有人称之为“毁灭”四重奏。作品的时代背景是二战后,1945年东京遭到空袭,太宰治疏散至老家津轻,翌年返回三鹰家中,1947年完成《斜阳》。当时太宰治38岁。有人认为,这部作品跟1948年的《人间失格》一样,是一部体现自我反省的暗郁基调的作品。说到底,战败初期的日本处于混乱的世态之中,身为贵族的和子和母亲生活每况愈下。战后的世态如此,国家财政困难、存款冻结乃至高额财产税,使所谓的贵族不堪重负。叔父劝和子去皇族府上做女佣,和子却无法屈就。弟弟从战场回来后摆脱了鸦片却每日饮酒,随后去东京见学生时代结识的作家上原。和子跟上原只有一面之缘,却让上原吻了自己。和子已婚,夫妇不和,她给上原写信:“并不稀罕钱也并不想做小说家的妻子,只想为你生个孩子。”临近秋天的季节,她的母亲死于肺结核。葬礼结束后,和子去东京见到上原。上原却与6年前判若两人,一副颓废模样,有钱却没有工作热情。面对这样的上原,和子心灰意冷。有人称,《斜阳》是日本版的《樱桃园》。在这种混乱或颠覆式的破灭中,太宰治准确地剖现了特定时代特定人物的生存本质。这里的所有人物面对的都是毁灭或破灭的结局。这或许也是战后“无赖派”文学一度走红的原因。坂口安吾、织田作之助和石川淳等,皆以不同的形态反映、描画或表现了战后落魄的日本人、无望无解的社会或世态。
有数据统计,截至2009年,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在日本的总印数已逾600万部,被誉为近代日本文学的古典或范本。尤其在年轻读者中人气超大。有读者称,自己通过这样的作品“获得了拯救”。评论家奥野健男将《人间失格》称作太宰文学的“集大成”或“太宰治的内在精神自传”,同时指出“该作与传统意义上的‘私小说’不同,没有拘泥于所谓经验事实而是依据‘虚构’的方法,表现了更趋深层的原初体验”。太宰治的每一部作品除题名上表现出的文化“关键词”意义,也在表现技巧和方法、人物构置和感觉上别出心裁。奥野健男说过,“无论喜欢还是讨厌太宰治,他的作品总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太宰笔下生动的描绘都直逼读者的灵魂,让人无法逃脱。”
太宰治的作品创作可以分为三大阶段。前期的作品多表现为颓废叛逆,中期的作品则体现出了再生的精神,后期的作品充分表达出了毁灭意识与永不妥协的思想。虽然这三大阶段的作品表达出来的主体不尽相同,但是追求人与人之间的爱、信任以及真实、自由可以说是贯穿太宰治所有作品的主线。
通过描写颓废坠落的国民生活来追求思想的解放,抵制当时社会思潮的整体风格正是无赖派文学中最主要的基调。这种基调不得不说也是作家本人一生的色彩投影。作家在作品中以自我解嘲和戏谑的创作手法,描写充斥着颓废主义和虚无主义的人生哲学,并希望以这种方法揭示人在道德和情义下隐藏的阴暗面,从而得到真正的人性解放。这种以自谑写颓废,以颓废求解放的思想结构正是太宰文学的内涵之一。
太宰治文学作品主人公中大多是带着“体会到自己罪”意识的。太宰治青年时代曾参加左翼运动,在此期间他体会到作为地主阶级的自己与革命者甚至普通民众的不同,仿佛就是一个天生背负着罪恶感的人。再加上后期几次三番自杀时都将女性卷入其中,这都加深了他生的罪恶感。这种罪的意识在他的早期作品中比较明显,并显著影响了其后期创作方向。
太宰治把关于自己的一切都写入了他的作品中。在他最经典的作品《人间失格》中,他以一个小说人物讲出了自己的一生,小说里,主人公被朋友抢骗钱财;与人一道自杀,别人死了,自己活着,而且还被控告;疼爱的继女指着他问他是不是杀人凶手……每一次,主人公的生活刚刚好转,太宰治就将希望掐灭。在太宰治的作品里,读者看不到一点希望,全是无尽的阴郁。
《人间失格》意为“失去了做人的资格”,这本书可以说是太宰治不断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直到走向毁灭的一生的写照。坂口安吾也写过一篇《盛开的樱花林下》,里面的主人公同样生活悲惨,与《人间失格》不同,这本小说里的主人公却是一个莽夫。
至于太宰治作品的艺术特色是这样介绍的:“太宰治生长在一个人口众多,女性众多的家庭中,从小对女性便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就是大量的描写女性。此外,太宰治在婴幼儿时期便与母亲分离了,在成长的过程中先后与乳母、叔母等离别太宰治作品,使得太宰治对女性产生了一种对女性的母性渴望、恐惧以及嫌恶的矛盾心理情感川。所以,太宰治在进行文学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基于这种特殊的情感与矛盾的心理,写作出了大量的女性题材的作品,甚至在多篇小说中通过女性独白体(借助女性的口吻叙述第一人称谈话式文体)的写作手法对作品进行创作,比如《维庸之妻》和《斜阳》。”
边缘人指的是精神上的先行者,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与信念,也因为其思想与信念的独特,使得平常人对其行为活动等难以理解。太宰治通过日本传统的“私小说”形式,创作了大量关注边缘人物的小说,也可以说这些边缘人物其实就是太宰治自己,小说中的文字其实就是太宰治自我的告白。比如说《小丑之花》《人间失格》等中一个个落魄的人物,对现实无力抵抗,慢慢地走向自杀、自我毁灭等。尤其是小说中描述的自杀地点、时间与原因和太宰治自杀的经历惊人地相似。
感觉介绍太宰治的文字有点多,有那么点喧宾夺主的意思,其实,介绍太宰治的这些文字只要你耐心地看下来,你不仅可以了解在日本非常有影响的作家太宰治的大致生活和创作的情况,同样也多多少少了解“西局书局”中的部分作家喜欢太宰治的作家他们之间的契合与认同的背景是什么。
他们同样也在内心中产生若干个对现实无法理解的郁闷与彷徨,部分作家的排解与太宰治曾经的对生活态度有些相像,例如对酒精的依赖,我不敢确定就是酗酒,但是在这部《三味线》的纪录片中,第一主角狗子,以及随行人员的更多场面都在小酒馆里或在宾馆的房间里喝得有点高的状态下,借着酒劲可以把内心里对看到的和听到的日本百姓对太宰治的大体印象,观影者能感受到太宰治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作家,但是对他的生活态度和文学造诣通过影片能够发现采访的对象对太宰治同样褒贬不一。
这部纪录片一上来“西局书局”三位,导演唐大年,主要演员狗子和老狼,去日本沿着太宰治生活过的地方去探寻,带着他们的疑问和想法,一路走下来,在太宰治不同的生活和创作的地方进行探访,包括太宰治出生的地方,创作过程中逗留过的地方,还有他与女友秘密约会的地方,自然也有最后与女友自杀的地方。还走访了太宰治的亲属和太宰治的女儿。
我在影片中能感受到作为十分喜欢太宰治的狗子,面对很多不同的声音,有些来自了解他的日本文化界的人士,有来自太宰治的亲友,还有来自他经常去的酒馆的老板和他们家的后人,也包括随行的两位演艺圈的名人老狼,影视圈的著名导演唐大年对太宰治的看法,让狗仔陷入了迷茫之中。
到现在清楚记得狗子他们在小酒馆跟那里的人谈论太宰治,听到的却是褒贬不一,让敬佩这位作家的狗子陷入了迷惘之中,已经喝高的狗子,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站在大街上遥望天空,看着被云彩遮挡时隐时现的月亮时,或许有所感悟,对作家的认知是性格投缘,绝非所有人都会像自己那样敬佩、欣赏一个能够读懂的作家是自己的幸事。
当然不否认狗子对太宰治的那种偏爱,让狗子融不进别人的不同声音,特别是他的亲戚对太宰治表现出来的那种另类的不屑,在片子中看到狗仔和老狼和导演唐大年对太宰治观点的不一样,虽然狗子并没有当面去反驳,但是片子还是表现了狗子对太宰治的那种认同的态度。
或许狗子能理解太宰治的这种生活方式,那是太宰治内心真实的外在表现,他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其中包括花情人的钱,在爱人分娩前离开她,随后又有了自己赏心悦目,带给他创作激情的新人。
看了太宰治的生活履历,相信很多人都会用自己内心的道德价值观去评判,能够理解太宰治这样放纵自己情感的做法几乎没有人会认同,认为这样的男人就是渣男。而狗子的不屑在于看到了我们现实生活中更多人总是带着一副假面孔,他们内心里面的那些龌龊想法并不比太宰治少到哪里,只是他们不说而已,至于说是闷骚还是蔫坏不好说。
太宰治活得真实通透,这一点跟狗子一样,我在阅读狗子的作品随笔集《活去吧》后写道:“说实话,看完了这本书还觉得狗子在编选这部作品集,还是动了脑子,选择了一些我个人认为比较有思想性的文字,反映了他对社会的关注程度,虽然自誉为“颓废”,其实他的审视社会的目光我认为比较独到,更多的是批判性的审阅,足以见得看问题的深刻性。可以说这部随笔集能够代表狗子的思想境界和驾驭文字的水平能力。”
“在这本作品集里面作家狗子感觉放得开,对很多自己内心的想法直接表达出来,包括对现实社会的洞悉,可以用一针见血来评价,在对周围自己熟悉的朋友那里,他也不像从前那样委婉地去写,而是直接写了这些朋友身上自己看到的闪光点和诟病之处。写得真实自然,写得毫不掩饰,自然读者就看得过瘾,我倒认为这本作品集才是代表狗子创作能力的一本书。”
“假如一本书只是取悦读者、迎合读者,那一定没有什么价值,作家一定要有他的建树,也就是我们所讲的思想性,同时他还要学会把握好的素材,这一点我认为狗子选编的这些文字都很到位,表达的观点,讲述的故事相互印证,让读者理解了狗子内心里面的喜怒哀乐。”
写到这里就会感觉到狗仔与太宰治相互间有一种心照不宣的契合,所以狗仔的追寻之旅是带着感情去的。


11.jpg

12.jpg

13.jpg

更让我感到吃惊和感动的是,“西局书局”为了更好地了解太宰治,他们在日本书店发现了太宰治的遗女太田治子写的回忆父亲太宰治的书籍,他们回国后通过关系找到了日本驻华使馆,通过使馆的人找到了太田治子,协商买下了这本书的翻译出版权,翻译出这本回忆父亲与母亲的长篇作品《向着光明:父亲太宰治与母亲太田静子》,2018年11月由新星出版社出版发行。虽然我也买了这本书,但还没有看,听作家张弛介绍这本书时说(他是这本书的总策划),太宰治的女儿到最后原谅了父亲的“抛弃”。但是在《三味线》的片子中采访他们的家人时还是听到了负面的声音。
《三味线》的宣传海报上,在最底部写着两句话,“我们一边踉跄前行,一边重振旗鼓。”我想这就是大多数人生活的写照,也是这部片子所要表达出来的思想内涵,虽然导演唐大年在分享会上面对众多观影者的提问,他轻描淡写地回答,我知道所有生活的真谛需要自己去悟,一旦讲出来了就变了味。
导演唐大年的回答说,去了哪里,天天喝酒游玩,挺好。对创作意图和表现手法都没提及,猜想影片的内涵与艺术特点让观影人自己去评判,他的这种避重就轻,其实是给观影者一个思考的更广阔空间。
在观影现场不难发现,观影者中有很多行内人士,听到他们提问的那些问题,我第一想到的是这些人的文化修养和文化积淀都很丰厚,这种丰厚是观影和阅读与思考积淀出来的,相比之下,与小城的那些影迷相比能感到差距所在。
更让我感动的是,这次观影活动是作家张弛的朋友友情赞助,虽然放映地点有点偏,但还是有众多影迷赶来观影,而且在分享会上积极踊跃提问题,一位京城的老板跟影片制作团队说,我可以给你们提供下次观影的地方,全部免费。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是在当下经济形势并不乐观的大环境下,能有人这样为文化艺术做贡献实在难得。
我认为这部《三味线》的纪录片拍摄是成功的,可以从几个方面概括,首先,从影片的故事性本身来说,追寻一位著名作家的纪录片就非常之少,它的立脚点决定了表现这个人物绝非一般的百姓而是有影响力的作家,别看太宰治去世已经七十多年,但是他的文学影响力到现在依然有着众多读者,这个故事的情节自然对喜欢他的读者来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而导演抓住了这样的特点去表现的。
其二,角色的扮演者是了解和崇拜作家太宰治的中国著名作家,这样演员不需要跟他讲更多的戏份,只需要跟着他对太宰治的理解和有感而发足矣,因为导演知道演员对太宰治的那种感情怎样,让角色自己发挥就好,能够达到角色真实情感投入。
其三,这部片子的配乐给添了不少光彩,在观影交谈中大家对配乐表示了高度的赞赏,听作家并担任这部片子的总策划的张弛介绍,为这部片子配乐的是从法国留学回来的音乐家,而且是后期委托他的帮忙,用本片作曲李萌能自己的话说,这是基于朋友的情谊与太宰治生活经历给他的触动由心而发,他形象地比喻为音乐像泉水般涌出。
其四,通过观影人的高度评价,也可以证明这部片子的受欢迎程度,虽然这是一个受众面并不大的纪录片,但是对于喜欢文学艺术的人来说,这部片子呈现给他们一种不同理解和认识作家的角度。
其实我个人认为能达到这样几个表现特点,就算作是一部成功的好片子。
在结束这篇观后感的时候,请允许我再一次感谢京城西局书局的各位对我的帮助和款待,希望西局书局的负责人能够尽早带着影片到小城放映,让小城的文学艺术爱好者目睹这部已经有了一定影响力的影片,为他们打开了一扇观察外面世界的窗户。

2024年8月30日写于家中

原载 西局书局
2024.8.30 09:13 北京


管窥一见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高兵丨说几句纪录影片《三味线》》 发布于2024-10-22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