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马克大教堂内景 黄希婵图
6
留学法国的黄希婵今天下午的朋友圈发了一个她在意大利威尼斯游学的文字和图片。我编辑了她的文字:
圣马可大教堂始建于公元829年,重建于1043-1071年,因埋葬了耶稣门徒圣马可而得名,圣马可是《马可福音》的作者,被威尼斯人奉为护城神,坐骑是狮子,威尼斯的城徽是一只巨大的狮子抱着福音书。大教堂在基督教世界独一无二,原为一座拜占庭建筑,15世纪加入哥特式的装饰,如尖拱门,17世纪又加入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如栏杆。教堂内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品,从地板、墙壁到天花板都是细致的镶嵌画作,主题涵盖了十二使徒的布道、基督受难、基督与先知以及圣人肖像,画作覆盖一层闪闪发亮的金箔,整座教堂笼罩着金色的光芒,因此又称“金色大教堂”。
紧挨圣马可大教堂的建筑是威尼斯总督府,又称威尼斯公爵府,是威尼斯的象征。总督府由三部分组成:上层的精美油画和恢宏建筑、中层的政府办公厅、下层的军械库和监狱。总督府始建于9世纪,属于欧洲中世纪哥特建筑。同圣马可大教堂一样,总督府的修建和装饰也花了好几百年的时间。它的第一座楼建于810年。公元976年,一部分贵族和人民起义反对元首康提阿尼四世并烧毁了他的官邸。12世纪初,威尼斯的工匠建起了一座新的宫殿。后来,总督府遭多次火灾,宫殿多次修复,1580年恢复原始外观。19世纪末,总督府的建筑年久失修,意大利政府拨大量资金大修。除国家历史古迹保护办公室(名称是威尼斯潟湖环境和建筑遗产监督局)外,所有公共办公室都搬到了其他地方。1923年,建筑的所有者意大利政府任命市议会将其作为公共博物馆进行管理。1996年,总督宫成为威尼斯公民网络博物馆的一部分。
上面的记录让我想起高密一个地方,这地方和在高密的几处老教堂建筑无关,是个院落,我猜那些房子应该建于20世纪50年代,与人民大街市府院内的老房子当属同一年代。市府老房子建于1953年。
此地位于公园前街1号居民院落南面,就是公园前街与永吉路丁字路口的东南,面积不到12亩(7752.46平方米),由四趟坐南朝北的居家房组成,青楞瓦屋顶,红砖墙,直脊,脊扣燕尾瓦,硬山,屋顶坡面和直脊凸出,面板将檐椽包装在内,硬山上开老虎窗,烟囱红砖垒砌,立于南坡或北坡,还有几间房子屋顶建了阁楼,看上去像骑在屋脊上,前后有木框玻璃窗,再加上高起的红砖烟囱,颇耐人寻味。更耐琢磨的还有一个地方,房子的堂屋后面,外探比正房矮下去很多的一间,我判断不是厕所,而是厨房。
这判断的根据是在这个小区(权当个封闭的生活小区看待,也确实找不到缺口可以入内)东侧,有一个公共厕所,当然是那种那个年代的茅坑厕,一排人蹲在一条坑上同时如厕,呼吸相闻,臭气相通,擦屁股纸是昨天或今天的报纸,一边看,一边如,看完了,也如完了,撕下一块,擦一把,没干净,再撕一块,再擦,直到干净了,站起来,提着裤子往外走,狠狠朝脚下啐一口,双腿使劲儿一夹(可能擦肿了),低了头,回家去。
这个厕所是我见过的茅坑厕最排场最气质的。它红砖到顶,山上砌出镂空花格,前后开了通气的木格窗,最重要的,北坡顶上也砌了一根红砖烟囱,我盯着烟囱想了半晌,直到想不出它到底什么用才走开。
20世纪90年代初的“高密县城区图”显示,这个小区的北面有结核医院和气象局,南面有儿童乐园、园林所、五号宿舍,再南一点是房管所。有一条很短的南北路叫公园路,估计和儿童乐园有关,因为凤凰公园虽然也始建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但晚于这张地图的绘制时间,从这张地图上,找不到公园前街这条路。
这个小区也许就是地图标出的“五号宿舍”,但不知是谁家的“五号宿舍”,当然也可能不是五号宿舍。这些红砖青瓦房若建于20世纪50年代,无疑十分奢华,因为当时的民间住的还是土夯墙、麦秸草屋顶的房子为主,即便城里的富贵人家,也很少用得起红砖,大都是青砖小瓦的住房。
至于为什么会把威尼斯建筑和高密的建筑联系起来,我也不知道,或许由于都是“公家的”缘故吧。
7
下午四点多春树发朋友圈:
求教朋友圈里懂古韵的人,关于这首诗第五句的“负”字,有网友说,它应该读别的音,否则不押韵。我查了一下汉语词典,“负”只有一个音,就是我们读的那种。所以在这首诗中,“负”字依然读原音,对吗?
和陶拟古九首选一
[宋代]苏轼
有客叩我门,系马门前柳。
庭空鸟雀散,门闭客立久。
主人枕书卧,梦我平生友。
忽闻剥啄声,惊散一杯酒。
倒裳起谢客,梦觉两愧负。
坐谈杂今古,不答颜愈厚。
问我何处来,我来无何有。
我不是来回答春树问题的,因为“负”字我也只会读作“fu”,不懂还有没有别的读音。
苏轼和陶(渊明)诗非常多,几乎将陶诗和遍,但“和陶拟古九首”是否为东坡亲作存异议。
明焦竑外集序云:“此九首本子由作。”清冯应榴按:“子由自有次韵诗九首,焦氏所云未确。”苏籀双溪集云:“和陶诗拟古九首亦坡代公作。”“公”指子由,即苏辙。苏籀是苏辙的孙子,“所言当不妄”。大清学者查慎行曾把这九首附在乐城集次韵诗中,“今不载”。冯应榴在《苏轼诗集合注》中云:“或先生此九首为子由代作,子由九首为先生代作,未可知也。”
和稀泥也是一门学问。
2025年1月5日
阿龙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评论